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冬叶村红色旅游可不可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浙江XX源XX乡东叶村红色旅游为哪般?
7月7日,十点左右,浙江师范大学的校车缓缓驶入*_**源XX乡东叶村,最终停在村政府前。民宿的周老师接到电话后,笑容满面地出来迎接实践队全体队员,带大家前往“若菡轩”安置行李,这是村内的两所民宿之一。
/
从民宿看东叶村一角
初识东叶村
东叶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施某某和当代著名作曲家施某某的故乡。这里群山怀抱,林木茂密,还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首先,在东叶村团支书樊德生的引导下,实践队成员参观了施某某、施某某故居及施某某纪念馆,这两处是东叶村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纪念馆的设计很有新意,顶上琴弦,底下琴键,整体是一架洁白的钢琴,馆内物品不多,收集有施某某手稿、遗物、日记还有复原的钢琴房。
/
人民音乐家施某某纪念馆
随后,实践队成员结伴熟悉村落,村内老人和小孩很多,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经走访发现村落环境较好,溪流亭台,音乐墙绘,已有开发痕迹。摄制组拍摄了一些当地素材,调研组同村民进行简短交流,了解村内情况,全体成员在实地考察中对东叶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东叶村一处墙绘
“绿水青山”东叶村
如今86岁高龄的老书记樊某某,20岁入党,23岁开始工作直到退休,当了一辈子的党员,他的家中挂满了在工作期间的留影以及所获荣誉。他告诉调研组成员:“我们这个村呢,人都比较勤劳。村子比较偏山区,比较落后。解放前,山上种的东西挑出去卖,拿担子挑出去,过去我们这个村比较穷的。解放后,大家都出去了,家里分到了土地,后来又经历了公社,西店村、东叶村、长塘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再后来三个村又分开了,变成了现在的三个村。到去年吧,西店又并到东叶村,我们村比较正规,人都非常勤劳。过去种稻子,后来种水果,这是偏山区的地方,没有工厂,人们都是去外面打工的。”
同时调研组成员了解到东叶村这些年响应国家“绿水青山”的理念,“以前很多家就是靠天吃饭,再养点鸡鸭牛还有猪,到处都是粪便,村里环境不好。这些年村里党员们带领着大家一块整治卫生,很多人也就出去打工赚钱了,鸡鸭牛的也不养了,养殖业变成种植业。”樊老感叹道:“你们也看到了,现在村里卫生还是很不错的。过去的房子很矮小,现在你看家家都盖了新房子,好几层,很大,而且路面啊,以前都很窄的,但是现在就又宽又干净,我们村的环境啊,是真的好起来了!”不仅是村内的干部感受到东叶村的变化,村民们也认可这些年东叶村在变好,在调查时频频点头。
/
东叶村的“绿水青山”
发展红色旅游对不对
近年来,东叶村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产业转型,养殖业大多转为种植业,然而队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东叶村种植业存在利润低、收成差、产品质量低、销售渠道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村民希望东叶村进行产业升级,结合村内现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似乎理所当然。
据东叶村村干部讲述,村内旅游起步晚,才发展两年,村内旅游开发建筑少,故居、陵园和纪念馆并不具备太大的观赏价值,因此游客少、效益低、留不住人。“讲解员50个人,100块,很少的。有外地领导还有学生,但是他们来了就走,不会留宿,农家乐以前有几家,但是没有人住,也就不开了。”老人的脸上浮现出惆怅:“政府拨款给我们做,但是拨款也不多,我们村也没什么集体资金。发展旅游啊,希望能有收益,但是旅游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这个地方景点少,一点不像旅游村庄,有什么特色景点搞起来人也会多起来。这几年收成也不好,村里根本没什么挣钱的地方,孩子都出去打工了。我们还是希望旅游能够发展起来,让村子多点工作的机会,一家人能够在一起!“
调查期间,实践队队员同施某某、施某某故居及施某某纪念馆管理员项女士进行交谈,她谈及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村内红色文化普及程度高,大多村民称赞施某某作为团中央第一任书记,长期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多次为失业工人、灾区、学校等捐款。并且熟知施某某的音乐作品,民宿的老师和施某某曾经是同学,樊某某老书记同施某某做过调研,年轻一辈听着父母讲施家父子的故事,唱着施某某的歌曲长大。在一项调查中,95.24%的村民支持村内开展“光南音乐节”这一活动丰富旅游业,不仅针对外来游客,村民也可以积极参与。这是对施某某先生成就的肯定和尊重,因为他的作品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
现在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东叶村也需要与时俱进,应当发展红色旅游让这片“希望的田野”绽放“新的光芒”!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冬叶村红色旅游可不可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冬叶村红色旅游可不可行由用户“那小果冻”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