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谈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的策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谈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的策略
河北省邯郸经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沿村总校 李宏
将小学数学单元有关内容彼此链接、相互整合,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实现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读教材
数学学科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由此,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引领学生感悟贯穿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深读教材是内容整合的基本前提。教师要通过教材解读,努力搜索册间、单元间、单元内的内容关联,使知识成串、体系连网。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遵循“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客观的认知规律、基于学生较高的学习起点,我们可以将某些跨册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以“认识时间”的教材编排来说,一年级上册要求“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二年级上册则要求“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观察上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这一教材特点,我们可以将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先重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和算法,再加以巩固优化,最后在解决问题中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这样的教学改进,有利于避免“重复经历”的尴尬,让学习活动有滋有味。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也可按此思路进行整合。
二、优化结构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作为一个认知系统加以精心整合,让学习内容富有结构性。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内容整合后的课堂设计,要兼顾传承与创新,让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凸显。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两课时编排。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第二课时“看谁搭得又稳又高”。实际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只上第一课时,而忽视第二课时的实践活动,影响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内化及空间观念的养成。我们可以将两课时整合为一课时,让学生在“拼拼搭搭”的活动中“认识立体图形”,边实践,边体验,边思考,边理解。
总之,教学内容的整合,是一项系统工作,应深读教材,优化结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谈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的策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谈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的策略由用户“hcf_dogdo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