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城投企业转型模式及其风险》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城投企业转型模式及其风险
城投企业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营的需要。虽然目前城投企业普遍存在债务庞大、融资渠道受限、资产质量不高、现金流少、战略定位与方向不够明晰等现实困境,但是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依然漫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未来城投企业***继续发挥中坚作用。因此,城投企业如何在“十四五”期间破解发展瓶颈、完成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投企业功能和职能转变
功能转变:在2015年之前,城投企业的功能是非常单一的,仅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存在,其核心任务就是做好投融资管理工作。但是,随着地方债务的水涨船高,各级监管部门要求城投企业逐渐转型为地方国有企业、不再承担地方政府融资的职能。但在当下经济逆周期、国际环境动荡、积极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城投企业承载了地方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产业、托底经济、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功能。因此城投企业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职能转变:以前,地方政府多通过政府部门的划分来确定城投企业的职能,许多地方政府远不止一家城投企业。但在城投企业本身的功能逐渐加强、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后,城投企业的职能越来越像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这使得大量城投企业结构出现了对应的变化:一些较小的区县级政府,将存量的城投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经营能力相对强的城投企业,承担地方发展的任务。一些辖区规模大、建设任务重、工作内容多的地级市或经济强市,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城投的职能进行划分。
二、城投企业为什么转型
当前政策趋严的环境下,城投企业转型重要性凸显。2014年以来,城投企业监管政策趋于严格和完善,2013年银某某10号文、2014年国务院43号文、2017年财政部50号文、发改委1358号文、2018年194号文等多个政策文件确立了剥离城投企业政府融资功能的原则,要求从人员、资产、职能、信用等方面划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推动***市场化转型。除了中央以外,地方政府也有多个文件要求和指导城投转型。XX、四川、陕西等地出台了城投企业转型的指导文件。
城投企业转型亦是当前市场环境XX投企业自身的迫切需求。在经济逆周期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捉襟见肘,因此,短期内城投企业很难再依靠地方财政生存。那么,城投企业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再依赖地方财政,构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就成为了市场选择。通过转型一方面减少城投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的监管限制,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另一方面,市场化转型有利于壮大企业资本实力,增加企业现金流和净利润,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三、城投企业如何转型
首先,在研究城投企业转型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先区分两个概念:“转型”与“整合”。当前城投企业存在整合重组,将区域内最主要的城投企业资产规模做大,以期获得更高的信用等级和更低的融资成本。整合重组过程中,也存在划入准公益性、经营性资产,剥离无效资产,促进城投转型的情况。但是我们认为城投整合不等于转型,如果仅仅是几个公益性业务的城投企业简单整合重组,市场化经营和自身造血能力并未增加,则并不是真正的转型。
其次,对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城投企业,其内在特点区别较大,所以,如何转型这个话题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还要从城投企业的经营情况出发,结合所在区域的发展阶段,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与政府实力,来综合考虑城投企业的转型方向与转型方法。最终能够实现以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为前提,通过更规范的融资行为、更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逐步转型。
再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度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城投企业转型后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削弱,市场认可度下降。城投企业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公用业务较为成熟,但是要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或新的业务领域,新的企业形象和定位在较短时间内恐难以被社会公众认可,甚至难以被当地政府认可,金边属性淡化,政府支持力度削弱,从而遇到再融资受阻的情况,市场认可度随之下降。
“十四五”期间城投企业依然将是政府重视、市场关注、规模庞大的存在。如何帮助城投企业规范融资行为、化解历史债务?盘活存量资产、寻求增量空间?探索经营业务、增强造血功能?融入国企改革、升级平台功能?更新经营理念、完善企业制度?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重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城投企业转型模式及其风险》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城投企业转型模式及其风险由用户“friendfriend”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