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总则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更加规范有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评价与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内部评价与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评价与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评价与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评价与监督控制目标: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自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错纠弊,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局机关纪委具体承担本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形成单位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分为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年度评价每年至少一次,专项评价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分为实时监督、专项监控和内部审计监督三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分离又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评价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内部控制评价除了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进行打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以外,还会以其他方式获得评价需要的基础信息。
单位所有涉及经济业务的岗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单位应当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并根据财政检查意见、建议或审计处理意见、建议做好整改工作。
单位可以聘请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工作。为本单位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中介机构不能同时为本单位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中介机构出具评价报告的责任由委托单位自身承担。
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内容
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
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人员都具有约束力;
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与单位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
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范围,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
单位层面监督检查内容: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是否确定且一贯执行。
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尤其是国家明确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的。
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否明确;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办理业务的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随意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价。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般内容
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程序、人员构成、实施情况等。
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其认定。报告应当对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程度、表现形式、认定依据等分别进行说明。
分析缺陷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建议一般包括:完善制度和流程、明确岗位及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
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总结和评价。评价应当从总体评价、效果评价和缺陷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考评办法,依据评价报告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人员进行表扬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人员进行处理并追究责任。
附则
本制度由内控小组负责解释。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由用户“lbs1984”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