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7 我变成了一棵树-部编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文章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然后具体描述了“我”变成树之后发生的趣事:小动物们住进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分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非常有趣,是因为作者善于想象,使得“我”在想象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
课后练习是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设置的。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第二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一棵大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树干上有水珠滴下来,这是变成大树的“我”流出的口水。充满童趣的生动画面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想象世界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希、痒”等生字,会写“状、狐”等生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3.借助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通过大胆想象,说出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增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记。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进行指导。
本课部分生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痒”,可借助声旁记忆字音,借助形旁理解字义。“肠”可以通过熟字“场”换偏旁的方式识记。“醋”可以联系生活理解识记。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狐、狸、丁、零、继、续、麻、烦”这8个字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狐、狸”都有反犬旁,“继、续”都有绞丝旁,提醒学生练写词语巩固记忆。“状、狐、狸、巧、肠、继、续、抬、烦”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和占位;独体字“丁”要写舒展。
2.朗读教学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进行人物语言的朗读,读出层次,借助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
3.阅读教学
课文中作者的想象特别有意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然后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时,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想象神奇的地方,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各种形状的鸟窝在枝头跳舞的情形,具体感受“这棵树”的奇特。又如,“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而“我”馋得直流口水的场景,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对话,通过朗读进入奇妙的想象世界,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
4.语言运用
学生充分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引导学生拓宽想象的思路,充分感受大胆想象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爱还是严厉,都是她们对我们的爱的体现。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的训练。
1.注重识记字词。教师采用辨析形近字、偏旁归类法、图片识记法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生字、词语的学习,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注重梳理课文的情节脉络。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抓住关键语复述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按照故事情节提炼要点,再利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课文的脉络,进一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想象的世界。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小练笔,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想象的神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7 我变成了一棵树-部编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部编版(1)由用户“xiaoliye”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