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副本》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副本

以下为《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参与

1、图片:为什么杯子里再倒不进去水了呢?

水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就不能再倒进去水了。

板书:空间

2、图片:还能往盒子加方糖吗?

3、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

问:这时再往瓶中加石头,会怎么样?

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占据着一些容器的空间,这些空间被占满后,其他物体就装不进来了。

你们积分瓶的空间里有什么?

我怎么没有看到?

空气也会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吗?

【板题:6、空气占据空间吗?】

水杯已经满了。

不能加了。盒子里已经装满了。

水会溢出来……因为石头比较重,所以

空气

它是看不见……

通过参与活动(判断生活中常见容器的空间被哪些物体占据)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了解“空间”和“占据”的含义,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回顾空气的性质。

3



探究

吹不大的气球

1、演示吹气球活动

问:谁会吹气球?把气球放进一瓶水里还能吹大气球吗?为什么吹不大?有什么办法吹大瓶中的气球?

2、分小组吹气球,进行假设

(1)每个人都有一个倒掉水的瓶子,试试能不能吹大里面的气球?

(2)问:瓶子里的水都倒掉了,为什么有的气球吹不大,有的气球能吹大?

(3)为什么底部有空的瓶子,气球就能吹大、反之吹不大呢?小组里面讨论一下,把你的解释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4、证明假设:吹气球的时候真的有空气从底部的洞出来吗?

4、小结: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没有打孔的瓶子,里面的空气出不去,气球就吹不大。而打了孔的瓶子,空气可以在吹气球的时候跑出去,气球就可以吹大了。这说明什么?

【板书:空气】



一名学生到前面吹气球

学生吹不大水瓶中的气球。

把水倒出去

有的能吹大,有的吹不大。

仔细比较小组里结果不同的瓶子。发现其中秘密:能吹大气球的瓶子底部有个孔。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

进行假设:瓶中的空气对吹气球的影响。

用手在XX感知或放在水中观察气泡证实。

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



三年级的学生没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空气是难以观察的一种物质。借助“吹不大的气球”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现象进行假设,并通过搭建支架,指导学生借助方法,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收集证据的证实自己的假设。

30



解释

一、不会湿的纸

教师表演小魔术

问题:为什插入水底的纸巾不会湿?

引导学生进一步

二、流不进瓶子的酱油

1、生活情境引出问题:老师买来的袋装酱油总是流不进瓶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结合已有知识提出解决方法:有什么办法让酱油顺利的流进瓶子里呢?

3、分析采用的方法原理

4、小结:由于空气占据了酱油瓶的空间,所以酱油就流不进去了。想让酱油流进去,就要把空去赶走。

5、你能设计一个新型酱油瓶,让瓶中的空气快速流走吗?

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并适当评价。

三、比较水和空气

水和空气都可以占据空间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纸不会湿的原因。

借助前面掌握的知识,尝试解释:瓶子里有空气占据着,酱油流不进来。

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尝试

放走瓶中的空气,酱油就溜进去了。

完成设计图并进行介绍。

回顾水和空气的异同

小结新的相同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归纳

通过设计“新酱油瓶”活动,意识到人们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5



迁移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利空空气占据空间的事情?

图示:包装

请同学们课后去找一找,下节课继续交流。

了解生活中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实例

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知空气占据空间

2



板书:6、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

水 占据空间

方糖

石头

……

附1:探究活动记录表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可以广泛认同:空气和石块、水等一样,是一种物质。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层面对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实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而在对部分同学的前概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非常不确定,不能说出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这节课对学生很有价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

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带刻度的注射器、橙子皮、靶盘、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先出示水、空气、石头三种物体的图片,让小组讨论:这些物体都占据空间,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课的观察积累,本环节很容易将学生的关注点落到两者的轻重、占据空间大小、受挤压(压缩)能否变形、变形后能否恢复等特征上,可以迅速将问题聚焦到后面将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

二、探索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达到同一刻度)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2)把你的预测画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3)进行上面的实验,记下初始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手。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4)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你又发现了什么?

(5)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6)在记录单上画出向下挤压和向上拉伸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

2.学生做实验,填写汇总表。

观察活塞的位置,记录实验现象。(体积改变打对勾,体积不变打叉)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压空气

 

 

 

 

 

 

 

 

 

 



下压水

 

 

 

 

 

 

 

 

 

 



上拉空气

 

 

 

 

 

 

 

 

 

 



上拉水

 

 

 

 

 

 

 

 

 

 



3.学生汇报。

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现象。

(1)刻度的变化。和水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受力后容易被压缩和扩张。

(2)力的感受。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时候,水和空气的实验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4.提示要用恰当的图示方法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小圆圈。通过微视频或者板书演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小圆圈的方式来表征预测结果。关注颗粒数量、颗粒间隙、颗粒分布三个维度。让学生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不仅要记录看到的现象,还可以记录体会到的空气被压缩后的力。当停止用力后,会有一股力使活塞恢复原来的位置。提示学生多次重复实验,多次观察和体验。

学生记录每次实验活塞压缩或拉升到极致的位置,最后将记录汇总到黑板上。利用班级汇总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体积改变打对勾,体积不变打叉)

三.拓展

学生观察第29页拓展部分的图,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接着用注射器口压桌面的橙子皮,如图用力压活塞,使管口的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可以准备靶盘,让学生制作空气压缩枪并打靶射击,中靶心有奖,增加乐趣。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安全提示,喷射时,注射器口不能对着别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且空气的空间可被压缩。

【板书设计】

压缩空气

空气的空间可被压缩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压空气

√ 

√

√

√

√

√

√

√

√

√



下压水



上拉空气

√ 

√

√

√

√

√

√

√

√

√



上拉水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线,画一条线就可以表示。如果既要记录预测的结果,又要记录实测的结果,就可以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记录,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灵活处理。

如果学生学有余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表征注射器内的物质,提前帮学生确定好恰当的图示方法——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和水微粒。否则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表征方法,比如涂颜色、画阴影(斜线、波浪线、虚线),这些方法都不利于最后根据现象展开科学解释。

《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但学生很少能直接感受到空气的质量。学生根据飘在空中的气球,或者可以上升的氢气球,可能会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或者无法判断。

上节课探讨了空气与水的异同,很多学生会提到两者的质量不一样,或者说空气没有质量。并且学生还用小圆圈表征空气颗粒,那么质量作为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就势在必行了。

【学生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生将认识到一些因素会影响天平的测量效果。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为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在称量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质量的准确程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空气质量。

难点:测量空气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天平、优质的打气筒、球针、豆子、皮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思考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2.谈话:既然大家对空气有没有质量提出了这么多的观点,我们如何验证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收集学生前概念。学生可能会有很多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图记录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讨论:哪种实验方法比较适合?

二、探索

1.明确活动要求。

(1)准备一个简易天平。

(2) 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3)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

(4) 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如果天平倾斜了,你需要放多少粒豆子才能让天平重新平衡呢?

(5)继续给皮球打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2.学生实验、记录。

3.学生理解班级记录表,有依据地解释观点。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入10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

 

 

 

 

 

 

 

 

 

 



再打入10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

 

 

 

 

 

 

 

 

 

 





4.研讨。

(1)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2)你怎么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5.小结: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3个大圆代表皮球,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



设计意图:本环节选用豆子作为衡量物的好处很多。比如,豆子易得且单体质量小,个体差异不大,方便学生通过增减数量对天平的平衡状态进行观察和控制。本环节学生要学会用符合逻辑的解释去描述实验事实。除了让学生用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更要让学生关注“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本环节继续使用小圆圈表示空气微粒的方法,让解释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三、拓展

将皮球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看天平的平衡结果。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实验实际上是反向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打入空气,质量增加,放掉一部分空气,质量减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有质量。

【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

+10筒空气 + 颗豆子

再+10筒空气 + 颗豆子

平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在天平两端的皮球和豆子已经平衡的前提下,如果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天平会倾斜,让学生用简图表示出来。



2.要让天平重新平衡,需要往另一边加入多少粒豆子,在图中写出数量。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材简析】

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老师的这项未知挑战!

播放视频,教师观察

谈话:好了,考验结果已经在老师心中了,我想大部分同学心里还是一头雾水,其实老师要考验你们的品质就是耐心,这堂课我们就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天平的平衡。

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

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

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

找方法

谈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

预设生答: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谈话:这样称出来的是空气的质量吗?

预设生答:不是,还有袋子的质量?

谈话: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在这只袋子里打了100筒空气。你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称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吗?

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皮球的质量,再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再称一下,减一下就是100筒空气的重量了。

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

预设生答:我觉得这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筒空气。

谈话:嗯,说得有点道理。那应该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

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谈话:你的小脑袋瓜真灵活,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若是不明白,请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来捋一捋思绪。

教师出示板贴,一步步讲解类比转化思维:首先我们将这袋子里的100筒空气平均分成5份,打到5个皮球里,那每个皮球只要打多少筒气?

生答:20筒

教师:是的,这样我们打气是不是方便多了。接下来我们只要称出这20筒空气有多重就可以了。怎么称还记得吗?

生答:先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瘪皮球,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接着在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再放上去,我们会发现指针往左边偏了,我们继续在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之后放进去的绿豆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你的记忆力真棒,帮助大家回顾了上节课的称法,那我们需要每个皮球都打入20筒空气,都去称一遍吗?

预设生答:不需要,因为是平均分的,我们只要称一遍,最后乘以5就可以了。

教师:真厉害,假设老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颗绿豆,那100筒空气的质量就是多少颗绿豆?

预设生答:25颗。

称重量

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绿豆衡量了100筒空气的质量,那如果换成回形针、乒乓球等,应该怎么称呢?

预设生答:可以再用回形针称出瘪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20筒空气,再加回形针,之后加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嗯,这也是一个方法,可是老师给你们的回形针数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教师可以再讲台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学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预设生答:刚刚我们已经用一杯绿豆衡量出了瘪皮球的质量,只要把之后加在盘外面的绿豆拿去,天平又会向左倾斜。我们只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变呢?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

2.天脸介绍

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

【板书设计】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先请学生看书本图片说一说,填一填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

2.交流学习后,再对照刚才自己的填写,进行修正。

【作业设计】

1. 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2. 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

A.全球统一 B.由国家决定 C.由地区决定

3.(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息?( )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B.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

C.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2. 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3.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课程教案
  4. 游戏环节主持串词
  5. 矩阵论作业10.23
  6. 红气球观后感
  7. 《空气》单元复习资料
  8. 同学游戏主持稿
  9. 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教案
  10. 小学庆祝“教师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方案
  11. 乳化间(仓库)温湿度控制管理制度
  12.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ppt
  13.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
  14.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赵某某
  15.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赵某某
  16.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17.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18.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19. 第一单元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20.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以上为《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副本》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副本由用户“houdaxxj”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3-03 21:50:40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4e/a5/34286.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4e/a5/34286.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