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村镇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村镇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XX市店口镇三XX村村庄规划与设计
一、教学目的:
中国乡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迁。在十九大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指导乡村发展。XX省的乡村规划已经走在全国前沿,立足XX省实际情况,服务于乡村建设,是本课程规划任务的重要主旨。
通过课程设计,全面、深入地理解乡村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与特征,掌握乡村规划的基本程序,巩固城乡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乡村规划及其他建筑、规划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具备正确的规划价值观、全面的乡村规划方法和系统逻辑的思维方式。对乡村生态、乡村文化、物质遗存的价值取向能有正面的判断和综合利用的观念,了解乡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规律,对乡村社会、乡土环境能有深入的理解,对乡村生活与生产有全面的认知。
2、具备乡村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并能对于出现的相关问题开展一定的理论分析与研究。体现在能基于乡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聚落空间与生产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科学、深入的描述与解析。
二、规划设计对象简介:
本次课程设计选取XX市店口镇三XX村(自然村)作为本次规划的对象。规划范围面积52.6公顷(实际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6公顷)。
三XX行政村由三XX、下陈、郑应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三XX自然村是人口最多村庄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共有484户,总人口1427人,农户人均年收入约17800元。三XX自然村是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XX店口镇。东面是源于嵊县的枫桥江(东江),中有浦XX(西江)从村中穿流,两江汇聚向XX入钱塘江的江段(下江),三江交汇,因此而得名。村庄水系发达,村内大小水塘丰富,南面靠山,北面有农田,自然生态环境独佳。
村庄文化条件突出,最突出的文化有西施文化和红色文化:
(1)西施文化:
三XX村是西施乘水路离开家乡的最后一站,离开三XX村,意味着西施离开故土。该村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三XX水灯节”,是为了纪念西施。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村民在东江举行放灯活动,因此,农历七月十五对于三XX的人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春节。鸣礼炮、做祭祀、演戏剧、放水灯,这些都成了这个时间段三XX必不可少的庆典环节。夜幕低沉,潮水渐退,碧水涟涟的三XX上,摇曳的波光水影,映衬着点点水灯,勾勒出一道跨越千年、充满梦幻色彩的亮丽风景线。三XX的百姓放水灯礼送西施。摇曳在三XX上的水灯,虽飘逸雅致、隽永工巧,却承载千年历史的厚重,记录着古越国人的心愿和希冀,刻录着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旧时,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又叫“盂兰某某”,每逢这一天佛教徒都要进行诵经布施,以使众生免予倒悬之苦。后来逐渐演化出了“放水灯”的习俗,以祭祀先人和意外亡死者。)民间习俗的传承,往往会融入当地相关的人情风物,在三XX“中元节”就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挂起了钩。相传2000年前XX美人西施由越入吴某某,走的就是三XX这条水道。七月十五那天二更,去吴国的西施用竹筏划到了三XX换船,当时的三XX族长鸣锣唤起了村民,用灯笼火把在两岸送别这位为国赴吴的奇志美女。西施换船北去时,村民又点燃禾草,投于江面。燃着的成堆稻草,随船而去,以礼送西施。并从此相沿成习,每年的这一天,三XX的村民必携灯点烛,放于水面,任其游弋。
(2)抗日历史:
三XX的抗日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毅不屈、保家卫国的牺牲壮志。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至年底浙赣铁路中断,三XX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国民党军在沿江设路障,架浮桥;第79师后勤部、红十字会在此地樟树下治疗伤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后修改所有问题,并深化。绘制二草方案成果。
第5、6周
讲评二草,修改深入方案,定稿。
正草。对前期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进一步完善景观、配套设施等内容,完成正草。在此基础上同时绘制重点地块详细方案模型,进一步推敲细节问题。
第7周
绘制正图
正图要求的全部内容和深度,成品模型、展板。
第8周
作业汇报、点评
正图展板。
附:前期基础资料
地形图(见CAD)及相关前期资料:见其他目录
村庄照片(六只脚)
http://6.lvye.cn/mobile/trip/***/
http://6.lvye.cn/mobile/trip/***/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村镇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村镇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由用户“okam6hz”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