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出塞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板书:唐)说到唐诗,你会想起哪些诗人?
生:李白、杜甫。
师:分别是诗仙、诗圣呀,还有吗?
生:王昌龄。
生:李某某。
生:白居易。
生:王维。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确,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鼎盛时期,出了不少千古留名的大诗人。刚才有位同学说到了王昌龄(板书:王昌龄),他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并不亚于李白,你对王昌龄有哪些了解?
生:他生于公元698年,死于公元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XX。
师:(微笑)看来你对他的户籍很了解。
生: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和《从军行》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师:(追问)你知道这两首诗被称为什么诗?
生:边塞诗!
师:你知道什么叫边塞诗?
生:我认为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士兵生活的诗。
(课件王昌龄介绍)
师:王昌龄当时在诗坛就有“诗家夫子”之称,足见他的诗歌造诣之深。由于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被冠以“七绝圣手”之美誉。尤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边塞看看。
(课件显示阴山)
师:这是阴山,在内蒙古中部,它山峦叠嶂,绵延千里,自秦汉以来,中国就在这里修筑边关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也就是被称为胡人的少数民族的侵扰。唐朝时,就有一支叫匈奴的胡人常常盘踞于此,屡次度过阴山,侵犯中原,于是无数热血男儿离开故土,告别亲人,万里长征,来到这里,日夜守卫祖国的安宁。曾深入边塞生活的王昌龄用他的诗记录下那里的边关和那里的战士。
(板书:出塞)(生齐读诗题)
师:你怎么理解出塞?
生:出了自己的国度,到塞外去。
生:战士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保卫祖国的边疆。
师:说得好!其实王昌龄并不是第一个写出塞的人。“出塞”是汉代的乐府诗题。王昌龄用这样的旧诗题写了什么内容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昌龄这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出塞》。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生齐读)
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XX曲》朗读)
(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
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师:(播放《XX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板书设计] 出 塞 王昌龄 明月 边关 悲
思良将 建功业 壮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出塞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出塞 教学设计由用户“reagan91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