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变形监测方案
2013年8月
一、沉降观测
1、工程概况
2、监测内容
在道路开挖过程中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3、监测依据
3.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3.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技术方案
4.1沉降监测布点方案
根据现场情况布设三个基准水准点(J1-J3)。
沉降点布设397个,见图。
4.2监测方法
沉降观测使用德国蔡某某Koni007补偿式自动XX水准仪, 配合2m铟钢尺,进行精密水准观测。采用中丝法,按后后前前的观测方法。一切操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和本设计要求进行。
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第一次观测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并自成闭合路线,两套结果的中数才能作为第一次观测成果。第二次开始可以不进行往返观测,只形成闭合环,作为检合条件。但每次必须进行基准点某一点至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的往返引测。
4.3观测次数的安排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天后,每2-3天观测一次,直至顶板完工;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4.4作业规范
五固定
固定主要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标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
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20分钟后进行。
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大时应使用仪器罩。
观测顺序应为后后前前。
作业前检测I角应小于15″。
5、成果处理
5.1沉降监测成果处理
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认真检查全部观测记录、路线闭合差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严密平差计算,计算出各沉降点的高程,各个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累计沉降量;使用XX图的Settlement建筑物沉降分析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后打印沉降观测成果表,并及时送交甲方、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建筑单位。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后,认真检查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荷载、地质、气象等外界相关因素分析成果,利用XX图的Settlement建筑物沉降分析软件绘制各种图表,编写正式沉降观测技术总结报告书,并提交全部技术资料。
5.2基坑位移监测成果处理
每次观测后,向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提供观测成果表。
成果表行式如下:
5.3提交资料
观测全部完成后,提交资料:
① 观测点分布图;
②. 完整观测成果表;
③. 观测数据汇总;
④ 变形过程曲线图表;
⑤ 统计分析表.
6、精度要求
6.1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特点和甲方对沉降观测的要求,依据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选用三级变形(二等水准精度)施某某,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变形
测量
等级
水准
观测
等级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mm)
变形点
高 程
中误差(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
检测已测
高差较差(mm)
三
二
0.6√n
1.0
0.5
0.8√n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相邻基点
高差误差(mm)
基辅分划
读数之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视 线
长 度
(m)
视 线
高 度
0.3
1.0
0.3
0.6
≤30
中丝法读数
基准点及高程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拟建立3个基准点,基准点选在该建筑物外50—100m左右,埋设于车辆、行人少、地基稳固、通视条件好且便于保存、观测之处。
基准点埋设并固定之后,及时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时需引测地方高程,并与施工单位统一,以便和设计标高接轨。
附图1
观测点标志及
埋设规格
二 建(构)筑物调查
1、工作对象及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工作对象为房屋建筑、地下构筑物、桥涵、河道、通信塔、高压线塔、古树等。
本次调查的工作内容如下:
(1)房屋建筑: 建筑物性质、结构形式、层数、基础形式(桩基础的桩位平面布置、桩长、直径、外廓尺寸、荷载传递特征)、埋深、建成年代等。
(2)地下构筑物:围护及主题结构形式、围护结构深度、外廓尺寸、主体结构厚度、底板顶面标高等。
(3)桥涵:桥梁型式、桥跨布置、墩台基础形式、桩位布置、桩长、直径、外廓尺寸、荷载传递特征等。
(4)河道:河宽、河深、基础和河岸结构形式、标高、通航要求等。
(5)通信塔、高压线塔等地基基础、塔高、高压线悬高等。
(6)其他:如古树:树种、保护等级、树龄、胸径、树冠直径;古文物:保护等级、年代、基础、埋深、主题结构形式以及其他详细描述等。
2、技术要求
(1)房屋建筑:浅基础均按调查内容编号列表,深基础需收集基础竣工图纸(包括桩位平面布置、桩型图、设计说明等)。
(2)地下构筑物:收集竣工图纸、结构平面、剖面、设计说明等。
(3)桥涵:收集桥梁竣工图纸(和地铁相关部分)。
(4)河道:收集相关竣工图纸。
(5)通信塔、高压线塔:收集相关竣工图纸。
(6)古树、古文物等:收集相关资料及现场测量进行专项描述。
3、基本原则
(1)执行有关项目建设的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2)不得泄漏工作项目各方认为需要保密的事项。
(3)坚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调查成果的正确性,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4)在调查工作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政.和府的有关条例、规定和办法。对被调查建构筑物权属单位工作人员语气要诚恳,态度要和蔼可亲,尽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5)对某些建构筑物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相关资料遗失,调查人员应具体说明调查过程,尽力获得该建构筑物大致情况。
4、建(构)筑物特征分析与控制重点
4.1 建构筑物特征分析
根据现场实地踏勘分析,建(构)筑物特征如下:
(1)沿线地上建筑物主要以不同层级的楼房为主,其地基基础与其地质情况有关;
(2)公路立交桥、河道较少,立交桥以单层立交(通道式)为主;
(3)人防工程以日伪时期修造的防空洞、碉堡为主,随着时间的迁移有部分已损坏,部分改造成地下商店或其它地下设施。早期的人防洞体材质多为砖混结构,后期改造的多为钢筋水泥结构;
(4)地下暗渠主要是倒水通道,一般埋深较大(6米以上),材质多为砼质;
(5)大型地下管某某主要有热力管某某、电力管某某, 埋深几米至十几米,材质多为水泥钢筋结构;
4.2 建构筑物调查控制重点
根据建构筑物特征,结***多年来从事工程勘察与建构筑物调查工作的经验,该项目工作控制重点如下:
4.2.1生产管理与进度控制
(1)本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成立该项目领导小组,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主任等组成,对本项目部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及后勤保障等进行监督、协调、管理工作。
(2)项目成立工期保证小组,建立工期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为组员,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明确和落实相应的岗位责任。
(3)积极与业主、设计做好沟通、配合,从生产准备、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建构筑物调查、内业编图等全过程各工序主动接受业主检查、监督,并严格按规程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4)加强与交通、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及建构筑物权属单位的沟通和协调,避免工作互相冲突,确保工程进度。
(5)详细分析地铁施工过程可能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6)制定周密的工期计划和时间安排,按工期保证体系要求,做好进度检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纠偏。
4.2.2技术质量控制
(1)项目技术负责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技术质量工作,在公司质量体系的框架下建立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明确并认真落实各岗位责任和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程和设计要求施工。尽量采取平行作业方式,做好自检、互检和项目部的跟踪,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各作业组进行整改。
(3)强化对各工序的质量检查监控,加大日常检查工作,经常开展施工技术方法探讨,特别是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制定详细的保证措施,确保成果质量。
(4)加强与城建档案馆、各权属单位之间的沟通,了解建构筑物的分布状况,结构特征等,确保施工质量。
4.2.3安全文明施工控制
(1)为增强城市整体形象,必须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力度,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小组,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督促、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专职安全员协助项目经理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施工过程的危险源辨识,并制安.定全管理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项目安全检查。
(3)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施工时必须穿戴具有安全明显标志的衣服进场作业,在交通干道上施工时必须与交通部门取得联系,不能防碍行人及车辆。
5、作业标准与依据
5.1 作业标准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2)《工程建设环境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试行)》(**_*);
(3)CJJ18-99《城市测量规范》;
(4)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6)技术设计书
5.2 安全等级及与线路相互影响关系的确定依据
根据《工程建设环境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试行)》确定调查对象的环境安全等级,具体分级如下:
(1)线路下穿的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为特级;
(2)线路下穿的既有建(构)筑物、上穿的既有轨道线路为一级;
(3)线路临近的既有建(构)筑物、下穿的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为二级;
(4)线路下穿的一般市政管线及其它市政基础设施为三级。
5.3 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起算基准
本次建(构)筑物调查工作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起算基准按照要求执行。
5.4 精度要求
本次建构筑物调查工作的精度按相关技术规程的相关条款执行。
6、调查方法与步骤
建(构)筑物调查工作以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测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通过计算机成某某技术形成建构筑物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最终完成沿线建构筑物完整数据信息。
6.1 工作流程
建(构)物调查遵循下列基本程序:接受任务、工作准备、现场踏勘、编写测区技术设计书、收集地形资料、地形图修测、建构筑物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数据文件编辑、图件编绘、成果资料整理、编写技术总结报告书、资料提交归档。
地下建构筑物调查工作的流程见下图:
6.2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相关资料搜集、与地铁设计单位会商调查内容细节及相关技术要求、现场踏勘、技术设计书编制和技术交底等。
6.2.1资料搜集
工作开展前,尽量搜集测区地形图成果、建构筑物与其它大型地下设施相关资料,具体包括:
(1)开据资料收集工作介绍信;
(2)工作区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及1:500比例尺地形图;
(3)建(构)筑物相关资料。
6.2.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的目的是为施工技术设计编制提供数据依据,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技术设计的编制质量,影响到方法试验是否有针对性。
现场踏勘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核查地形图等图纸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已确定是否进行地形图补测;
(2)察看地下工程出口、保存现状,改造、损坏情况;
(3)沿线巡视桥梁数量、外观结构及地下暗渠出口;
(4)沿街巡视房屋外观结构、层数等建(构)筑物分类情况,为建(构)筑物编号提供依据。
6.2.3技术设计书编制
工程施工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人员,根据合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地方技术标准的要求,以及资料搜集结果、现场踏勘报告等输入信息,编制项目施工技术设计。
项目施工技术设计经批准后,由项目文件管理员将项目施工技术设计的正确版本分发给所有需要文件的人员。
6.2.4技术交底
工作开展前,项目负责人对从事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其进行项目技术设计的培训和考核,并明确其工作职责,确保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目标、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有关技术要求以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等,以达到作业模式统一,确保施工成果质量。
6.3 调查方法
调查以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是在沿线地形图修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采用收集资料和对建筑物逐一走访核对调查的方式进行,对房屋外观结构、层数等直观数据进行现场填表,对基础形式、荷载传递特征等利用其竣工图等成果资料进行填表、编绘。
6.3.1地形图补测
对收集到的地形图,到实地进行核实,对与实地不符的地段进行补测,以保证地形图的现势性,便于需调查的建构筑物标识。
6.3.2房屋建筑调查
房屋建筑调查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指房屋的归属、建(构)筑物属性、结构形式、层数等,是调查人员通过实地目测而获得;地下部分主要是指房屋的基础形式,包括桩位平面布置、桩基埋深、桩长、直径、外廓尺寸、荷载传递特征等,另外包括建(构)筑物建成年代,是调查人员到房屋的权属单位或城市建设档案馆、市建设局、各建(构)筑物权属单位等相关部门通过搜集资料而获得。
上述房屋建筑的基础资料皆可由该房屋建筑的竣工图(或设计图)中获得。
房 屋
编 号
属 性
层 数
基础底部埋深
建设
年代
权属单位
竣工图(或设计图)编号
备注
姓名
电话
房屋属性是指该房屋建筑产权属性,主要分为民用建筑物、企事业建筑物;
层数是指该房屋的楼层数;
基础埋深是指该房屋建筑基底距地表的深度;
建设年代是指该房屋建筑的竣工年代;
权属单位是指该房屋建筑产权归属单位;
6.3.3地下构筑物调查
地下构筑物主要包括下列几类:
①地下人防工程: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围护及主题结构形式、围护结构深度、外廓尺寸、主体结构厚度、底板顶面标高等;
②排水暗渠:主要调查包括规格、底部埋深、基础和河岸结构形式、标高、通航要求等;
③大型工业管某某,包括大型热力管某某、大型电力管某某等: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管某某属性、规格、管某某材质、底部埋深;
④地下商场: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围护及主题结构形式、围护结构深度、外廓尺寸、主体结构厚度、底板顶面标高等;
⑤地下通道: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围护及主题结构形式、围护结构深度、外廓尺寸、主体结构厚度、底板顶面标高等。
⑥桥涵:桥涵调查包括桥梁型式、桥跨布置、墩台基础形式、桩位布置、桩长、直径、外廓尺寸、荷载传递特征等。
⑦通信塔、高压线塔调查:通信塔、高压线塔调查包括线塔的地基基础、塔高、高压线悬高等。
地下构筑物调查主要是由调查人员到人防办及城市建设档案馆、***等相关权属单位收集该地下建构筑物的竣工图(或设计图)。
建构筑物
编 号
类 别
建设年代
权 属
单 位
竣工图(或设计图)
编 号
图符号
联系人
备 注
姓名
电话
表中类别指地下建构筑物属哪种类型,类型包括上述5种;
建设年代是指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年代;
权属是指地下建构筑物的产权归属;
6.3.4古树、古文物调查
古树调查包括树种、保护等级、树龄、胸径、树冠直径,相关资料可到林业局搜集。
古文物调查包括保护等级、年代、基础、埋深、主题结构形式以及其他详细描述等。相关资料可到文物局搜集。
编 号
种 类
级别
权属单位
图符号
联系人
备 注
姓名
电话
表中种类是指文物的种类,主要有古树、古建筑、古墓等;
级别是指文物的保护级别;
权属单位是指文物的产权归属;
6.3.5建(构)筑物编号
建构筑物编号的原则是以建构筑物名称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为编号的第一个号,其后是顺序号,各种建构筑物头一个编号字母是:
房屋-----------------F;
人防-----------------R;
排水暗渠-------------P;
大型工业管某某---------G;
地下商场-------------S;
地下通道-------------T;
桥涵-----------------Q;
通信塔--------------TX;
高某某--------------GY;
古树----------------GS;
文物----------------W。
搜集的竣工图编号为全区统一编号,即编号的第一个数字为J,其后是顺序号。对单一建构筑物来说,不论图件有几张,在竣工图册中必须要有隔页隔开,头一页注明有该建构筑物的编号及结构、荷载传递特征等特定参数。
6.3.6调查成果记录
调查成果记录主要包含上述外业调查表,调查成果在现场分类记录于调查表中,调查原始记录内容要真实、准确、齐全、字迹应清晰、工整、美观,严禁涂改和伪造;同时按建构筑物编号绘制在地形图上,形成探查草图,且调查表与地形图中建构筑物编号必须一致。
6.3.7实地标注
为了便于对调查成果的检查及复查,外业将建构筑物实地用红油漆分类标识,注明建构筑物的编号,要求标识字体工整清晰,大小适当,要能长期保留,利于寻找。
6.3.8调查成果录入、数据建库与成某某
6.3.8.1调查成果录入
调查成果主要包含各种建构筑物外业调查表、竣工图(或设计图)册、平面位置图,调查表主要是外业实地填写,然后在正规的表格中誊写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竣工图要及时扫描数据化,扫描后的影像全区要保持大小一致,影像数据及时输入到计算机中;平面位置图测量数据要及时输入到计算机中,并成某某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3.8.2 调查成果建库
作业组要把每天调查成果分类扫描录入计算机,建立起符合要求的资料数据库。通过两次人工核对、排除录入错误后,为绘制图件做好数据准备。
6.3.8.3图件编绘
图件编绘以数字化地形图作为背景图,将各种建构筑物的编号和相关属性录入到计算机中,生成草图,将打印出的草图返回作业组,对目标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室内图面审查,对发现的问题或疑问应到现场确认后加以修正,同时更新数据库。对草图检查修改无误后,生成正式图。
各种数据、文字注记及其字体、字号按要求执行,各种文字、数据注记不得压盖目标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符号。编辑修改完成后,按要求打印输出彩色白纸图
6.3.9 调查成果资料提交、整理与归档
6.3.9.1 调查成果资料提交
提交探测成果资料包括:文字资料、表、图件、数据光盘。
(1)《沿线房屋建筑平面位置图》
(2)《沿线地下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图》
(3)《沿线建构筑物调查文物平面位置图》
(4)《沿线建构筑物调查竣工图(设计图)影印图册》
(5)《沿线房屋建筑调查表册》。
(6)《沿线地下建构筑物调查表册》。
(7)《沿线古树、文物调查表册》
(8)《沿线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图(综合)》(1:1000)
(9)《沿线建构筑物调查工作总结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第三,公司总工及质量技术部对项目探测成果进行抽检,这样层层检查,力求把错误率降到最低,保证探测成果的质量。
成果整理流程图
(3)成果分类
各种成果应分期分类保存,并由专人负责管理,避免资料的丢失、损毁。
一般按文字、表、图件、数据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7 调查成果文件编制
7.1 设计编制内容
(1)工作的目的、任务、范围和期限;
(2)测区建(构)筑物特征分析;
(3)工作方法及具体技术要求;
(4)图件编绘的工作方法及具体要求;
(5)作业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6)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7)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
(8)人员组织、仪器、设备、材料计划;
(9)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7.2 报告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的依据、目的和要求;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
(2)技术措施:各工序作业的标准依据;采用的技术方法等;
(3)应说明的处理措施;
(4)质量评定:各工序质量检验与评结.定果;
(5)结论与建议;
(6)提交的成果;
(7)附图与附表。
7.3 探测成果资料组卷提交
成果资料的组卷按业主要求执行,并编制成果资料清单,完成后一次性提交给业主。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由用户“iluililuil”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