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下设两目。第一目“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论证分析运动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又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分析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为第五课学习“意识”这一概念作了准备。本节课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即“拔节孕穗期”,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的运动和规律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思考。
(2)学生已有经验分析。学生已具备预习教材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过议题式学习的经历,在议题式教学卡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顺利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根据三个相互关联的参照维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1)识记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XX止的辩证关系。
四、重点难点
重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难点:物质和运动、运动XX止的关系
五、整体思路【以议题式教学卡方式呈现】
(3)知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且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一切事物和现象。
(4)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避免犯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错误。
本课整体设计考虑到以下内容:
教学流程:遵循“议题描述一一议题论证一一议题再证”的顺序,具有结构化特征。
学科内容: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运动XX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情境设计:以“透过《生物多样性公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为总议题,下设三个分议题,包括“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运动XX止的关系如何?”,“为何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结构:鱼线图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运动XX止的关系如何→为何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议题描述→ 议题论证 → 议题再证
六、教学过程
导入: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XX举行,聚首春城XX,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
今天,我们透过《生物多样性公约》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录,分发议题式教学卡(学案)
总议题:透过《生物多样性公约》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环节:【议题描述】(10分钟)
子议题: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
议题情境:《我们的国家公园》视频
议题活动: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商议,完成下列问题,课堂展示。
议学任务:
1.观看视频,思考:视频涉及哪些运动变化其载体是?世界上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吗?
2.思考: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和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有何区别?
3.你怎么看待“飞不动”和“仁者心动”的观点?为什么?
4.归纳: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及其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后,自然界中的运动变化,分析其运动的形式和载体,思考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判断“飞矢不动”和“仁者心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
议学提示:1.运动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以下几种:
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物体。
(2)物理运动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分
子、电子、基本粒子和场等。
化学运动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
生物运动是生命的新陈代谢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度进行测量,从哲学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珠峰的高度变化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珠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测量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④珠峰在运动变化中受其内在的规律支配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4.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
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互为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由用户“bailuweishang199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