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三讲 敦煌写本的内容构成 第一节 四部分类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三讲 敦煌写本的内容构成
第一节 四部分类法
乾隆三十八年,成立四库全书馆,开始纂修《四库全书》,经十年,于乾隆四十七年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400余种,7万余卷,装订成3万6千余册,字数约8亿。其后又誊抄六部。
七部《四库全书》,一律用毛笔正楷抄写,“包某某”装帧,分贮七座藏书楼:“北四阁”和“南三阁”。
**_*的文某某、圆明园内的文某某(毁于英法联军)、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某某、沈阳故宫的文某某(文革开始时移往兰州**_*馆)、镇江金山寺的文某某(毁于太平天国)、扬州大观堂的文某某(毁于太平天国)、杭州西湖圣因寺的文某某(半毁于太平天国,后来补抄复完)。南北七阁入藏七套《四库全书》,北四阁又称内廷四阁,供皇室使用;南三阁称江浙三阁,可供读书人阅览。
《四库全书》现仅存四部:文某某本(在台湾)、文某某本(在**_*馆)、文某某本(在**_*馆)、文某某本(在杭州**_*馆)。
《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某某等根据乾隆旨意编纂而成。
这部目录学著作是集中各方面的专才所撰成,如戴震、邵某某、周永年都分别承担了经史子各部类的专责,而以博闻强记的纪昀总其成。
全书按四部分类,计经部10类、史部15类、子部14类、集部5类。全目著录古籍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它具备总序、小序、提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等。
“编年类”以帝王为中心,按年记录事件,只知道时间,难以知道事情的轮廓。一般认为编年类是始于《春秋》,不过《春秋》已编入经部。《资治通鉴》是编年类史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后有不少续作。
纪事本末类是从编年体史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记事为主。一般认为纪事本末类出现之后,传统史书的体裁形成三分的局面。纪事本末类基本上不加己说,全抄编年类的原文,或者贯通编年类的史书。
子部
古代“子”字可以用作对人的尊称,后辈对前辈,幼者对长者,均可称之曰“子”。春秋战国各派学术活跃,他们的语录和文章整理成书,本来跟后世文集(总集、别集之类)一样,不过《汉书·艺文志》把这些书籍编入《诸子略》之中,于是成为子部一类。四部分类法出现以后,凡是不能归入经、史、集三部的,都归入子部,因而使子部不断膨胀。
子部共有14类(讲什么话题的归到一起):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庞杂”
集部
《四库全书总目》把集部再分为五个小类:楚辞类、别集类(个人写的)、总集类(多人写的汇总)、诗文评类和词曲类。“小说不登大雅之堂”
敦煌遗书的内容
经部
群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z@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强调民贵君轻,被打击”
多为六朝及唐五代抄本,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传统经学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三讲 敦煌写本的内容构成 第一节 四部分类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三讲 敦煌写本的内容构成 第一节 四部分类法由用户“司丰全”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