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道路交通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道路交通分析
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是北京二环内西北方向的门户, 是内城与外城的重要交通节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西直门交通枢纽已形成集地铁( 2 号线和 4 号线) 、 轻轨( 13 号线) 、 国铁( 北京北站) 和地面公交多种交通体系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 这里每天聚集着大量的人流和车流, 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西直门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圈用地主要以西直门交通枢纽、 北京北站和西直门立交桥为代表的交通用地为主; 沿轨道站点半径 200-300m 向外范围主要以商务办公为主, 配套商业不够十分完善; 而在 300-500m 范围内则主要分布居住用地, 多为 6 层为主的多层住宅, 开发强度有限。 位于地下一层的换乘广场具有多样混合的空间功能并且不同交通方式在这里复杂转换。
西直门区域位置图
西直门交通枢纽卫星图
北京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连接空间是地铁13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三线换乘的交汇空间,也是轨道交通与商业的过渡空间。该区域面积较大,空间结构复杂。通过空间句法来研究西直门地铁站的连接空间整合度,对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西直门交通枢纽空间结构示意图
此立体图更直观地体现了各条线路换乘状况,同时可以看到西直门枢纽地下部分分为3层, 绿色代表的地铁4号线位于地下3层,深蓝色代表的地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充分体现了空间立体化和土地多功能复合利用,改善了换乘条件,节省了建设用地。 地下换乘空间是西直门各类型交通换乘的核心空间,地铁、城铁、铁路、公交的换乘客流以及去往商业超市区域的人流均汇集于此。由一个换乘广场联系各功能空间的优势是不仅减少了客流的换乘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建设用地、简化空间结构,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各部分的汇集的巨大人流集中在同一空间,相互干扰,加之其信息指示和导标系统不完善, 易造成混乱,制约了地铁线路间的换乘效率,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时间段极易形成拥堵,安全性减低,使服务水平下降。
道路交通调研结论
1、完善商业功能,提升空间价值
在保证交通功能顺畅高效运行下,引入适当比例的商业功能。地下商业空间是地上商业空间的延续。在地下换乘空间中增加如零售、餐饮,图书等商业空间,能改善人们的地下心理,从而改善目前地下换乘广场空间单一的交通功能,合理店铺设置也能增强地下空间的识别性和方位感。
2、增加休息设施,增强空间舒适度
轨道交通西直门站点地区地下换乘空间应进行人性化空间环境塑造,设置一些提供乘客休息、观赏、方向定位的地下空间节点,优化下沉广场,设置一些供人们休憩、驻留的设施和绿化景观,成为一个人们聚集交流的场所。
3、强化标识系统,提高换乘效率
轨道交通枢纽西直门站点地下换乘空间功能复杂, 客流量大, 匆忙的换乘的人流与不熟悉的旅客, 容易迷失。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道路交通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道路交通分析由用户“低头如何戴王冠”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