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听评课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5个“转变”
当前的听课、评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首先要正视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目前的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有散漫化、表面化、作秀化、一刀切、无准备、少对话、欠精细、效率低等。崔某某教授认为,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有任务、没合作;有结论、没证据;有实践、没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目标预设和达成
在目标预设和达成方面,听评课要从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关注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升级版,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表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今后的听评课应当更多地从这四个方面评价教师关于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情况。
我认为关注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生物学核心素养(当然这是最主要的),还要关注更上位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者有一致性,但不是等同的。归根结底,要更加关注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听每一节课,都要想一想,这节课这么上有没有育人价值?有什么育人价值?还是只有“育分”价值?要从“育分”到育人,关注育人价值。其实关注核心素养就是关注育人价值。
(2)教学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达成目标,在这方面,我认为要实现从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转变。
过去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概念,不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等,有时甚至关注的不是概念,而是具体的事实。事实是为掌握概念服务的,有时我们把具体的事实性材料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把概念放在一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老师关注了学科概念,但一节课下来,往往重点不突出。要从这个情况转变到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概念。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跨学科概念对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生物学里边有很多概念是跨学科的,如系统、生命系统、物质、能量等。美国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就提出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重要性。当然,学科教学重要的还是要夯实学科核心概念,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关注跨学科概念。听评课活动中,要关注执教教师是否重视了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
(3)教学活动
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在这个方面,听评课时应该从关注探究转变为关注探究与实践,既关注探究又关注实践。
探究和实践有什么关系呢?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探究主要是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关于自然界现象的一种解释;看到一种现象,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去探究一番,探究后获得的是知识,是对自然界的解释,是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观点,这是科学层面的东西。而实践主要不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它是要解决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为获得新的概念、观点、新的理论。解决问题,可能是生产新的产品、可能是发明新的技术。实践育人是教育部明确提的一个要求,而实践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科学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这也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一个趋势,现在流行的STEM,其中有一个就是工程实践。
前不久我到武汉调研,武汉49中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后,他们就做化妆品、香皂;学了植物组织培养后,他们就做一些试管苗、会发光的组培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非常大。而且他们还成立了***,公司里有总经理、市场销售人员、财务人员等,都是学生兼任,在学校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研发、生产、包装、营销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生观、价值观的全覆盖,举了很多生物学如何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例子,那不就是启迪人生吗?比如我们讲细胞,会讲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过程,这是为个体做贡献、为整体做贡献,当然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联系一下每个人在社会里边生活,有时候也需要一些牺牲精神,牺牲个体、牺牲局部是为了整体。再比如,我们讲人体的稳态,说到稳态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这不就是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吗?如果将细胞学讲到这个程度,是不是对人生有启迪呢?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的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我希望各位老师一起来思考,去补充一堂好课的标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听评课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听评课一堂好课的标准由用户“coldnightprayer”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