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gdp概念理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G D P
若从1947年联合国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算起,全球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确立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后,直到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通过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修改方案,才算实现了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统一化。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总量的核心指标。从生产的角度看,它是一国国内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它是各部门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收入之和;从使用角度来看,它是全社会最终产品的最终使用结果,即积累与消费的总和。GDP实际上是社会最终产品的总流量从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不同角度分别以产量、收入和支出形式反映出来的总量指标。
GDP的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增加值法)、分配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最终产品法)。按生产法计算,各部门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后的余额即是GDP;按分配法计算,各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之和即为GDP;按支出法计算,全社会的总消费、总投资与净出口之和即等于GDP。从理论上讲,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统计中,由于资料来源渠道不同,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能会有差异。目前,我国的GDP是按生产法计算的,并用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调整。
GDP的核算原则
1、生产性原则。GDP核算的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讲的产品必须是生产劳动的成果。(1)只有经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成果才能列入社会产品,虽有使用价值但未赋予人类的劳动,如山川、河流、原始森林等不属于劳动产品。(2)虽是劳动成果,但不属于本期或本国生产的,亦不在统计之列。(3)劳动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和公共需要的服务产品。
2、社会性原则。也称市场性,该原则约定产品只有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或者是为社会提供的,无论是否销售都在统计范围之列。同时,市场原则更强调社会生产的分工协作,只要属于社会再生产范围的生产活动,即使其产品为自己使用,也应统计在社会产品之中。
3、时期性原则。社会产品的产量是一个流量指标,必须有时间维度的限定。其数量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只有按时间准确分段进行统计,才能避免重复或遗漏。
4、国土原则。GDP核算的空间限定是本国(地区)领土(辖区)范围。凡是在本国领土(辖区)范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不论归谁所有,由谁经营或提供,都计入本国(地区)的产值。
5、中间消耗扣除原则。GDP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它是各单位运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对中间产品经过加工制作后追加到产品中的价值之和。
6、现行价格核算原则。GDP无论按哪一种方法核算,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及进出口都是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的。
7、权责发生制原则。各经济活动单位应按照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定收入、费用的统计入帐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作为入帐依据。
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单指标为指标体系,并借用复式记帐方式,使得国民经济过程内在平衡关系得以科学地表现出来,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质的飞跃。
但是,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单一投入产出核算体系忽略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生态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没有反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与折旧,也不可能真实反映环境保护费用支出。联合国统计某某1993年修订的SNA体系中,以附属帐户的形式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引入到核算体系之中,并称之为“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精神的发展指标,可以称为人文GDP。
我国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必须实现从单纯GDP到绿色GDP和人文GDP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
?
〔参考文献〕
[1]陈允明主编《,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统计》,1984年版第2期。
[3]李某某,漫话统计,《中国统计》2003年1期。
[4]澹然,GDP·绿色GDP·人文GDP,《学习导报》,2004年第2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gdp概念理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gdp概念理解由用户“萌萌萌萌熙纸”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