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产教融合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什么是产教融合?
百度解释: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
我的理解:
国家在2019年出台”职教二十条“,也就是《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之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省域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密集的出政策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职教改革是为了应对产业升级、社会经济变革、国家竞争、以及教育体制模式变革的现实需求。政策文件也给出了相应的方向-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给出了具体做法,比如: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1+X 。因此职教改革的初衷,我理解还是为了解决产业与人才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不匹配、学生能力与用人需求的不匹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要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为一体的非盈利的经营实体,等同于是学校、企业共同办学,协同育人,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老师、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培养产业工人,真正的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学生的能力问题。因此从宏观层面我认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在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学校也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伙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有自己的资源(比如:教学信息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等等),企业要在学校投入资产,企业要懂教育,能设计出,有特色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教学上,企业要通过教学研发与资源整合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结合行业产业的实际项目案例与实验室建设,来推动学校的建设。
在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上,企业给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机会,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可以赚到生活补贴,甚至学费,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我们的学生尽早的适应社会,抢占就业先机。为学校作显现的亮点。
产教融合的意义?
发展:“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优势: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
举措
产教结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结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学校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的能力,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形成发展能力就落到了实处,做强做优也就有了基础。思路逐渐清晰,愿景更加美好。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教究竟如何结合?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坚持“双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
根据现有条件和管理状况,比较有可能性的办法是: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愿意加盟校企合作,通过利用该校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计划,让教师学到技术,让学生加入生产,让生产产生效益,校企双赢,共生共荣。
具体实施办法是:
(1)以学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工厂和主要机加工设备为载体,引入企业加盟,学校出厂房、出设备;企业带工人、带产品,双方结合,进行产品生产、人才培养。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技术。
(2)企业安排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根据产教结合教学计划,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
(3)校企合作前,双方考察选择。对企业可考察产品生产、法人代表(或出资人情况),注册资金、设备情况、管理情况等。学校应向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料和考察情况。
突破“结合”难点,完善育人体系
在实施产教结合的过程中有三大难点:一是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的矛盾。企业希望自主生产的时间越多越好,而学校当然希望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越多越好;二是企业希望生产过程中,合格率越高越好,而学生都是生手,上机操作,易出次品;三是学生的人数与设备数量之间的矛盾。妥善解决好这三个矛盾是保证企业加工好产品,学生训练时间充足的关键。突破难点的关键还是要“解放思想”,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要创新课程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后,再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主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个模块是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第二个模块是数控编程,学习编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专用模拟软件验证程序合理性。第三模块是模拟加工,通过在教学型数控机床上的训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方法。第四模块是顶岗实习,在学生独立加工产品之前,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逐步过渡到独立操作。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确保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必须过关。
(2)加强学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表现在行为习惯上。为此,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规范及奖惩考核细则,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同成绩学分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如一位同学在加工零件后,没有按照只能测量一次尺寸的规定,仅多测量了一次就导致产品报废,损失达5000多元的事例。 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管理,为学生树立榜样,接受教育。曾有一位工人因进车间时含着一支烟就被罚了200元,这让当时在场的学生深受教育。
(3)实施分组分阶段教学:我校每个数控班级学生人数都在50人以上,如果同时实习,不但很难做到一人一机,而且车间里一下涌入50多人管理也很困难,存在较安.大全隐患。因此,我们采用分组教学、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将一个班级学生分成3-4个小组,统筹安排,分组进行,这样就解决了这一矛盾。
坚持不断总结,力求推动产教结合再上新水平
改革和创新,都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产教结合要走向深入,必须认真总结。回顾近三年的尝试,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育人效应得到有效显现
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产教结合实施两年多来,共有200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向了工作岗位,他们很快适应了企业的要求,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5届数控班的毕某某同学从学校毕业后被安.长福特***录用,由于表现出色,被送往日本培训。05届数控⑴班的冯某某、笪余海两位同学还未毕业就被菲尼***聘用,进厂后由于技术过硬,双双被提拔为领班,领导着一班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学生刚毕业,就被闻讯而至的企业聘用,连学校想留下几名学生在实习车间工作都留不住。
教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我们的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进行见习和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教师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教师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成长起来,这为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成为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
校企文化得到有效融合
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迁移到实训基地的管理过程中来,推进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进入了学校,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我们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育人成本得到有效补充
客观地说,学生“真刀真枪”地实习,其实习原料的损耗,学校是难以承受得起的。产教结合过程中,企业将这笔开支承担下来了,同时,还承担了不合格产品的耗材。此外,企业还对机器设备的折旧付与相应的费用,并带来一些生产设备;对积极上进、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这些对学校育人成本都给予了相当的补充。
产教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生产是基础,但必须服务于教学,这是处理产教结合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产教结合的实施,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状况下,不能外包给校外,专用于产品生产,不管“教”,成为变相的校办厂;也不能由校内人承包,更不能完全由学校名义来组织。那样,企业优势进不来,还将是原来的学校实习工厂。因此,还是要在“结合”上深入研究,探索机制。企业追求经济效应,我们追求成才效应,两者“结合”的完善程度,决定着产教结合的总体水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服务、产品
职业教育模式围绕两个板块来设计和实施: 第一,人才培养;第二,专业建设。
针对院校的产教融合需求;需要与学校共同办学,布置信息化的教育产品,项目案例式的教学,引产入校,建立校外、校内的实训基地。在院校落地实施层面,把学生管好、通过项目案例式教学落地把学生教好,建更多的生源基地、多在本地创造品牌社会化活动、多建本地实训实习基地,把学生就业以及就业本地化搞好。那么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是赋能学生、学校,实施学生培养全过场场景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们非常清楚我们的学生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校企专业的学生很大比例是中职、高中单招上来的学生,这些孩子的特征也是非常聪明、机灵,只是学习习惯不好、自我约束力弱、素质能力偏社会化。对于这样的还在我们需要对他们外塑技能、内修素养,把不可能的学生变成可能。最终达到赋能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的意义所在。
学生需求
学生的需求有哪些呢?我认为归纳为三点: 第一,学到一技之长;第二,学业感知;第三,培养职业化的职业素养。那么我们的学生在报考我们的专业的时候,我想也是看重这三点。也是我们招生老师,在招生的时候,给学生经常讲的三个维度?。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呢?:我认为严师出高徒,教学过程以项目为主,进行贯穿教学,以适应企业岗位为目标的就业教学。并把这种理念分布到每个学期去实施。
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学业感知呢?:我认为学业感知包括视觉上的、感官上的、技能实操上的;比如:多动员、多组织学生参与我们策划的活动。包括:学生会、团委活动、社会化活动、实验室上机次数、机房网速、更多的参与学生的管理,学生被管的感觉也是学业感知的一种,技能比赛,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呢?: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并尊重学生在这个年龄发展阶段的特性,并对学生合理的引导、教育。所以我们的辅导员、讲师自身就应该有职业化职业素养。在形式上,我认为就多唠叨,多说、多讲、给学生多看、多见识,注重惩教结合。那么这样培养的学生会:眼里有光,有格局,讲纪律。
教师团队
带团队就是带人心、带团队就是带氛围。因此在日常与团队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先自我践行。让团队的同事看到。在团队中鼓励先进,让团队的同事有参照。团队的每个同事都能感受到,这个团队是:有规矩、有人情、有发展的。
团队是为了某个经济效益而聚在一起的一群人,那么在日常工作中让每个同事清晰任务目标是很重要的事情。将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
管理的常用方式:开会、谈话。因此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找人谈话。谈某某在的事情,谈某个问题,谈将来的事情。谈话可以增进团队融合度。 比如:谈问题解决思路、谈思想。 其次,把会开好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开好会,我们需要了解给哪个群体开会,这个群体有什么特征:
市场部:***比如:感性思维+个人利益明细驱动是关键点),因此市场开会是:定目标、分享、鼓励、纠错。要督促和引导他们的目的性。
教学部:搞技术的人注重实事的人(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模块化、逻辑化的,快感来源于某个事件的成就感。是关键点)因此教学部开会是备课、个性问题解决、技术问题、项目创新、教学管理创新、分享问题的解决。让老师能学到东西、能解决问题、做的是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们的目的性强,但是功利性不强。
如果,我们所培养的团队,是一群,能干事情,能主动,有担当。那么这样的团队。怎么会服务不好学生呢?
招生、教学、就业实施过程要素
招生、教学、就业三个部分,细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 项目启动阶段、专业建设方案确认阶段、招生宣传与实施阶段、教学产品实施阶段、引产入校/实习就业阶段。
一个项目从承接开始。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一同参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企业各职能部门领导都会出席,这个时候可以听听企业的期望,认识各个领导。
3、 招聘团队,选人、培训、启动市场网站建设、网络推广、招生基地的关系维护。这时候,项目正式启动。
4、作为运营者明确专业的建设方向、与企方确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实施进度表,并***、企业的确认。然后在招生数据完成后,依据课程排课安排、学生数量确定每个学期的教员数量,提前规划教材,确定教学资源。
5、再回到项目启动后,需要实施招生的过程:从系部、或者招就处拿到过往三年的招生信息,调研分析生源分布情况。需要调研本地中职、高中的情况,为我们启动招生做充足的准备,与招生主任、市场总监、分管领导一同制定招生方案,确定各种招生的dm单,然后招生团队进行落地实施。当宣传完成后,就是辅助学生进行填报志愿。获取大院的名单提高我们学生的报到率。
6、当学生报到后,就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施阶段1-5学期。在第一学期从学前教育开始、从岗位认知开始,从开学第一课开始,在教学中完善项目案例式教学、完成日常的学生管理、组织。在每年10月,3月之前与系部一起完成新专业申报,每年有序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训练,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竞赛,每年的暑假与系部确定参加双师培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战。平常多开展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课、活动等。每学期参与学校对专业的评估,***的标准化以及院校的要求做好教学留痕工作。
7、 当学生在学校紧张有序的完成教学计划后就进入到实习安置阶段。提前筛选本地就业资源,提前考查企业,开展对学生的就业认知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完成学生的就业安置。然后就是回访。最后形成就业质量报告。
教学其实是一个可以标准化流程去规范的一个工作。我们需要在规范的流程之上去做创新、做留痕、做一些容易显现的,客户容易感知到的事件、活动做亮点。
在给学校交付的时候,还是要有温度,有回忆感,有话题感,我们不局限于书面的材料数据,教学还是要把握主教书育人的本质。我们前面有提到过“学校是一个生产人的组织,那么无论是引产入校、工学结合、项目案例驱动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还是学生质素培养,都是为了生产能适应就业市场的人。那么为什么学校会关注教员的投入、资产的投入,其实这也是因为生产人这个产品,他是复杂的。”前面也提到过对于学校的工作:“日常工作前置去准备,要做的比学校还学校,对于产业项目,比企业还更懂教育,才更能将产业融于教育。
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现在关于AI课程的非常多,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实战性,因为没有数据,没有场景,学生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转化会非常困难。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不仅邀请企业负责人作顾问指导,而且还把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实战培训,利用企业的数据,模拟搭建起学生真实的学习实践环境,切实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即符合了产业转型的需求,也解决了企业之需。同时课工场也会利用在职业教育积累的多年经验,在师资培训和新工科建设上,利用信息化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优质教育资深共享,为校、企、政多方共赢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共创、共生、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引企入教,将行业内领先企业、优秀企业的专业人士吸纳到专业课程建设中来,参与高校
人才培养过程。职业院校的引企入教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学校引进企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校内实训,实行产教结合,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归企业所有,学生毕业后定向到企业的订单培养模式。而应用型高校引企入教的重点是与一流企业进行的人才合作培养,培养方式要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并快速做出反应。为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地方高校要积极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扶持政策,努力将与专业有直接关联的领先企业、一流企业对接,通过各种形式,将专业人士吸纳到课程建设中来,在人才培养中实现与市场、产业发展的“思维融合”“任务融合”“需求融合”。让一流企业中的行业管理者、企业专业人士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让工程师、高级技术员、高级管理者成为具体课程的主讲老师或顾问、学生的实践导师,参与人才培养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推介到企业中去,并及时跟进成果应用的状况,在企业的技术应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和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适用性问题,做好成果后续升级研发。
面向应用进行教学与考核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案列教学、任务导向等教学方式,推进学生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使用真实任务、案例。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不到40%,每个专业增设1-2门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物化,同时,引进企业相关内容进入教学内容。
做与学结合。C++、JAVA等应用开发实训等部分实践应用类课程做与学结合,机房上课,随堂训练,讲练一体化。
面向应用能力的考核。对于实践应用型课程,摒弃以往闭卷考试形式,采用项目分组式考核,例如C++、JAVA等课程。这类实践型课程与企业合作实施学分置换,参与创和.新科研并获得较好成绩实施加分机制。
建设“双师双能”混合师资队伍
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针对性锻炼和培训。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企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并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熟悉行业、企业情况,了解企业运行与岗位技能要求,学习训练相关专业技术。
健全将将将将将将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产教融合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产教融合内容由用户“q535036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