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6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汇总XXXXX湘教7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一:平均数
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的,有n个数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读作“x拔”)
/ (定义法)
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 且f1+f2+……+fk=n (加权法),其中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权的表示方法:比、百分比、频数(人数、个数、次数等)。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
知识点二:众数与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都是最大,那么这些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应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
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5、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方差的结果,是一个对整组数据波动情况更敏感的指标。在实际使用时,往往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标准差实际是方差的一个变形,只是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而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单位相同。
平均数、方差的三个运算性质
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是/,方差是s2。
那么(1)一组新数据x1+b,x2+b,x3+b,……,xn+b的平均数是/+b,方差是s2。
(2)一组新数据ax1,ax2,ax3,……,axn的平均数是a/,方差是a2s2.
(3)一组新数据ax1+b,ax2+b,ax3+b,……,axn+b的平均数是a/+b,方差是a2s2.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6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汇总XXXXX湘教7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6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汇总XXXXX湘教7下)由用户“wzq565”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