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课标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开拓视野,行以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充分反映了党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
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凝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既相互交融,又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并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纲,确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及评价与考试命题改革建议,实现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设计的一致性。
二、完善教学及评价建议,更加强调学科实践及评价的导向作用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而要突破传统的纸笔考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评价不再仅仅是检验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还包括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品质、信念等,通过综合性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新课标认为,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我也深表认同。“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一乐手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种行为评价,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成的一个育人目标。
五、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应对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认为我亟须补充三类知识:一是当前复杂性问题的应对知识,二是关于学生成长规律的知识,三是关于思政课的知识。
通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素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上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课标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课标心得体会由用户“msater”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