以下为《心理健康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让心灵之花绽放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小学 陈某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修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长久以来,自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之日起,学校给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似乎已经全部压在心理学教师肩上,但是我们知道每一所学校所配备的心理学教师可以说少之又少,甚而至于许多学校根本没有配置心理学教师,那么可以想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必然是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作为育人的最前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那么育人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应该包括为人处世、心理品质提高等方面。而在这些教师当中,语文教师首当其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素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学科是语言教育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编排一个小品,让孩子们体会父母永远会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但是做为子女却很少记住父母的生日,让孩子们从自己编排的小品中体会到要学会回报父母的爱。现在社会独生子女的社会现象让许多的孩子心理上认为父母对自己好是应该的,根本不懂得回报父母,甚至许多孩子心理扭曲认为父母如果不能给自己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就是对不起自己,出现逆反,有的甚至产生犯罪。针对孩子们只会享受爱,不会给予爱的心理现象,在这篇课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比单独上一节感恩父母的心理健康课更加有效果。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还可以布置一项小作业,每个人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效果会更好。
第二、善于抓住语文学习过程的“奇葩”。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会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语文教师不光是教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将那些思想中有扭曲的学生分门别类,进行个别教育。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有个别的学生说到:平时在家里我爸爸从来就没有夸奖过我,总是批评我做得不好,我不认为这是爱,他就是闲我笨,看不上我的一切。总是把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我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当学生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就不能单纯从语文学科的教学来理解孩子的想法了,要针对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首先要调查一下他的家庭背景,看看是不是如孩子所说的那样,其次要与家长建立共识,让家长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孩子走出思想上的误区。通过学习的辅导与学生积极沟通,体现平等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从而改变她以后的学习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许多存在着自卑心理,上课不愿举手发言,下课不愿和同学过多接触,平时沉默寡言等等。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借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心理有障碍的孩子冲破禁锢。可以布置说说心里话的小练笔,通过小练笔,老师就可以发现哪些孩子有这样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帮助他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看法,总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潜移默化的,它不是外显的,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同学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心理健康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心理健康论文由用户“dufei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