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文语境中“性别”一词的发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文语境中“性别”一词的发展
古代汉语中并无“性别”一词,但这并不表示在中华文化中没有性别差异。中华文化中存在强烈的以二元性别意识,如“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七岁不同席”等文化。中华文化中的二元论来自于道教的阴阳理论。这套理论也经常被用来解释人类的性别差异,如“男子属阳,女子属阴”。但是,不同于基督教社会中的本质二元论,阴阳理论强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男女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关系。
“性别”一词首次出现在中文语境中是在19世纪末。在传统中文语境中,人类的性更多被表达为“色”、“欲”、“情”、“交”等词汇。而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性科学的引入,一些与性与性别相关的新词汇也随之诞生,如“性欲”、“性教育”和“浪漫”等。“性别”一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其中,“别”字强调了男女两性之间的生物学差异?[10]??。“性别”一词被翻译至中文语境后不久,民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们也开始在教育领域引入“性教育”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同性恋”一词也依据德国性科学学者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MagnusHirschfeld)提出的“第三性”概念被引入中文语境。而“异性恋”一词则是在“同性恋”一词之后才被创造出来的?[11]??。
英文语境中“性别”一词的发展
英文中,指代性别的有两个词,Gender指社会性别,Sex指生理性别。英文中的Gender一词最初是语言学用语,指代名词的“阴/阳”属性?[12]??。美国人类学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ret Mead)在20世纪30~40年代于南太平洋岛国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了社会文化中基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对人的结构性划分。她强调了这一划分中的性别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不同社会结构?[13]??。在之后的美国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中,Gender被用来指代社会和文化原因产生的性别差异3。也就是说,英语中的Gender所指代的内容和概念是因文化、地理,以及个体所处的社会阶级、阶层而异的。在中文中,常用“社会性别”指代这层含义。
此后,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托勒(RobertStoller)在其著作《性与性别: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发展》(Sex and Gender: The Development of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中区分了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斯托勒主张,社会性别指基于生理性别的一系列性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14]??。斯托勒认为,社会性别一词强调了社会对于生理性别的规制,且批判性地指出了男性在社会地位高.上于女性是由社会文化创造的。在斯托勒之前,英语中有着混用Gender与Sex的现象,即在指代社会性别时也有可能用到Sex一词,反之亦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19世纪的学者们将“性别”翻译至中文语境时出现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混用的现象。
性别的衍生概念
性别身份
一般来说,性别身份指人们对自己性别的认知。但其概念并不仅限于此。性别身份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与性别相关的统一、持续、一贯的特征,这些特征涵盖了全面的人格范畴?[15]??。从精神医学角度,人的性别身份由三点要素所构成:
(1)被指派性别,即以生理性别(多为外生殖器官)为基础判断的性别;但是被指派性别并不完全等同于生理性别,比如少部分间性人可能因为自己外显的性别特征被赋予一个特定的指派性别,但这个指派性别并不能描述间性人拥有超过一套生殖器官的生理特征?[16]??。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2015年发布的《自由与平等运动事实清单:间性人》(Free & EqualCampaign Fact She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别”。由于社会规范是以顺性别为前提以及核心建构的,所以跨性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越轨者,遭受着严重的社会歧视?[15]??。全面性教育提倡尊重多元的生理和社会性别以及多元的性别表达?[66]??。
常见疑问2:人的性别只有男性和女性吗?
答:不是。在生理性别层面上,人类的性别不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还有间性人(双性人)。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说,就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了,即便是顺性别男性或女性,也可能会拥有不符合传统性别规范的着装、语言和行为等特征。因此,不能用简单的“二元论”去理解人类的性别,很多性别歧视正是来自于“性别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在全面性教育中,更应该强调尊重不同人的不同选择?[66]??。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文语境中“性别”一词的发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文语境中“性别”一词的发展由用户“ccc_ttt”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