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摩登时代影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摩登时代》影评
1936年上映的《摩登时代》,由著名电影工作者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拍摄而成。这部载入影史史册的电影描述了在二十年代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的社会现实。查理·卓别林饰演的一个底层工人,可以被称作无产者,他个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残酷的现实。影片伊始,是一个簇拥的羊群镜头,镜头再一转,出现了匆忙的路人人群的镜头。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蒙太奇镜头充满深远的意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从前的人们只是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但随着大机器生产方式的出现,人们日益追求高效率,原先生产力低下的生产方式无疑被历史无情地淘汰掉。然而随着生产力飞速的提高,人类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人类的心灵变得荒芜和孤独了,人类之间的关系也由此变得冷漠无情。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都是效率至上,而无视其他情感。人性也渐渐隐去,人类像畜牲一样终日惶恐而不可得。影片也正从这一镜头开始,慢慢拉开帷幕。?男主角开场就在一个普通的工厂中重复着单调枯燥的机械式工作,手中拿着一只扳手在每个工件上拧动,而工件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运来。工厂主无疑是一位资本家,他雇佣工人,剥夺他们的生产工具,自己气定神闲地安坐在办公桌前玩拼图,按时吃药保证健康。办公室中,还有一个大荧幕可以直接监视到工厂里的每个角落,以防工人偷懒。在工厂休息时间中,男主角在厕所吸烟的闲暇都被荧幕所监控到,被工厂主所责备,命令他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不仅如此,工人连吃饭的时间也必须尽可能缩短,甚至专门有辅助劳工吃饭的机械装置。看似无法理喻,却暗藏一丝悲惨的意味。另一个著名的镜头——男主角因为发疯,趴在传送带一直进入到大机器内部。镜头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巨大齿轮一坏扣一环地转动,而人显得异常渺小,甚至微不足道。在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人与机器的地位似乎发生了交换。机器是由人类发明制造的,人类却在利用机器的同时反被机器控制奴役,人在这时被异化了,人不再为人了。现代主义也正由此背景而生。男主角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使他换上精神疾病,以至于见到与零件形状相似的,就条件反射式的想去用扳手拧动,最后总他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在影片这一阶段中,劳工的身心健康和资本家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的对比——劳工因为长期的劳作患上生理上的各类职业病,而且还有因工作单调枯燥而产生的心理性疾病;与此同时,资本家却能轻松的吃各种药物保养身体。人的地位愈加失衡。在短暂的治疗结束后,男主角重获健康出院。街道上正在发生一场示威游行,而男主角却阴差阳错被误认为游行领袖而再次被捕,锒铛入狱。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这样的示威游行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民不聊生,充满对政府的不满,人们想要得到更公平的待遇,想要就业的愿望迫切。而政府却无力作出什么改变,只是单纯的使用警力进行简单的镇压。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使人民与政府的矛盾冲突加深。政府失去威信与公信力,人们对政府充满了不信任与失望。在狱中,男主角误食毒品导致精神亢奋,无意中戴罪立功,维护了狱中的正常秩序和狱吏一行人的安全,受到典狱长的表扬,提前释放出狱。与此同时,深谙外界生活艰难的男主角却享受狱中的生活,并不想被释放出狱,因此他想着故意犯罪而再次入狱,过上安稳满足的生活。这样离奇的剧情不仅给影片带来喜剧的气氛,而且不免带有讽刺意味。这里需要提到影片中的女主角了。女主角是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与父亲和妹妹们过着艰难的生活。然而高失业率使父亲也离去了,女主角过上了流浪的生活,终日靠小偷小摸维持生计。在男女主角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毫无经验,笨手笨脚的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影片的结尾,男主角与女主角互相鼓励,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迈向前方的道路,不畏前方何种程度的不幸和艰难。纵观全片,男主角总是不幸的人,偶尔的幸运还是难以掩盖总体的悲剧。然而卓别林式的滑稽表演和动作却为影片赋予了喜剧气氛。然而终究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也正是影片不同于一般喜剧片的独到之处。观众在大笑之后,总能察觉到悲伤残酷的现实。它以现实社会为背景而创作,令人深思。总之,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影片,不会被在时间长河中暗淡,而只会熠熠生辉,因而可以被称为经典。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摩登时代影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摩登时代影评由用户“宿醉哈尼”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