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以下为《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巫山第二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谭某某 审题人:谭某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共45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陈某某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4.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

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 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某某“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

A.暂时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B.进一步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C.直接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D.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6.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7.1954年福建召开全省侨汇业(海外华侨华人汇回国内赡养家眷等款项的简称)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鼓励侨汇业“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政策(  )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

C.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8.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

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9.1958年11月,毛泽东指出:“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这反映了(  )

A.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大跃进 ”使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暴露

C.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不能同时存在

D.资本主义经济存在改造不彻底现象

10.下图为1959 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大跃进运动时期私营经济发展较快 B.“文革"结束使零售业得到迅速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D.加入WTO促进了零售业的快速发展

1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但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元性 B.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有限

C.海洋文明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 D.民主制度只可能孕育于海洋文明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13.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14.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  )

A.罗马人 B.阿拉伯人 C.波斯人 D.马其顿人

15.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6题22分,17题21分,18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成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宜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随着国民政府迁都,**_*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材料三:在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宜昌,由民生***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胃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最早将“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是婴阳初,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和宜昌的民众。此、他说、“这是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朱某某《卢作孚与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原因和意义。(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13分)

18、论述题(12分)

新航路的开辟,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近代世界的曙光,有人认为它是人类历史的悲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1-5ACDDB 6—10BADAC 11—15ABDBC

1、【答案】A

【解析】题干中“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距离鸦片战争已经有十多年了,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不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距离1840年已有半个多世纪,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大大加深,人们的民族危机意识大大增强,故选C项;题干内容着重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影响,而不是“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题干内容着重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对民族危机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魏某某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而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梁的话反映了中国人才有权利管中国的事,体现了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梁的话不能体现了“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梁的话体现了对辛亥革命对国人思想意识的影响,没有体现打击帝国主义,排除B项;其体现的是对外的民族独立自主不是涉及人民内部的民主权利,排除C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在西方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1914—1924年的工业化浪潮是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进行的,两次均与外部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故选D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排除A项;洋务运动前没有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项。对外的民族独立自主不是涉及人民内部的民主权利,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相比于某某‘一大’的党纲,中共‘一大’党纲”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故选B项;中共“二大”党纲又叫作最低纲领,是近期奋斗目标,没有放弃最高纲领,排除A 项;“国共两党合作”的直接基础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一大”的规定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可知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的目的是着眼于抗战大局,并不是发展工商业,排除A项;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不可能加速国民党的灭亡,排除C项;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已经转移到了陕北,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1954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所需物资许多要从国外进口,而进口物资需要外汇,这就使作为非贸易外汇主要来源的侨汇受到空前重视,材料中**_*的做法就有利于侨汇业的发展,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发展侨汇业,为国家建设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不冲突,排除B项;这一政策是一项积极政策,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时期进行的,与这一政策无关,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新中国的政党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故A项错误;国家的立法机关是人大,政协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之前是代行人大的职责,人大执行后,政协不在行使人大的职责,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充分肯定了政协的作用和意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充分肯定了政协的作用和意义,故D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党和政府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说明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商品生产来发展经济,故选A项;“大跃进”主要是大办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题干反映的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生产关系的认识,排除B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可以同时存在,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大跃进时期,我国推行计划经济,取消私营经济,故A项错误;文革结束,并没有清算左倾错误,所以零售业不会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于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百货零售的发展,故C项正确;我国是2001年加入WTO,材料中的时间是1959—1994年,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可知,早期文明发展具有统一性,由“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可知,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故选A项;材料中不同地域孕育出不同政体的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是有明显影响的而非影响有限,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将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进行对比,故C选项的结论无从得出,且海洋流域和大河流域都孕育出了辉煌灿烂的早期文明,并没有高低之分,排除C项;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可知这是通过暴力冲突的方式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可知这是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故选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表明这种文明之间的交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排除A项;题干中所述及的“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可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丝绸之路,而在该选项中没有涉及这一方式,排除C项;题干中的设问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方式,而不是依靠力量,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的逐渐增长,西欧各国的王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到15世纪后期,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据此可知“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在专制王权之下的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军政合一”体现的是国家政权运作形式,而不是其本质,排除A项;“新君主国”已经摆脱了教皇的控制,而不是受到教皇的控制,排除B项;议会制是近代民主制国家的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而“新君主国”是王权专制,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大食人,即阿拉伯人,故选B项;丝绸之路的两端是中国的“长安”和西方的“罗马”,排除A项;唐宋时期与波斯的交往密切,后来波斯国由于政局动荡,被阿拉伯帝国所灭,排除C项;马其顿王国时期丝绸之路尚未开通,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明末”时空定位可知,“餐桌革命”主要出现在17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建立,从而使美洲的作物向亚洲地区广泛传播,故选C项;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作物是从美洲传入亚洲地区的,不是传统农业生产的结果,排除B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材料无关,与“餐桌革命”没有因果逻辑关系,排除D项。

16、(l)变化:对日本侵略者由“不抵抗”变为抗日御侮。(2分)

原因:日本侵华日益严重,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任某某三点,6分)

(2)表现:***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之一。(4分)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4分)

(3)原因:正面战场的败退;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4分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2分)

17、【答案】

(1)特点:①种类多: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②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③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水果类、畜禽类。④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共8分;每点2分,)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共4分;每点2分,任某某2点)影响:积极: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共6分;每点3分,任某某2点)消极:过度的垦荒造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新航路的开辟既是近代世界的曙光也是人类历史的悲歌。

18、【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它是近代世界的曙光,有人认为它是人类历史的悲歌”可以得出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在带给近代世界的曙光的同时也带来悲歌。论述:论述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新航路带来了近代世界的曙光,另一部分为新航路开辟带来了悲歌。对于第一部分,侧重新航路的进步性,如新航路的开辟使原来相对分散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引发了欧洲国家对外大规模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向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等。新航路开辟的以上影响有利于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对于第二部分,侧重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殖民者给被殖民地区带来的灾难,如天花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传播;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争夺据点和航线的矛盾:扩大了东方和西方的发展差距,使得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故新航路的开辟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动荡和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回归论题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由用户“吴大傻的好货”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2-01-05 14:33:25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fb/d1/167950.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fb/d1/167950.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