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一章运动系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骨学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与躯干两侧,两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这样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也称标准姿势。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成人骨头为206块
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熟知每种骨的代表:长骨多四肢骨,短骨如腕骨和跗骨,短骨如胸骨、肋骨和头骨,不规则骨如椎骨,和上颌骨、筛骨等含气骨)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椎骨:幼儿时期椎骨为33-34块,成年一般为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尾椎1块。
椎体:为椎骨的前方中部,乘短圆柱状,是支撑体重的主要部分。表面为一层较薄的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
椎弓:是附在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椎弓和椎体连结处较细,称椎弓根。
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
椎骨叠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称椎间孔。
全部椎孔连在一起形成纵形管道称椎管,内容脊髓和脊髓神经根等。
各部分椎骨的主要特征:
颈椎:
寰椎(第一颈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形似环形,由前弓、后弓及两个侧块组成。前弓的后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
枢椎(第二颈椎):其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齿突。
隆椎(第七颈椎):它的棘突特别长,末端变厚且不分叉,其棘突下凹陷处即大椎穴。隆椎是临床计数椎骨数目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胸椎:共12个,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都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分别称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胸椎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相互掩盖,呈叠瓦状。胸椎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额状位。
腰椎:共5个,为椎骨中最大者。棘突呈板状,直伸向后,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下为腰阳关穴。腰椎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矢状位。
尾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
胸骨:是一块位于胸前部正中的扁骨,由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胸骨上部较宽称胸骨柄,其上缘正中切迹称颈静脉切迹,是针灸取天突穴的骨性标志。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胸骨体,其侧缘连接第2-7肋软骨。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的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剑突,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完全骨化。
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腕骨从桡侧到尺侧: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骨性鼻腔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鼻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鼻腔外壁有3个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鼻旁窦:鼻腔周围的颅骨,有些含气的空腔与鼻腔想通,称鼻旁窦。共4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某某高于窦底部,故在直立位某某不易引流。筛窦位于筛骨内,由筛骨迷路内许多蜂窝状小房组成,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后3群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上方的蝶筛隐窝。
颞窝:颧弓上方的凹陷,容纳颞肌。
翼点:在颞窝区内,相当于太阳穴的位置,为额、顶、颞、蝶4骨的会和处。翼点的骨质较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二)关节学
1.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是两骨相互接触的光滑面,通常一骨形成凸面称关节头,另一骨形成凹面称关节窝。
关节囊:在结构上分内(滑膜)外(纤维层)两层。
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和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窄隙,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
2.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由内、外两部分构成。
(外部)纤维环:由多层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前宽后窄,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
(内部)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位于椎间盘的中部稍偏后方,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内,施加压力则有向外膨出的趋势。
3.从侧面观察,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突出,而胸曲和骶曲向后突出。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更具弹性,可减轻震荡并与维持人体的重心有关,且扩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使能容纳众多脏器。
4.胸廓由12块胸椎,一块胸骨,和12对肋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
第1肋软骨与胸骨柄直接连结,第2-7对肋软骨与胸骨侧缘相应的肋切迹形成胸肋关节。
第8-10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一个肋软骨,形成一对肋弓。
第11、12对肋的前端游离于某某肌肉中,称浮肋。
5.胸廓下口宽阔而不整齐,由第12胸椎,第11、12对肋、肋弓及剑突共同围成,被膈封闭。
6.左右肋弓在正中线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
7.胸廓的内腔称胸腔,容纳心及其大血管、肺、气管、食管和神经等。
8.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周某某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加深,但它们只与1/4-1/3的肱骨头关节面相接触。
肩关节为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它可沿冠状轴做屈和伸运动;沿矢状轴做外展和内收运动;沿垂直轴做旋外和旋内的运动,亦可做环转运动。
9.肘关节:
组成: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
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和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特点:三个关节包在同一关节囊内,有一共同关节腔。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两侧有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增厚
关节囊纤维膜的环行纤维在桡骨头处较发达,形成一坚强的桡骨环状韧带,包绕桡骨头的环状关节面,两端分别连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
10.在正常状态下,当肘关节伸直时,上述三点连成一条直线;当肘关节前屈至90°时,三点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11.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12.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关节囊紧张而坚韧,上方附于髋臼周某某,下方前面到达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股骨颈的外中1、3交界处。
13.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而后面仅内侧2/3在囊内,外侧1/3在囊外,,故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和混合性骨折之分。
14.髋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髋臼和股骨头之间,韧带中含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
15.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与髌骨构成
16.膝关节在股骨与胫骨相对的内、外侧髁之间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板的外缘厚而内缘薄,下面平而上面凹陷。外侧小近似“o”形,内侧大呈“c”形。半月板加深了关节窝,从而使关节更加稳固,并可缓冲跳跃和剧烈运动时的震荡。
17.膝关节的运动运动主要是沿冠状轴做屈、伸运动;在屈膝状态下,还可沿垂直轴做轻微的旋内、旋外运动。
(三)肌学
1.肌按形态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了解每种肌在身体的分布)
2.肌腹:主要由大量的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而有收缩能力。肌腹的外面被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肌外膜包裹。
3.肌腱:主要由腱纤维构成,是胶原纤维束,色白、坚韧而无收缩能力,位于肌腹的两端
4.中间键:在两个肌腹之间的肌腱
腱划:同一肌有数个腱,将肌腹分割成多个肌腹。如:腹直肌
腱膜: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膜状
5.肋间外肌能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能降肋,助呼气
6.中心腱: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腱性部,称中心腱。
7.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和左右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的右前方的中心腱内,位置最高,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的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的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8.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9.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旁,居腹直肌鞘中。
10.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自下8和肋骨外面,肌束由后外上方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
11.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侧壁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
12.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主要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
13.肱二头肌:位于臂的前面浅层。起端有长、短两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穿经肩关节囊,沿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测,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中部会合成一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另从腱上分出腱膜,向内下越过肘窝,移行于前臂筋膜。此肌肌腹的内、外侧各有一沟,分别称肱二头肌内侧沟和肱二头肌外侧沟。内侧沟内通过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长头协助屈肩关节,并使已旋前的前臂做旋后动作。
肱三头肌:位于臂的后面。起端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外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三头合为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臂后伸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周围,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使手腕、手指曲,后群使手腕、手指伸。
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1)前群位于股骨的周围,主要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之一,呈扁带状。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前面,转向内下侧,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股四头肌:全身中体积最大、力量最强的肌。起端有4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其中股直肌位于大腿前面,起自髂前下棘。股内、外侧肌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起自股骨粗线的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并向下延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其中骨直肌还可屈髋关节。当小腿屈曲,叩击髌韧带时,可引出膝跳反射。
(2)内侧群:在浅层,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中层有位于长收肌深面的短收肌。深层有大收肌。
18.腓肠肌内、外侧头及比目鱼肌上端起点共为3个头,向下合成一肌腹,故名小腿三头肌,再向下移行为一个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第二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概述
消化管:是指从口腔至肛门的管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临床上通常将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至肛门的一段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可分为大、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肉眼可见,位于消化管壁外,为独立的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如大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位于粘膜或黏膜下层,如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管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唇裂:上、下唇之间的裂隙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鄂垂,左、右鄂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口腔由上、下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牙弓与唇、颊之间有一马蹄铁形腔隙,称口腔前庭。牙弓以内的腔隙,称固有口腔。
乳牙共20颗。恒牙为28-32颗。乳牙和恒牙均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3种,但恒牙又有前磨牙和磨牙之分。
舌位于口腔底,由骨骼肌和粘膜构成。舌有协助咀嚼和吞咽食物、辅助发声和感受味觉等功能。舌后部有一向前开放的“V”字形界沟,将舌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为舌尖。
口腔周围有3对大唾液腺,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口腔为消化管的起始部,前臂为上、下唇,其间为口裂;口腔向前以口裂通体外。口腔的后界为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围成,是口腔通咽的门户
舌黏膜呈淡红色,在舌的背面和两侧缘的黏膜上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舌乳头共有四类,即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丝状乳头遍布于某某,数量最多,体积最小,呈白色丝绒状,具有一般感觉功能。菌状乳头散在于丝状乳头之前,色红钝圆。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人类不发达。轮廓乳头最大,有7-9个,排列于界沟前方。除丝状乳头外,其他舌乳头均含有感受味觉的味蕾。
咽位于颈椎前方,上端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体的下缘水平续于食管。咽的前壁不完整,由上至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故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鼻咽位于鼻腔后方、软腭平面以上,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在鼻咽的侧壁,下鼻甲的后方有咽鼓管某某,咽腔借此口经咽鼓道通中耳的鼓室。咽鼓管某某周围的弧形隆起,称咽鼓管某某,其后方的纵形深凹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鼻咽的后上壁黏膜内有咽扁桃体。
口咽:为软腭游离缘和会厌上缘之间的一段。位于口腔的后方,向前借咽峡与口腔相通。
咽喉:为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下缘之间的一段。位于喉的后方,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在喉口两侧和咽侧壁之间各有一个深窝,称梨状隐窝,是易物易滞留的部位。
食管全长有3个生理狭窄。是食管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食管癌XX脉曲张的好发部位。
第一狭窄:位于咽和食管相续处,即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位于食管和左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平面,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体平面,距中切牙约40cm。
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弯。上口为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胃的右上缘为凹缘,称胃小弯,该弯最低点弯曲呈角状称角切迹。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是食物消化吸收的最重要的场所。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麦氏点。临床上,急性阑尾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十二指肠为小肠起始段,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肝胰壶腹开口处。
十二指肠空肠曲被一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临床上称十二指肠悬韧带,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胆汁的排出途径进?食时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人胆囊,在胆囊内浓编和吧存;进食后,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胆囊平滑肌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和肝胰壶腹排入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
区分空肠和回肠:
空肠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润,黏膜环状皱襞密而高,黏膜内有许多散在的孤立淋巴滤泡。而回肠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淡,黏膜环状皱襞疏而低,黏膜内除有孤立淋巴滤泡以外,还有集合淋巴滤泡。
盲肠和结肠具有3种特征性结构:一是沿肠表面排列有3条纵形的结肠带,由纵形平滑肌增厚而成;二是由肠壁上的许多横沟隔开而成的环形囊袋状突起,称结肠袋;三是结肠带附近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肪突起,称肠脂垂。
盲肠:位于右髂窝内,为大肠的起始部,长6-8cm,其下端为膨大的盲肠,上续于升结肠,左侧与回肠连接。回肠末端在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口的上下缘各有一半月形的回盲瓣,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小肠。在回盲瓣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
(三)消化腺
1.肝分上下两面,左右两叶和前后两缘。肝的下面称脏面。此面略呈“H”形的沟,即左、右纵沟和一条横沟。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通过,后部容纳静脉韧带。右纵沟的前部有一凹窝,称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即肝门,有肝左、右管和肝固有动脉、肝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2.胆囊一般分为底、体、颈、管4部
(四)腹膜
腹膜腔:壁、脏腑膜相互移行延续,共同围成一个潜在性的浆膜间隙,称腹膜腔
腹膜: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衬于某某、盆壁内面的壁腹膜和包被腹腔、盆腔脏器表面的脏腑膜
1.男性腹膜腔是一封闭的囊,与外界不通。而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2.腹膜内位器官:凡脏器表面几乎完全被腹膜所覆盖者,称腹膜内位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这些器官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3.腹膜间位器官:凡脏器的三面或大部分被腹膜所覆盖,称腹膜间位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膀胱和子宫。
3.腹膜外位器官:凡脏器仅一面被腹膜所覆盖者,称腹膜外位器官,如肾、肾上腺、胰、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输尿管、直肠中段和下段。
4.小网膜是由肝门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由肝门至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由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含3个重要结构:即胆总管在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在左前方,肝门静脉在两者之间的后方。(左肝右胆后门静)
5.系膜是指将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主要的系膜有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等。
6.腹膜凹陷主要位于盆腔内,为腹膜在脏器之间移行返折形成的凹陷。
在男性,膀胱和直肠之间有直肠膀胱凹陷。
在女性,子宫和膀胱之间有一较浅的膀胱子宫凹陷;直肠和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凹陷,且与阴道穹后部相邻。
站立或坐位某某,男性的直肠膀胱凹陷和女性的直肠子宫凹陷是腹膜腔的最低点,故腹腔积液、积血或积脓多积聚于此,可经直肠前壁或阴道穹后部穿刺以进行诊断和引流。
第3-5章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是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组成。
鼻前庭:生有鼻毛,有过滤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固有鼻腔:脑脊液和血液可经鼻腔流出。
在鼻中隔的前下部有一区域,黏膜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丛,称为易出血区。90%的鼻衄(nv/第四声)均发生于此。
嗅区位于鼻腔顶,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的黏膜,此部黏膜内含有嗅细胞,能到感受到嗅刺激。
喉:即是呼吸道,也是发声器官。后方与喉咽相邻。
喉软骨:主要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
环状软骨: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
杓状软骨:唯一成对的软骨。
气管杈:气管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
在第2---4气管环软骨的前面还有甲状腺峡。临床气管切开处常在3----5气管软骨处进行。
左主支气管细、长而行径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而行径较陡直。
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肺尖呈钝圆形,经胸廓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某某2---3厘米。
肺门:肺门位于肺纵隔面心压迹后上方的凹陷。相当于第2~4前肋之间,为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口。
心切迹:左肺前缘,因心脏在此而形成的一道弧形缺口
壁胸膜衬于胸壁内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
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右两肺周围各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间隙
肋膈隐窝:在壁胸膜某些部分的转折处,可形成潜在的间隙,其中最重要的间隙为肋膈隐窝
纵膈:前纵膈、中纵膈、后纵膈。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4部分。
肾门: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部,由内向外依次为_输卵管子宫部_、_输卵管峡_、_输卵管壶腹_、_输卵管漏斗_。固定子宫的韧带有_子宫阔韧带_、_子宫圆韧带_、子宫骶韧带_、子宫主韧带。心位于中纵隔?内,?膈?的上方,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2.血流入右心房所经过的口是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某某,再经右房室口入右心室,经肺动脉口射入肺动脉。3.阻止血液在心腔内返流的结构是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等。4.房室口周围纤维环上的瓣膜,左房室口的称二尖瓣纤维环,右房室口的称三尖瓣纤维5.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某某?、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6.浆膜性心包分脏、壁两层,脏层被覆于某某?的表面,即心外膜;壁层衬于纤维心包的内面;脏、壁两层之间潜在性腔隙称心包腔。7.门静脉及其属支某某、下腔静脉之间的重要吻合处有?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网。8.肝门:肝的脏面,两纵沟间的一条横沟称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及神经等出入肝的部位,临床上也称第一肝门。9.肺门:肺的纵隔面中部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出入肺的部位。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一章运动系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章运动系统由用户“zimmerman52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