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一第二学期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湖XX航铁路科技技工学校2021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测 试 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共30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薄饼(bXXXXX) 撺掇(duXXXXX) 譬(pì)如 得鱼忘筌(quán)
嘈(cáo)杂 擀(gXXXXXn)面 迄(qì)今 毋(wù)庸置疑
溃(kuì)烂 晌(shXXXXXng)午 恪(kè)守 委曲(qXXXXX)求全
凛(lXXXXXng)冽 尽(jXXXXXn)打 资禀(bXXXXXng) 心无旁骛(w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冶炼 商某某 畸形 厉精图治 并行不悖
黢黑 褪色 瑕疵 浅尝辄止 心无旁骛
札晃 掐丝 诛戮 过尤不及 因运而生
抚恤 旱接 嗜好 怨天犹人 怏怏不乐
( )3.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们二人是好朋友,多少年来一直相敬如宾。
B. 张某某在学习中很讲究方法,常常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运动会上体育委员急切近利,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我与他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危难之际他能舍身相救。
(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两位高官因多拿住房补贴丢了乌纱帽。
A.①排比 ②反问 ③借代 B.①排比 ②设问 ③借代
C.①对比 ②反问 ③比喻 D.①对比 ②设问 ③比喻
(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外企老总办公室。
B.把目前流行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严格地讲是不确切的,它其实是清朝马褂的一种延续。
C.她开始催我去找个女朋友,我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一成不变地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读完这本充满悲剧色彩的小说,他感到很压抑。掩卷而思,一时难以 。
②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XX蓝器物 ,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③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 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A、释怀 推陈出新 挺立 B、忘怀 推陈出新 耸立
C、释怀 独辟蹊径 挺立 D、忘怀 独辟蹊径 耸立
(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敢以烦执事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同。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越国以鄙远
C.敢以烦执事 D.以乱易整,不武
(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XX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欢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莫言,原名管某某,当代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红高粱》《檀香刑》《一碗清汤荞麦面》等。
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思想为主,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是田园生活,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D.李煜的词风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致橡树》中体现诗人追求独立人格及平等爱情的诗句是:
, 。
梦会 ,梦会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诗人化用典故,自比陶渊明,将好友比作楚狂接舆的诗句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将进酒》,完成问题(10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XX,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2分)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3分)下列加点字或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玉: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3.(3分)“陈王昔时宴XX,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XX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XX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4.(2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中,加横线字词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7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XX绕XX。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某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分)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蓬”指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此处喻指诗人。
B.颈联巧妙运用“浮云”“落日”作比,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C.“挥手”写出了分离时的动作,流露出诗人看似潇洒,实则不舍的心情。
D.面对离别,“班马”尚且“萧萧”悲鸣,人何以堪?全诗以此作结,令人回味无穷。
2.(4分)请发挥想象,描绘诗中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三)阅读《谈某某》,完成问题。(23分)
谈某某
吴某某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XX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XX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某某!”(喂,来某某!)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某某!”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4分)“骨气”在文中的含义是: 、 、
。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短语将“骨气’的含义概括为:
。
2.(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6分)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1)
(2)
(3)
4.(5分)文中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5.(5分)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培养“骨气”,使之成为有“骨气”的人?请你谈谈由己的看法。
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
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高一第二学期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一第二学期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用户“sibo3615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