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重大事件:?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1949年1月1日、国庆节);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做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XX、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XX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指开国大典));(2)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新中国成立的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过程:西藏派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到达XX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
1、目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2、概况:时间:1950.10——1953.7 人物: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经过:五战五捷、XX战役 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英雄:黄某某,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仍是私有制)
2、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重大事件:?一五计划?、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1)目的: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重工业:XX***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XX第一汽车厂(解放牌汽车)、XX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厂。交通运输业:XX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内地边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立工业基地。?
(4)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民主政治建设??:(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共同纲领》功成身退;(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方式:农业——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手工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公私合营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1、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2)影响: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3)教训: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4)建设成就(曲折中前进):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XX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XX]。
模范人物:铁人王某某,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10月)
(1)十年动乱、十年浩劫,表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2)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如中共党史上最大一起冤案“刘少奇案”。★(3)两大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4)结束标志: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
(5)文革期间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重大历史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十二大召开、十三大召开;邓小XX方讲话;十四大召开;十五大召开;十六大召开;十七大召开;十八大召开;十九大召开。?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两个凡是”的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时间、地点:1978年、XX★★★
3、内容:思想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农村改革(1978年):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XX小岗村★★★;意义或者作用:解放了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城市改革: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结果或意义: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1992年)
第9课 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设立★★★:(1)1980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广东、**_*XX、XX、XX、XX4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XX岛经济特区;(2)特在什么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3)代表:XX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4)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之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1992年,邓小XX方讲话:①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等。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5)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
3、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次会议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会上提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5、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6、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宏伟蓝图——首次明确提出: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中.扬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现我们已设立5***:XX区、XX区、***、***、XX区。
二、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邓小平)★★
1、提出: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目的),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1984中英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据:1987中萄联合声明)
2、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回归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升(根本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港澳回归的启示: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①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②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38年隔绝状态被打破;③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④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⑤ 2005年,胡某某(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⑥2015年,习某某(习近平会见台湾地区领导人马某某,是建国后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3、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现状: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加强。2008年11月,两岸海峡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邮政合作。
4、启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第五单元 国防事业和外交成就
重大历史事件:国防建设(华东军区海军、“辽宁号”航母、歼5、导弹部队、五大战区、五大军种)、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承办APEC会议、加入WTO)
第15课 钢铁长城
1、海军 :①新中国成产前,第一支海军建立(华东军区海军)★。②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XX、XX和XX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③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接入列。★
2、空军:①1949年11月,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蒋某某)②1956年自行仿制歼5型歼击机,开始走上国产化道路★。
3、导弹部队的发展:①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任务;②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称第二炮兵)★;③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二、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XX会议,强调加强军队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强军提供保证。2、2016成立五大战区:即东、西、南、北、中部战区。3、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4、中国国防形成军委管某某、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万隆会议★★★①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意义: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②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①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②步骤:乒乓外交(1971.4、小球影响大球)→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尼克松访华,双方在**_*美《联合公报》,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意义)。(1972.2)→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③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④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全方位外交:(1)原则: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策略: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3)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4)成就:(见下面整合处第3点)。
★★★【整合】简述建国以来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0世纪70年代: 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尼克松访华,双方在**_*美《联合公报》,中美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奖。★
四、文化事业的发展:①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领域硕果累累;②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 社会生活变化(改革开放后)
1、主要变化:衣: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都很单调;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饮食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住房条件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行:改革开放前交通条件差。改革开放后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2010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人们出行除乘火车外,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由用户“klxds52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