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浅析中国的企业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浅析中国的企业家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国这种特有的生存环境,考验着他们的生存智慧,促成了他们独特的生存哲学,练就了他们超常的生存能力,由此,才有了这些幸存的中国企业家。这些企业家都是创业者,是实实在在从市场中拼杀成长起来的一群。他们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他们的两只眼睛是铜钱做的。如同孙大圣的火眼金睛,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物质还是文化,一切都可以幻化为金钱和财富。
他们的鼻子,像警犬一样灵敏,但嗅出的确是生钱的机会和利润的味道。他们这种对金钱的敏感本能更像大海中的鲨鱼一样,哪怕在百米之外只要闻到一点点血腥味,就会扑向他们的猎物。
他们的耳朵,比老鼠还灵,是顺风耳。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市井之声,还是云雾缭绕的宫廷动静,抑或是“纳斯达克”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不放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通过他们的耳朵都可以转化为对利润、对生存、对跨越的一种选择。
他们的胃口像饥肠辘辘的恐龙,肚子总是填不饱。他们信奉做不大不做的原则,他们最大的痛苦是“饥饿”,是如何成为亿万巨富、中国首富、进入世界500强。我所见到的中国企业家,不少人成天唠叨的是:“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超过)李某某?”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财富超过自己的人,他们就永远睡不着。
他们是最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信奉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讲目的,不择手段是他们的处世原则。目的需要他们承胯下之辱,他们会胜过韩信;利益需要他们结盟,他们会化干戈为玉帛,仇敌顷刻间成为兄弟。
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近20年走出大泽的第一代创业型企业家,他们大多练就了在方寸之地辗转腾挪走梅花桩的功夫,他们如侣薄冰一步一探地前行,他们的案头上常常摆放着老子的格言和孙子的兵法,这不仅是出于商战的需要,更是出于对生存的渴望。
中国这20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可以说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孕育成长史。从改革开放之初占尽天时地利而崛起的**_*的邓绍深大中国饮料大王李某某;从胶东农民企业家中的“XX八仙”到一度名震中华的大邱某某禹作敏;从中国民营经济的领军人物中关村四通集团的万润南到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牟其中;从“巨人奇迹”的缔造者史玉柱到“爱多神话”的创立者胡某某,当他们因种种原因或落败或退出江湖的时候,社会无一例外地都是从经营上去总结他们的失败原因。其实他们大多并非输于经营,而更多死于不能适应“生态环境”,并随之调整和使自己进化,而幸存者则恰恰相反。我看不出后者在经营上有多少能超出同辈的绝活,但在生存智慧上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智者和大师。
今天,在中国企业即将从无章可循的“大泽时代”进入到有例可依的“海洋时代”的时候,回顾发生在这些企业家身上的一幕幕话剧,翻看一幅幅现代生存学的画卷,我们清理出中国企业家生存智慧的十大法则:
生存法则之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回顾短短20余年中国企业家的生存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国有企业的风云人物大多销声匿迹:或者壮志未酬,或者抵挡不住59岁的诱惑,或者改弦更张;乡镇企业也纷纷变脸;而真正存活下来并能成大器的,多半是那些民营企业的弄潮儿。不是因为三者的素质有什么先天的差别,只是环境不同,生存能力不同,结局也就不同罢了。
究其原因,国有企业的运营者,他们或是政治的衍生物,或是政府部门的经济官员,或是不知为谁而战的财产支配者,他们终归是“圈养动物”,习惯把企业当官来做,非依市场而行。与之相对应,乡镇企业的企业家好比“放养动物”,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则好比“野生动物”。当大家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觅食的时候倒也相安无事,一旦来到同一个平台上角逐,孰优孰劣也就很快水落石出了。经济学家中的“制度学派”由此找到了论证“制度安排”重要意义的几乎所有素材。更为中国化的表述则是:国有企业是史前恐龙,乡镇企业是经济怪胎,民营企业则是先天不足,后天可畏。这话是12年前说的。之所以能说准它,不是有先见之明,而是因常年混迹于中国市场经济先行一步的南方这个大泽中,见惯了太多龙蛇的缘故。
生存法则之二:商人本位,矢志不移
商海无涯,人生无常。大凡最后活下来的企业家必定是那些真正懂得趋利避害的商人。这些人不管来自何方,手段如何,但从心底都信奉“以实力论英雄,以财富打天下”的信条,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追逐利润最大化。正式出于对利润的执著与无尽追求,其潜在的机警、灵敏与狡诈才会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故凡成功者骨子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商人,而那些失败者大都有意无意违背了自己的商人定位。
直到了20世纪末叶,尽管其间有不少反复,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已是大势所趋,伴随“金钱拜物教”的日盛,社会的聚光灯越来越投向企业家的身影,财富运动滚滚而来。这时候,涌现出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但是如果主人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忘记了自己应有的商人定位,或过早现了形,自然难免悲剧的结局。曾经向四通集团的创始人万润南请教过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看法,(那是1988年底,在当时的中关村,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中,恐怕吾人能望其项背)。其谓“南方的市场经济是从地里自然长出来的,北方的市场经济还得经过扫盲、移植、播种”的宏论。
生存法则之三:审时度势,和平演进
深谙中国古老的生存智慧并巧妙地将之运用到企业中去,最终修成正果。功成身退的人物莫过于联想的柳传志了。柳传志应该是一个天生的商人,1984年 他从中科院下海的,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竟跳出一面中国IT行业的旗帜来。
联想可谓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一个极其富有研究价值的活标本,但其中的奥妙西方人搞不懂,连声名远播的哈佛大***也搞不懂,他们的兴奋点是企业管理、产品分销此类专业话题。而柳传志则含蓄地将其总结为“屋基理论”。其实,这种看似简单的“屋基理论”,正是柳传志的生存智慧所在。盖房先要夯牢地基,行船须得熟知水性。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纵观联想这些年走过的路,可谓耐人寻味。一是,首先联想所谓的高科技其实是从贸易起家的,创业需要第一桶金,而只有商人资本可以短、平、快地达到这个目的。其次,高科技反而是从低科技入手的,这也正符合生存的需要,并且路越走越宽。二是,所谓的产权改革。在今天,柳传志所精心设计的由内部分红权到股权,再到香港上市的产权之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在当时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有城府的选择。出头的椽子先烂,在早期产权的演变中任何一道坎出点儿差错,都会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而柳传志饶过来了。三是,媒体曾经盛传一时的“倪光南事件”。表面上看来是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冲突,其实背后也正是两种生存力量的角逐。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洪洋之争”。想当初,天王洪秀全处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设计了东王杨秀清代天父传言之神话,按目下时髦的语言来讲,不过是个“整合要素”。不曾想这个烧炭佬后来竟把自己真的当成了可以凌驾于天王之上的天父代言人,以至洪天王最终掌握不住大局,弄得鱼死网破,酿成千古悲剧。中国有句古话叫“道不和不相与谋”,所以柳、倪之争是迟早的事,而实力的天平也显然偏向了柳传志的一边。于是,尽管倪光南使尽了手段,但终归奈何不得早已坐大的柳传志,出局也就合情合理了。而柳传志历经艰辛,竟逃过此劫,应说比洪天王技高一筹。四是,柳传志不无潇洒的平稳交班。今日当其兴之所致地布道于某某,悠悠然信步于高尔夫球场的时候,俨然功德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归结柳传志的生存智慧,妙在一个“忍”字,而这种忍,其实是一种最好的等待,对耐力的考验。所他曲线救国也罢,说他审时度势也罢,都无非是再一次验证了中国自古就有之的“以柔克刚”、“大智若愚”的大学问。既坚持不断革命论,又揉之以革命发展阶段论。柳先生驾驭联想之船“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成功实践,完全是一部中国革命史在企业运营中的翻版。就韬略而言,柳传志是个“懂政治”的企业家。所以,我更喜欢这样评价柳传志的发展史:在地狱里打了个滚,淘到真经后,又回到了天堂。
生存法则之四:深藏不露,与时俱进
在生物圈中,动物大多有一种求生的本能,我们不妨称之为变色龙现象。他们身体的颜色可以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巧妙地掩饰自己,达到目的。究其原因,也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然。
这一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深有同感,在时代的变迁中,他们大多戴过各种各样的红帽子,直到今天才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其实,乡镇企业这些年走过的路亦是如此。
提起乡镇企业,不能不提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农村改革楷模的鲁冠球。这位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刚刚完成了从集体企业到家族制企业的“和平演变”,当《福布斯》把鲁冠球评为中国巨富,当人们终于明白万向集团姓鲁时不禁吓了一跳。这一切当然得归功于颇有生存智慧、懂得顺应时势的万向集团的掌门人。
由此不禁想到与鲁冠球几乎同时起步的农民企业家—XX大邱某某的的禹作敏。此人曾经达到的威望和口碑让前者望尘莫及,20世纪90年代初曾有“南有XX城,北有大邱某某”的说法。他那“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的名言曾一度把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辨证关系诠释得令人拍案叫绝。曾向他若从政可为何位?他十分轻松的答曰:可为公卿。就政治谋略而言,其言并不夸张,但就为人处世含而不露上此君差矣。
由于认识不同、方法不同。后者自以为凭经济势力成为一面旗帜,就可“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放在眼里。结果小河沟里翻了船,从昔日的改革楷模、企业家明星沦落到阶下囚,最后郁郁寡欢死于狱中;前者则凭借娴熟的政治、经营智慧,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求生,***乘风破浪,历经周折而不倒,一直扮演着党的“好孩子”之角色,终于取得政治荣誉和经济收益的双丰收,一路成长为中国乡镇企业屈指可数的跨世纪长青树,一不小心还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同在乡镇经济的一棵树上,却结出两个不同的果子,其原因还是不能不归结为生存智慧的精通与否。
生存法则之五:头脑清醒,莫把偶然当必然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轫之初,应该说到处都是待开垦的处女地。由此也造就了一批敢于喝头啖汤的人。当别人还在睡梦之中,这些人已开.经始大把大把地收获了。
一个老板,身价上亿,其墙上挂着的座右铭是:贵在大胆。早期这种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走私造假发起来的老板不在少数。然而大泽风云转瞬即变,也许是成功与财富来得太容易,企业家倘若因投得一时之机,而错把偶然当必然,浑然不觉、一如既往,而不能根据情势的变迁及时调整策略,那么离栽跟头也就不远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牟其中正是这样一个在偶然中成功,而又在必然中被消灭的例子。其实,1991年牟其中倒飞机的成功,也许正是其失败的开始。用中国的轻工物资去换苏联的飞机,这种原始的以物易物的贸易,数额巨大,又欠缺信用中介,操作环节繁杂,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几乎为零。一般头脑清醒者想也不敢想的疯狂事,牟其中却硬是把它变成了现实。难怪当时人们认为他是神,他自己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一来,其后的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其实芝麻开门式的奇迹,皆因巧遇苏联的顷刻解体,不要说资源要重新分配,连国土都要重新划分。正是苏联国内局势的空前动荡才使俄罗斯人决心冒一把天大的风险,对明天摸不着头脑的飞机掌控部门一咬牙:“再不冒险以后恐怕连冒险的机会都没了。”于是,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飞机先期飞抵中国,牟其中以此拿到了第一笔资金,并由此启动了所有的交易链。牟大胆成功了!这个复杂的程序按照常理是绝对不可能兑现的。但正应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虚构的故事要讲求逻辑,而现实的故事则不必顾忌逻辑。”牟其中硬是用“空手套白某某”的手法把4架图—154换了回来,从而演绎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传祺。
既然空手可以倒来飞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一个偶然的巨大成功从此膨化了牟其中的理想,其想象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一会儿想在XX搞一个国中国——东北亚洲XX区;一会儿又想发射卫星;一会儿想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流进来,把西藏变成江南;一会儿又谋划着在地球上建几个硅谷。
牟其中确实有壮阔的思路,宏大的气魄,惊人的口才,但他搭错了车,只称得上是一个搭错了车的时代枭雄。
生存法则之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由于谁都没有经验,很多事情都必须摸着石头过河,稳定的游戏规则尚没有建立起来,由此催生了一个个暴利的故事,很多人借此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相当初,倪润丰以企业家中唯一的中央候补委员之威,率领长虹集团高歌猛进的时候,大有“旌旗蔽空”之势,让人颇声“固一世之雄也”之慨。坦率地说,倪润丰与他同时代的国有企业掌门人相比,与那些急功近利、落袋为安、鼠目寸光的企业家相比,无疑是一位有开拓精神、有市场意识与产业意识的优秀企业家。从军工转为民用,从官员转变为企业家,从国有资源的管理者变成市场开拓者,倪润丰无一例外都很成功,***可以“兴风作浪”的时代巨人,在偏僻的山区创造出XX奇迹、长虹神话。
然而,不可否认这种奇迹却过多地依靠了特殊国情下的政治之手和特种资源。这种功城略池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说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只追求规模最大化,而非市场与效益最大化。
短短数年,生态环境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社会日渐以市场为主,而非以政治行为和长官意志为主。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规范竞争、制定规则。而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子临近,大家必须遵循共同的竞争规则,竞争的公平化、透明化,筛选出的定是那些按自然生存法则打拼出来的、生命力强健的企业和企业家。
面对市场经济的野狼群,习惯于圈养的园中狮,如不历练自己的捕食本领,那么昨天的优势可能正是今日的劣势。正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能及时适应从圈养到野生转化的切要当庇护和偏食不在,放归大自然的时候,难免成为被群狼撕碎的病狮。
但也有一种人,虽不甚懂政治,却能应对自如,收获颇丰。奥妙何来?据他们的经验讲,叫“听党的话,当好孩子。”当政策上刚开了口子时,要当仁不让,赶紧成为试验的先头兵,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占了先机,笨鸟先飞;二是即使以后政策关了门,自己也占足了实惠,而别人却没有机会再重演旧事了。所以这种走钢丝的方法看似不加选择,反而最安全、最实惠。真的不知道这种生存智慧能不能叫大智若愚?但的确不失为一种博弈的良方。
生存法则之七:任人唯亲,情有可原
当前,伴随中国民营企业逐渐做大,走到社会前沿,围绕家族企业和现代企业之争不仅是学术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更是民众茶余饭后以来论的话题。家族制企业“任人唯亲”、“唯血缘是举”的做法似乎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不少人甚至宣称其如果不改弦更张、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入关之后,必定被“狼”吃掉。
道理如此简单,XX民百姓都知道,可为什么充满生存智慧的中国企业家们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做大、做强、做好难道不是他们的目的?跑步前进、纵深发展、直捣XX难道不是一他们的理想与追求?难道他们不知“发展才是硬道理”吗?
XX摩托大王尹明善是一个知识分子型的企业家,现代企业制度所张扬的理论与思想他不可能不懂;家族制管理会限制和影响其企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他也心知肚明。产业如此庞大,他早应实施现代产权和管理制度了,熟料他不仅是坚定的家庭化管理的拥戴者,更宣称保持家族化50年不变。
经验来自教训。创业初期,正当他欲宏图大展之时,他最欣赏和信任的一个徒弟却要离开,他满腹疑惑,不知就里。徒弟临行告诉他,他的皮箱里装***的机密文件,想要回它须用100万人民币来赎。这对尹明善来说好似五雷轰顶,遂愤而告官,结果官司打了5年才摆平,其间花费多少的心力、精神、金钱与时间,可想而知。从此他得出“家族企业的管理在中国应该是五十年不变”的结论。
伴随着民营企业老板们事业日益做大,他们最大的困惑是“没有安全感”。创维集团老板黄宏生与其销售总经理陆强华发生争执,后者愤而率100多名营销兄弟投奔高某某,并与黄宏生就佣金提成之事对簿公堂;广西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与其聘请而来的总经理王某某,短短数月,“蜜月”便走到了尽头,这回可不是经济纠纷而是刑事犯罪,因为王祥林状告王某某“职务侵犯与商业受贿罪”,而王某某却说王祥林天方夜谭似地造假帐欺骗投资者。因此得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攘外必先安某某。
正因为如此,现实中民营企业家族化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试举一二。
其一,王员外招亲。为确保自己的万贯家业不付之东流,利用女儿钓金龟婿也就成了一条捷径。既然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不可以选择,那么这种后天的遴选也就空间无限了。经过一番严格的考核和竞争后,入选者大多品行端正,更不乏留洋的MBA,通常是千里挑一的知识精英。从此可以确保江山永固,后继有人了。
其二,红粉兵团董事会。有些企业家,雄性激素比较发达,因此在事业扩张的过程中也就不乏女人的身影。女人一旦有了寄托的平台,也常常不让须眉,很快成为打理家族资产的生力军。与社会上流行的CEO相比,她们更让企业家放心,一般情况下绝对不会倒戈,并且这种奇特的格局在管理成本和决策效率撒谎能够也要比常规手段好得多。于是乎这些企业家便利用红粉们争宠好胜之心、同性相妒之理频频施展“政治”攻略,上下其手,平衡控制,一举数得。
这些乍一听好象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所以在真实的社会中存在,并且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是因为中国企业家们生存环境的特殊和残酷,犹如迷雾茫茫、陷阱密布的沼泽。在一个几乎无规可循、无信用可言、无强力保障的转型社会里,对他们而言任人唯亲是风险最小的选择,打虎还要亲兄弟,何况是执掌基业?如果环境改善,气候变化,他们何尝不愿用更为科学规范的方式发展企业?
生存法则之八:善做长线,跑马拉松
张瑞敏可谓其中的佼佼者,而欲破解张瑞敏创造的海尔之谜,自然离不开对山东文化的梳理。
短短十几年时间,张瑞敏居然把一个濒临破产倒闭的小厂做成了一个年产值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巨无霸,也难怪会有那么多国内外的机构和组织颁发奖状给张瑞敏。
那么海尔为什么能成功?在海尔起步之初,XX省的家电企业早已凭借地利之便先行一步,并开始北伐之旅,可是今日为什么真正成气候的却是后来居上的山XX尔,而那些XX省早期的家店骄子们都已经灰飞烟灭了呢?为什么在国有企业日渐式微、纷纷改弦易辙的今天偏偏国有性质的海尔又能一枝独秀呢?还有同为国有企业的海信,为什么也能蓬勃发展呢?除了经营、管理、品牌塑造、团队协作、企业文化运作成功外,有没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呢?当海尔集团规模逐渐扩张、品牌效益日益风声水起的时候,XX省的政治、金融和管理等资源都迅速地向海尔集团倾斜,从而使其无后顾之忧,能够高速发展。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资源配置效应颇有点不计成本的战时共产主义味道,其优势是可以迅速调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集中力量,打一场歼灭战,从而达到让优秀企业独步当代的目的。其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养儿不算饭食钱”,企业荣辱成败全系于一人身上的企业文化,稍有闪失,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所以说,海尔的成功是文化的成功;张瑞敏的成功,也是山东文化的成功。正是因为山东人种种与生俱来、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才真正造就了今天的海尔奇观。与善跑马拉松的海尔人相比,广东企业更像一个十项全能的选手。但是也许命运注定了天然具有“私有”倾向的广东企业要走一条荆棘丛生之路,也许其颇具个性化的做法会让不少企业家更容易昙花一现,但是一次次的毁灭,一次次的自我否定,最终会一次次更接近市场经济;XX省的企业家们或许要为他们的想法与做法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次次企业的解体,一次次的二次分配,在其付出代价的同时,可能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层层递进的关系。知名度虽然可以凭借一时的炒作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美誉度和忠诚度就来不得过多的泡沫,只能接受时间的考验,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生存法则之十:大巧若拙,大象无形
审视中国特殊的大泽文化,我们不得不感叹其博大精深,神奇万千,其实在中国广袤的达到上,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有一大批默默无语、行事低调的企业家。他们大多有如下特质:
其一,他们都是百分之百的实力派,人人是真正的才大气粗者。实力摆在那,没必要夸大或炫耀其财产。他们在这个险象环生的大泽中,沉默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其二,这些企业家往往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在模糊不定、混沌未明的非常时期淘到了第一桶金,因此其原始积累难免“血腥”,他们不想公开自己的发家经历,他们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
其三,他们无一例外都不太擅长言辞,自然也没有表演的天赋,所以他们干脆不吭声,不仅省去了麻烦,而且还制造了神秘感,让人感到高深莫测。
深藏不露,对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企业家们来说,不仅仅是个修养德行的问题,而且是一种生存甚至可说是经营决策问题。正所谓高尚卑下,只有成本高低,利大利薄的问题。本来企业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身。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浅析中国的企业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浅析中国的企业家由用户“qinguiho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