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麻疹诊断2017》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ICS 11.020 C 59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296—2017 代替 WS 296—2008 麻疹诊断 Diagnosis for measles 2017 - 07 - 24 发布 2018 - 02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缩略语 ............................................................................ 1 3 诊断依据 .......................................................................... 1 3.1 流行病学史 ...................................................................... 1 3.2 临床表现 ........................................................................ 1 3.3 实验室检测 ...................................................................... 1 4 诊断原则 .......................................................................... 2 5 诊断 .............................................................................. 2 5.1 疑似病例 ........................................................................ 2 5.2 临床诊断病例 .................................................................... 2 5.3 实验室确诊病例 .................................................................. 2 5.4 排除病例 ........................................................................ 2 6 鉴别诊断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血清学诊断方法 .................................................. 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病原学诊断方法 ..................................................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 11 参考文献 ............................................................................ 15 I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前言 本标准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WS 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WS 296—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WS 296—200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缩略语(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麻疹的诊断依据(见第3章,2008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临床诊断病例的定义(见第 5 章,2008 年版的第 5 章); ——增加了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见附录 A 和附录 B,2008 年版的附录 A 和附录 B); ——增加了麻疹流行病学,尤其是新形势下麻疹传播呈现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并发症等内 容(见附录 C,2008 年版的附录 C)。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都医科大 学附属XX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XX儿童医院、**_*、XX省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某某、许某某、余某某、李某某、马某某、张燕、谢某某、郝某某、郑某某、 谢某某、苏某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5983—1995; ——WS 296—2008。 II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麻疹诊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麻疹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麻疹的诊断。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E: 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DEPC:焦碳酸二乙酯((diethyl pyrocarbonate)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g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M: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RF: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T- 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PM:每分钟转数(revolutions per minute) OD: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value) VTM:病毒运输液(virus transportation medium)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3.1.1 在出疹前 7 d~21 d 与麻疹确诊患者有接触史。 3.1.2 在出疹前 7 d~21 d 有麻疹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3.2 临床表现 3.2.1 发热,体温一般≥38 ℃。 3.2.2 在病程第 3 天~第 4 天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一般自耳后、面部开始, 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并可累及黏膜。出疹时间一般持续 3 d~5 d。 3.2.3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 3.2.4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 2 天~第 3 天)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 3.3 实验室检测 1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3.3.1 采血前 8 d~56 d 内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而出疹后 28 d 内血标本中麻疹 IgM 阳性 (见附录 A)。 3.3.2 咽拭子或尿液标本中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见附录 B)。 3.3.3 恢复期血标本麻疹 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某某 (见附录 A)。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诊断。 5 诊断 5.1 疑似病例 具备3.2.1、3.2.2和3.2.3。 5.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a) 具备 3.1.1 和/或 3.1.2,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 b) 具备 3.2.4; c) 未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 5.3 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 3.3.1、3.3.2、3.3.3 中任何一项者。 5.4 排除病例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a) 出疹后 4 d~28 d 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 IgM 抗体阴性,且不符合 3.1.1 和/或 3.1.2; b) 出疹后 3 d 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 IgM 抗体阴性,合格咽拭子/尿液标本中麻疹病毒核酸阴 性,且不符合 3.1.1 和/或 3.1.2; c) 未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但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 d) 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出麻疹疫苗株病毒或疫苗株病毒核酸阳性,且未分离出麻疹野病毒也无麻 疹野病毒核酸阳性;或同时符合以下 5 种情形的: 1) 有出疹,有或无发热,但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2) 接种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后 7 d~14 d 出疹; 3) 血标本采集日期为接种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后 8 d~56 d,且检测麻疹 IgM 阳性; 4) 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该病例引起的续发病例; 5) 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调查未发现其他可明确解释的原因。 6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等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参见附录 C)。 2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血清学诊断方法 WS 296—2017 A.1 血液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 A.1.1 血标本的采集 出疹后28 d内采集血液标本,用于麻疹IgM和IgG血清学检测。 A.1.2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采集第2份血标本 出疹后3 d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无合格咽拭子/尿液标本,需要采集4 d~28 d 的第2份血标本。 A.1.3 血标本采集流程 A.1.3.1 用无抗凝剂采血管收集2 mL~3 mL静脉血,在管壁上做好标记。 A.1.3.2 血标本不能冷冻,应1 000 RPM离心10 min,用于分离血清;如果无离心机,血标本应冷藏4℃ 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A.1.3.3 小心吸取血清,避免吸到红血球,在无菌条件下,移至带外螺旋盖的血清管中,在管壁上做 好标记。 A.1.3.4 填写标本送检表,包括最后一次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日期、出疹日期、标本采集日期。送检 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 A.1.4 血标本的储存 A.1.4.1 血标本应冷藏(2 ℃~8 ℃)保存,并在24h内送达检测实验室。如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应按 照A.1.3方法分离血清。 A.1.4.2 无菌血清应在48 h内使用冰盒运送到检测实验室,或保存在2 ℃~8 ℃,最多不能超过7 d。 血清长期保存应在-20 ℃以下冷冻,避免反复冻融。 A.1.5 血标本的运输 标本应尽快运送到检测实验室,将盛装标本的容器放在有封口的塑料袋中,用冷藏盒或保温瓶运送, 将标本送检单放在塑料袋中,再用胶带固定在冷藏盒中的上部,运输日期确定后,通知接收实验室标本 运送的时间和运输方法。 A.2 实验室检测 A.2.1 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 A.2.1.1 用途 主要用于定性和/或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抗麻疹病毒的IgM抗体,用于麻疹早期诊断。 A.2.1.2 操作步骤(或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 3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A.2.1.2.1 定量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的标本稀释法 A.2.1.2.1.1 应使用500 μL稀释缓冲液对10 μL患者待测样品进行稀释,制成患者标本稀释液。 A.2.1.2.1.2 将40 μL RF加入100 μL患者标本稀释液(A.2.2.2.1.1)中,并用60 μL稀释缓冲液进 行稀释,最终标本稀释比例为1:100。 A.2.1.2.2 检测过程 A.2.1.2.2.1 将检测所需数目的微孔条放到微孔板框上并准备好一张标签。 A.2.1.2.2.2 加入RF的待测血清标本,于室温吸附15 min或4 ℃过夜。 A.2.1.2.2.3 在微量孔内分别加入100 μL的已稀释样本或立即可用的对照血清。留一个孔作为底物空 白,例如: 定量的 IgM 抗原微量孔 孔 A1 孔 B1 孔 C1 孔 D1 孔 E1 底物空白 阴性对照 标准血清 标准血清 标本 1…… A.2.1.2.2.4 将样品于湿盒内(37±1) ℃孵育(60±5) min。 A.2.1.2.2.5 孵育后以洗液缓冲液洗涤板孔(使用自动洗板机或手工洗板)。先吸去或甩去洗液;然后 每孔内加入300 μL洗液,再吸去或甩去洗液,重复洗涤过程共4次;最后将微孔板翻转过来在纸巾上拍 干,使微孔中不再含有液体。 A.2.1.2.2.6 加入酶标记抗体:于相应孔内(底物空白孔某某)加入100 μL IgM酶标记抗体,湿盒内 (37±1)℃孵育(30±1)min。 A.2.1.2.2.7 以洗液缓冲液洗涤板孔(见A.2.2.2.2.5)。 A.2.1.2.2.8 加入底物:于每孔内加入100 μL底物溶液(包括底物空白孔),湿盒内(37±1)℃孵育 (30±1)min。 A.2.1.2.2.9 终止反应:每孔内加入100 μL终止液,轻微振荡微孔板以混合溶液。 A.2.1.2.2.10 读取OD值:以底物空白孔为空白对照,60 min内读取OD值。 A.2.1.3 质量控制标准 A.2.1.3.1 底物空白孔的OD值必须<0.25。 A.2.1.3.2 阴性对照必须为阴性。 A.2.1.3.3 标准血清的平均OD值必须在有效范围内,此范围已在试剂盒专用的质量控制证书中给定(减 去底物空白之后)。 A.2.1.3.4 如果未达到以上标准,则试验无效且应重做。 4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A.2.1.4 结果评估 根据标准血清OD值计算CUT-OFF值上限和下限,标本OD值≥CUT-OFF值上限,结果判定为阳性;标本 OD值< CUT-OFF值下限,结果判定为阴性;在标本OD值在CUT-OFF值上限和下限之间,结果判定为可疑。 根据试剂盒提供的标准曲线,计算标本中抗体活性值。 A.2.2 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 A.2.2.1 用途 主要用于定性和/或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抗麻疹病毒的IgG抗体,用于麻疹诊断或人群抗体水平 调查。 A.2.2.2 操作步骤(或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 A.2.2.2.1 定量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G抗体的标本稀释法 应使用1 000 μL稀释缓冲液对10 μL患者待测样品进行稀释,制成患者标本稀释液,最终标本稀 释比例为1:100。 A.2.2.2.2 检测过程 A.2.2.2.2.1 将检测所需数目的微孔条放到微孔板框上并准备好一张标签。 A.2.2.2.2.2 在微量孔内分别加入100 μL的已稀释样本或立即可用的对照血清。留一个孔作为底物空 白,例如: 定量的 IgM 抗原微量孔 孔 A1 孔 B1 孔 C1 孔 D1 孔 E1 底物空白 阴性对照 标准血清 标准血清 标本 1…… A.2.2.2.2.3 将样品于湿盒内(37±1) ℃孵育(60±5) min。 A.2.2.2.2.4 孵育后以洗液缓冲液洗涤板孔(使用自动洗板机或手工洗板)。先吸去或甩去洗液;然后 每孔内加入300 μL洗液,再吸去或甩去洗液,重复洗涤过程共4次;最后将微孔板翻转过来在纸巾上拍 干,使微孔中不再含有液体。 A.2.2.2.2.5 加入酶标记抗体:于相应孔内(底物空白孔某某)加入100 μL IgG酶标记抗体,湿盒内 (37±1)℃孵育(30±1)min。 A.2.2.2.2.6 以洗液缓冲液洗涤板孔(见A.2.2.2.2.5)。 A.2.2.2.2.7 加入底物:于每孔内加入100 μL底物溶液(包括底物空白孔),湿盒内(37±1)℃孵育 (30±1)min。 A.2.2.2.2.8 终止反应:每孔内加入100 μL终止液,轻微振荡微孔板以混合溶液。 5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A.2.2.2.2.9 读取OD值:以底物空白孔为空白对照,60 min内读取OD值。 A.2.2.3 质量控制标准 A.2.2.3.1 底物空白孔的OD值必须<0.25。 A.2.2.3.2 阴性对照必须为阴性。 A.2.2.3.3 标准血清的平均OD值必须在有效范围内,此范围已在试剂盒专用的质量控制证书中给定(减 去底物空白之后)。 A.2.2.3.4 如果未达到以上标准,则试验无效且必须重做。 A.2.2.4 结果评估 根据标准血清OD值计算CUT-OFF值上限和下限,标本OD值≥CUT-OFF值上限,结果判定为阳性;标本 OD值< CUT-OFF值下限,结果判定为阴性;在标本OD值在CUT-OFF值上限和下限之间,结果判定为可疑。 根据试剂盒提供的标准曲线,计算标本中抗体活性值。 6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WS 296—2017 AA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病原学诊断方法 B.1 病毒分离 B.1.1 标本采集与处理 B.1.1.1 标本采集 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包括咽拭子和尿液。宜在麻疹病例出疹前5 d至疹后5 d内取上述标本。 B.1.1.2 标本处理方法 B.1.1.2.1 咽拭子标本 将无菌棉拭子稍蘸生理盐水,反复涂抹患者咽部数次,然后将棉拭子浸于1 mL~2 mL标本维持液(含 500~1 000单位(Unit,U)/mL青霉素、500 μg/mL~1 000 μg/mL链霉素和2%牛血清DMEM液)或者 VTM中,并反复挤压后,弃棉拭子。标本维持液中最好加无细胞毒性的制霉菌素50 μg/mL或二性霉素5 μ g/mL,接种细胞前置于4 ℃过夜,用于灭活真菌。 B.1.1.2.2 尿液标本 无菌收集30 mL~50 mL中段尿液于50 mL带螺旋盖的无菌塑料离心管中,当日尽快冷藏送至实验室, 2 000 Rpm,离心5 min,弃上清,沉淀用2 mL标本维持液或VTM重悬,重悬后的标本液于-70 ℃冻存; 未经离心的尿液不得冷冻。 B.1.2 标本接种 上述处理后的标本,接种细胞前需要至少-70 ℃冻融一次,以利于病毒从上皮细胞释放。取0.3 mL~ 0.5 mL标本液接种于生长良好的单层传代细胞系如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细胞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 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 Vero/SLAM)上,置37 ℃吸附1 h~2 h后弃液,再加入维持液,置37 ℃培养,次日观察有无细胞毒性, 必要时某某。 B.1.3 观察CPE 接种后每天观察CPE的进展情况,连续观察7d,如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cet, 2012, 379: 2173-2178. [24] WHO. Progress towards global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 of measles, 2000-2011. Wkly Epidemiol Rec, 2013, 88: 29-36. [25] 马某某,苏某某,郝某某,等. 中国 2012~2013 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 中国疫 苗和免疫, 2014, 20(3): 193-200. [26] Ma C, Hao L, Zhang Y, et al. Monitoring progress towards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in China: epidemiological observations, implications and next steps.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4, 92(5): 340-3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华东公共卫生 doc.001pp.com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麻疹诊断2017》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