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共享单车“潮汐效应”的解决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共享单车“潮汐效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风催花残掩君语
共享单车,一种意在解决用户在最后一公里通勤问题的代步工具。通过“非定桩的共享模式”定位,其于 2016 年迎来大爆发,并于 2017 年进入白热化市场竞争阶段。
在此我不想去太多的分析目前两家的竞争,因为后面涉及到的融资,运营,战略方向都可能成为两者胜败的生死手。故本文只对共享单车的未来进行畅想。
现在的问题
首先,先从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入手。
共享单车针对的场景是:为单个用户,在某两个距离一般在五公里以内的位置进行移动时,提供一种代步方案。
关键词:单个用户、两点、距离、代步。
以下是关键词分析:
1. 单个用户是谁?
我的直观判断是:
这个用户的身份,最可能是没有固定居所的人和上班族。
因为没有固定居所,所以无法大规模的购置家具硬件,这其中就包括了交通工具。
而导致一个人居无定所的原因一般只有以下几种:
较远的异地上学
异地打工
所以在进一步细化居无定所的原因后,我们可以基本确认:
这个用户的身份,一般是至少为出生点和常住点为异城的学生,以及所有的上班族。
分析此类用户的行为,会发现以下特点:
工作日生活作息非常规律。
周末和法定假日的行动相对不可预判,需要个体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支撑。
根据此结论,我们可以继续讨论第二个关键词:
2. 两点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排除掉经常出差者(这类用户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为出租、飞机、地铁公交),一般的用户在周一到周五的生活作息非常规律,具体表现为:
01 上班族:
早上:居住点–步行 & 单车(–地铁 & 公交–步行 & 单车)–工作点
中午:工作点(–步行–餐厅–步行)–工作点
晚上:工作点–步行 & 单车(–地铁 & 公交–步行 & 单车)–居住点
02 学生:
上课循环:宿舍–步行 & 单车–教学楼(–步行 & 单车–教学楼)–步行 & 单车–宿舍
吃饭循环:宿舍(–步行 & 单车–餐厅–步行 & 单车)–宿舍
自习循环:宿舍–步行 & 单车(–教学楼–步行 & 单车)–宿舍
休闲环节:不可预判,不做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上班族三个循环中,可能有两个场景用到单车,涉及的点为:居住点,工作点,地铁&公交乘坐点。
学生的循环中,可能有三个场景用到单车,涉及的点为:宿舍,教学楼,餐厅。
在常规场景中,任意两点之间都可能建立关系。但是在公共场景之下,单个行为上升到群体行为,我们就不得不正视潮汐效应的影响了。
以单个地铁点或者公交聚集点为中心,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
若建筑物以居民区为主,则必然会出现早上人群涌向交通枢纽,晚上人群涌出交通枢纽的潮汐效应;
若以工作区为主,则是早上人们涌出交通枢纽,晚上人群拥入交通枢纽;
若是为大型购物区,则会出现工作日晚上人潮的涌入涌出,休息日人们偏中午涌入,晚上八点至九点涌出的场景。
所以我个人认为。解决潮汐效应才是共享单车的难点所在。
03 距离
首先,我们首先需要确认的一点是:我们讨论的共享单车是一种代步方案,而不是体育运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得出结论:共享单车适用的距离一般在 500–3 km 左右。
过短人们相对懒得开启共享单车,而过长需要大量的体力消耗。
进一步考虑夏天的暴晒和冬天的寒冷,初步假设 3 km 为常规临界值,5 km 基本可视为极限值。超出 5 km 的骑行,基本都可视为体育锻炼和健身而非正常通勤行为。
04 代步
共享单车是一种代步工具,简单清楚,无需阐释。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用户场景为某两到四个交通枢纽为基点,向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遇到了单车自身故障(破胎,座椅不能上下移动等),用户会自主报错,并尝试换骑。此时服务器获得该单车编号与位置,即可在下次潮汐运动中予以换下维护。
02 车辆主动报障
当某辆单车较长时间未进行任何移动时(一般来讲就是二维码被涂了),车辆主动向服务器发送相关数据申请查看。
03 车辆被动报障
当某辆单车长时间不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时,服务器自动判定该车存在故障并予以标识,并自动读取该单车最后一次发送的位置数据(假设单车每一小时自动向服务器发送一次数据,但是这样会不会因为过多申请并发而导致网站瘫痪?),并派遣专员予以寻找维护。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的组建,相信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的共享单车体系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共享单车“潮汐效应”的解决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共享单车“潮汐效应”的解决方案由用户“z97607225”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