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长期以来,受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活动、自然资源大范围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针对这些生态退化区域,国家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工程之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考虑,存在着各自为战、要素分割、“自扫门前雪”、局地效果较好但整体效应弱的突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某某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6年10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又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同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科学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内生关系,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在对自然界的整体认知和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处理上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
2016年,陕西黄土高原、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甘肃祁XX、江西XX四个地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17年,国家又组织实施了第二批工程试点。本文系统阐述了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以京津冀水源涵养区为案例,提出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实施路径。
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论在国际生态保护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也是实施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理论基础,是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强调要以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统筹管理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水—气—土—生物要素管理等,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的关系。其核心理念包括四个方面:
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产品供给、净化调节、文化美学等多重服务价值,需进行多目标综合管理
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山脉等环境要素既具有提供物质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价值,还具有丰富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具有资源属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就会存在着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冲突矛盾。确定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目标是一个多目标权衡的过程,需要相关方充分参与,在充分理解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均衡。从环境管理角度来讲,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应实施统一管理,以有效平衡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水、气、土、生物等各生态要素之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不能实施分割式管理
森林、水、矿藏、生物等多种自然资源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不能独立存在。管理生态系统须从全局视角出发,根据相关要素功能联系及空间影响范围,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而不仅是对生态要素分别采取单一治理对策。很多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都经历了从单一要素管理到多要素综合统筹的过程。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核心是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选择路径上要最大限度采用近自然方法和生态化技术
例如,对于水生态修复而言,要以保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发挥好政府、企业、公众在山水林田某某保护修复中的作用,建XX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绿色融资平台,通过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组织当地群众融入到工程项目前期谋划、建设、运营中,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联动京津冀区域协同
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要求,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战略定位,强化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协调机制,通过政府间联席会议、生态保护修复发展论坛等,开展承—京—津的交流与对话,增进理解与合作。以构建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为载体,加大对保护修复区域的资金支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力度,逐步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山水林田某某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由用户“JJTJT”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