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顶板灾害防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章 煤矿顶板事故概况
一、煤层的顶底板
位于煤层上面或下面的岩层分别称为煤层的顶底板。
1、伪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一般由炭质页岩、炭质泥岩等强度较低的岩层组成,对维护顶板和煤炭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2、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有一定稳定性,在支架前移或回柱后能自行冒落的岩层;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直接对象。
3、基本顶(原某某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难于垮落的岩层。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组成。
二、顶板事故的概念
煤矿常见的重大灾害事故有:
a、瓦斯、煤尘爆炸;
b、矿井明火火灾;
c、煤与瓦斯突出;
d、矿井透水;
e、冲击地压或大面积冒顶。
煤矿顶板事故是指由于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财产损失,是煤矿较为严重事故之一。
根据2013—2017年全国煤矿事故统计数据,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发生频率高,占煤矿事故数的56.55%。其中,顶板事故发生率最高,是运输事故的2.23倍,是瓦斯事故的3.49倍,占煤矿事故的主要部分。
数据证明煤矿顶板事故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所以加强顶板管理,消除顶板事故隐患,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顶板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
三、顶板事故的分类
近年来随着采面支护装备水平的提高,采面顶板事故比例下降;随着开采深度增加,井某某、断面增大,巷道顶板事故比例有所上升。
(一)采面顶板事故分类
按力源分:
(1)压垮型冒顶:系指采面总体支护强度不够,在老顶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时,将工作面压垮。煤炭开采行业中此类事故较少。
(2)漏冒型冒顶:系指顶板由一点突破,从小到大,直到此处漏满堵实为止,称之为漏垮型。多发生在“三软”采面过程中煤壁线处。此类冒顶多因空顶、空帮、片帮或支护不及时所致,伴有明显的掉渣、片帮等预兆。
(3)推垮型冒顶:系指支护设备初撑力低,稳定性差,支护设备沿顶板的推力方向倾倒垮顶。推垮型冒顶多发生在复合顶、伪顶、煤顶易于离层的初次放顶工作面。垮落前没有明显预兆,垮落时时间短、速度快、面积大、来势猛,因而往往伴随着多人伤亡,要严加防范,是顶板管理的难点。
(二)按冒顶事故范围分
1、局部冒顶是指采掘工作空间局部范围内顶板岩石坠落造成的顶板事故。
(1)局部冒顶的特点;范围小,死亡人数1~2人;
(2)局部冒顶的实质;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
(3)局部冒顶的分类;从工序与发生的地点看,可分为
2、大面积冒顶通常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人数3人及以上的冒顶。
这种冒顶有的属于一种类型或几种冒顶类型的组合,其特点是冒顶范围大造成风路堵塞。
第二章 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
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顶
1、冒顶原因
(1)在采煤过程中,裸露的破碎顶板得不到及时支护,或支护不当、支护不好造成冒顶;
(2)在爆破落煤时,炮眼布置不恰当或装药量过多,会在爆破时蹦到支架,导致煤壁侧局部冒顶;
(3)在老顶(基本顶)来压时,由于煤层强度较低,可能因煤壁片帮冒顶;
(4)对于三软煤层,煤层松软破碎,若没有采取注水措施或片帮处无超前
护顶,易引起煤壁冒顶。
2、防治措施
(1)采用正确支护方法,对于暴露顶板要及时采用护顶和超前护顶支护方法。支柱要有足够初撑力,支某某,护得住;
(2)采用整体支架前缩梁及时支护,解决端面距过大问题;
(3)爆破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要适度、合理,避免蹦到支架
(4)对易片帮煤层,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主要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一旦片帮可以及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调度室,调度室及时通知领导小组有关人员。
2、了解查询
(1)事故时间、地点、范围;
(2)是否堵人、埋人及遇险人数;
(3)事故点通风、瓦斯、涌水情况;
(4)冒顶地点支架等现场情况;
(5)现场采取措施情况。
3、分析判断
(1)遇险人数,冒顶影响范围继续扩大;
(2)是否可能造成风路堵塞,瓦斯、水和其他有害气体聚集;
(3)分析被堵空间,判断遇险人员生存条件;
(4)是否采用直接通过冒顶区域等方法救人。
4、下达决定和命令
发生冒顶事故后,救护队应配合现场人员一起救助遇险人员。如果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应迅速恢复通风。当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威胁到抢救人员的安全时,救护队应抢救人员和恢复通风。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顶板灾害防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顶板灾害防治由用户“aliliu”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