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 春(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单元 饱览自然美景
三环:自学 展示 反馈
1 春
课题
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了解作者朱自清及相关文学常识。
3.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提高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段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XX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绿》《春》《XX月色》《背影》等。
课
前
预
习
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春》。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读准字音
朗润(rùn) 水涨(zhXXXXXnXXXXX) 嫩绿(nèn)
宛转(wXXXXXn) 应和(hè) 撑伞(chXXXXXnXXXXX)
酝酿(yùn niànXXXXX) 窠巢(kXXXXX) |(suXXXXX)
戴某某(lì) 抖擞(sXXXXXu) 黄某某(yùn)
辨清字形
烘(hXXXXXnXXXXX)烘托 密(mì)秘密
拱(XXXXXXXXXXnXXXXX)拱桥 蜜(mì)蜜蜂
绵(mián)绵密 笼(lXXXXXnXXXXX)笼罩
棉(mián)棉花 茏(lónXXXXX)葱茏
理解词语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赶趟儿:本义是指时间赶得上,文中是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某某:昏黄,不明亮。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时在学习中进一步锻炼、提高能力。
方法指导:
引用及其作用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的修辞手法。引用的作用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素材积累: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1948年,XX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 “救济粮”。可是,以朱自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当时朱自清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于是,朱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后来,毛泽东评价他说:“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 春(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 春(导学案)由用户“gh50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