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金融学名词解释(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
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的相互关系。(3星)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又称足值货币。在人类历史上,商品货币主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形态。(四星)
信用货币:以信用作保证,由政府强制推行,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偿货币,任何人都必须接受。
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三个特点:一是与黄金完全脱钩,是一种价值符号。二是实际上是银行债务的凭证,是信用货币,三是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四是信用货币还是具有管理货币性质,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五星)
代用货币: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是指政府和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去。代用货币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一星)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 ”或“预付支付机制 ”。(五星)
货币制度: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该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四星)
准备制度:又称发行保证制度,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是指国家所拥有的金块和金币总额,是国家的金银储备。它的主要用途有三种,其一,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其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其三作为支付货款和汇兑银行券的准备金。(二星)
有限法偿:辅币在每一次支付使用中法律保护的最高金额,超过规定限额的辅币,收款人可以拒绝接收。(三星)
无限法偿: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收款人均不得拒绝接收。(三星)
跛行本位制:是指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五星)
格雷欣法则:是在双本位制度下出现的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黄金和XX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的时候,市价比法定价值高的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减少,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增加,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17考过,一星)
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退出流通领域,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有两点原因:和纸币相比,用黄金做货币将带来资源的浪费;经济增长是无限的,黄金的供给是刚性的;黄金作为货币不能发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三星)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本位制,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本币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的信用程序进入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制度。
特征: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的信用货币;各国货币的发行都受政府控制,大都国家授权的银行来进行;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金融机构业务投入流通;国家对信用货币的调节对经济发展有特定作用,因此,货币政策日益成为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三星)
区域性货币体系: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内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一星)
货币替代: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大规模货币替代,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的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五星)
特里芬难题:是指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面临保持币值稳定和国家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的现象。(18考过,一星)
货币流通: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在现代信用制度下,现金流通是侠义的货币流通,现金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是广义的货币流通。(四星)
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一星)
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一星)
现金发行: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一星)
现金投放: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期领域,即形成企事业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过程。(一星)
货币结构:又称为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是指各个货币层次之间的比率。(三星)
现金归行:随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现金进行各种支付,流通中的现金又流回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过程。(一星)
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一星)
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一星)
货币层次划分:把流通中的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为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15考过,两星)
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刻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一星)
货币流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一星)
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货币的周转率。货币的流通速度可以看成商品价值总额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货币量的比值。(一星)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是可以立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狭义货币量是最活跃的购买力,对货币流通影响最为强烈,与宏观经济市场供求具有高度相关性,是中央银行严格关注和控制的货币量。(四星)
广义货币量:是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准货币是指除了现金,活期存款之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在内的货币形式。(四星)
货币购买力: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能买到的商品或支付劳务费用的能力。价格倒数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价格低,货币购买力高。(三星)
利率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四星)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由市场配置资金流向和资金价格。(五星)
金融与经济
金融:广义的金融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联系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而侠义的仅指资本市场的微观运营机制。(五星)
金融范某某:是指金融活动的范围和类型,它是由货币范某某和信用范某某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某某。(三星)
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本性。(三星)
经济泡沫:是指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经济现象。(一星)
金融排斥:指社会中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五星)
后果:加重低收入者的财务负担;加重低收入者人群的脆弱性;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还更广泛的影响他们居住的社区
赤道原则: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XX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标准。(四星)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的不断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一星)
金融压抑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过多的金融管制,提出金融抑制会阻碍经济发展。(二星)
金融自由化理论: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过程,提出开放金融管制,实施金融深化,以此促进经济发展。(二星)
金融发展:金融结构的变化,它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
特征:一是直接融资的比例逐渐升高;二是在大多数国家,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发行与持有上所占份额随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三是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比重趋于下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占有比重相应提高。(三星)
金融相关率:某一时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相关率越高,说明储蓄和投资分离程度越高。一般来说,发展欠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比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低得多。(三星)
货币化率:是指一国通过货币交换的商品和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用M2/GDP来表示,这个比值越高,说明一个国家的货币化程度越高。(三星)
证券化率: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四星)
金融压抑: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的过多的金融管制,利率管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三星)
金融自由化:政府放松或解除对金融业的管制,使其自由的开展业务活动。(三星)
金融约束:一组金融政策,包括对存款利率加以控制,对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金融市场进入加以限制以及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三星)
第12章 货币供需与均衡??
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求,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五星)
微观货币需求: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的多大形式以货币形式持有。(四星)
宏观货币需求:一国经济合理运转或要达到当局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应量。(四星)
流动性陷阱: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低到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将上升是,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可能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从而使得利率进一步降低。(四星)
货币供给: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五星)
货币供给量:一国银行系统通过货币乘数为一国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
所提供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的总和。(一星)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三星)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三星)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五星)
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的比率,即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带来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四星)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供应是由实体经济的变量因素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实体经济以外的因素决定。(四星)
货币供给外生性:货币供给是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而非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因素决定。(四星)
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要点:货币均衡不能机械的理解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绝对相等。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货币均衡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自身相适应,还必须联系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来分析,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的均衡。(五星)
社会总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生产的可供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生产成果的总和。(三星)
社会总需求:在同一时期内该国实际发生的具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的社会总需求。
(三星)
第五章 中央银行??
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全面纯粹的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一星)
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扮演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角色。(一星)
准中央银行制度:某些国家或地区不设立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授权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一星)
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它与一定的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在联盟内发行共同的货币,执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一星)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是相对的。(三星)
发行的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的特性,是全国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的机构。(一星)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系,充当最后贷款人,并不直接与工商企业与居民发生业务关系。
体现在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办理银行间清算。(一星)
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政府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具体职责:经理国库,向政府提供融资,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一星)
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央银行采取信用贷款或者抵押贷款的形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和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这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一星)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期限性的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看,期限最短的三个月,最长的也只有三年。(三星)
菲利普斯曲线:如果中央银行倾向于高就业率,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那么需求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物价的上涨。相反,如果中央银行追求低通货膨胀率,则失业率就会上升。(三星)
克鲁格曼三角:又称XX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其含义是在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四星)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是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五星)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变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本质上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以间接调控为主,具有灵活和可微的特性。(五星)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比率,调整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量的调整。(四星)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四星)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四星)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他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以说服政.和策指导的方法通报金融形势,表明自己的立场,促使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配合,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行事,从而达到调控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的目的,不具有强制性。(四星)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以保证经济优先发展部门的资金需求。(四星)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指标的变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全过程。(二星)
q理论:说明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而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托宾把q理论定义为 企业市场价值和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含义是在均衡状态下,q=1表明资本以经济的自然增长速度重置和扩展;如果q>1,表明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的市值高于他的重置成本;如果q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金融学名词解释(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金融学名词解释(1)由用户“chcd”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