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幼儿园班规之我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班规之我见
孟某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一、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内容及作用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
? ? 常规培养的3大内容:
? ?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 ?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 ?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 常规培养发挥的三种作用:
? ? 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 ?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二、 班规制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线幼教工作给与了班规建立极高的重视,也认识到班规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让幼儿形成一个较好的常规意识,每个教师都会视班级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常规:上下楼梯靠右走、发言先举手、早上入园要……。然而我们发现,在实践中班规教育常常被异化。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说:“请小朋友们先小编在洗手喝水——”
案例中制定的班规有“一起小便完再一起喝水、每人喝一次水”等,这些规则大多数从方便教师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集体的统一和整齐,主要目的是为了“管住”,而其实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追求孩子达到常规要求的同时,很容易将这个过程异化变成强制性要求幼儿遵守,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使班规的建立成为教师强化和严格要求幼儿的过程。
2.2 就手段和途径而言
案例中可见幼儿在教师事先安排的活动计划表按“早操 小便 喝水 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进行着,为了有一个安静、容易管理的环境,老师把幼儿的一举一动都约束起来,结果出现了很多适得其反的常规混乱场面,福柯说:“纪律的第一个重大运作就是制定活动表,把无益和有益的乌合之众变成有秩序的群体。”合理制定科学的生活作息制度,而不是混乱、生硬、死板的环节流程。[1]
在手段和途径的使用上,教师忽视了班规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产物,而让幼儿本该自律的成长变成了他律。
当下幼儿园的有些教师把常规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内容来传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识记一些常规性歌谣,让幼儿在反复吟诵中学习和接受常规。这都是不可取的,是违背幼儿发展需要的。
2.3 就效果来言
教师是期望幼儿在统一的规则下形成良好的常规,结果呢,因过分强调常教育的共性而忽视常规中的个性差异,给孩子的身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孩子不明所以地被迫遵守着不合理地“规矩”。没有“为什么”只有“你必须”、“你不能”。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驯良死板的儿童,既不会吵闹,也不会使成人受到任何干扰;但是,这种儿童终生终世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而我们的有些教师却至今都没有认识到这种传统的常规教育的危害。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心灵,而不是利用强势压迫使人服从。这种披着教育外衣的精神强制只能导致儿童心灵的压抑与封闭,甚至是心理的麻木。
上述现象表明:教师把常规异化视作一种强制性的标准,而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幼儿被迫强制服从。其实常规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发展幼儿的自理和自律能力,异化后的班规教育无疑陷入了本末倒置的怪圈。为此我们要正本清源,还班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现在被异化后的片面的标准和规范。
3 制定班规的几点策略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影响,更容易遵守。
? ? 4、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 ?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幼儿园班规之我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幼儿园班规之我见由用户“xiaoshiyy”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