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师爱岗敬业修炼的层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师爱岗敬业修炼的层次
态度是个体后天习得的对某一对象所持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它与个体的理想、立场、需要等密切相关,是在日常生活中由具体的情境性的刺激与强化所形成的。从业态度则是从业者后天习得的对本职工作所持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教师的爱岗敬业就是对教师从业态度的规定。概括起来,教师爱岗敬业存在层次差异:
教师爱岗敬业修炼之一:敬业
“敬业”一词,源于《礼记·学记》篇的“敬业乐群”。其中,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并将其做好,就是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即法律责任。相对于教师而言,敬业就是教师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其中,责任心是教育义务的内化情感表现,教育良心则是教育义务的内化道德形态。
责任心又称责任感,具体是指自觉地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要求教师把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看做是内在的道德需要,看成是自身对社会必须履行的使命、责任与义务。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教师的责任心在于把做好本职工作当成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成教育的天职。在教师的本职工作中,一名教师应该知道自身的责任是什么,应该知道怎样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完成自己的责任。具体而言,教师的责任心就是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教育良心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履行职业义务时由多种道德心理要素结合而形成的道德责任感与自我评价能力。它是隐藏在教育主体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活动,是教育主体道德觉悟的综合显现。教育良心是教育行为的“指挥官”,起着选择、定向与决策的作用;教育良心是教育行为的“监督官”,起着激励、调整与控制的作用;教育良心是教育行为的“审判官”,起着评判、评价与评定的作用。简而言之,教育良心是教育主体心中的“一杆秤”,是教育主体行为的内在约束力。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通过培养教师的责任心,把外在的教育德性要求转变为教师内在的教育良心。
教师爱岗敬业修炼之二:精业
“精业”一词源于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其中,“勤”的本义是尽量多做或不断地做,与勤奋、勤恳、勤勉等同义。精指的是业精,就是精通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当今在中国教育界颇有名气的教育家钱梦龙与魏书生,只有初中学历,之所以能够在教育界成就一番事业,就在于他们做到了精业。
具体说来,精业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精通学科知识。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社会、教育社会与学习型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千差万别,教育千变万化,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与事事学习,才能真正做到精通学科知识,承载起教育的重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精通教育智能。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发展潜能的学生个体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单纯依靠敬业是不够的,只有教师勤奋向教,才能达到精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搜寻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学生。
一名教师要做到精业必须努力做到:一是勤奋或勤勉。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劳动的迟效性、长期性、示范性与艰辛性等要求教师必须在本职工作中具有恒心,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学识奉献给学生。二是更多的投入。众所周知,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变化中的人,是可塑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敬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勤奋努力,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多的心血,用心探寻学生发展的规律,尽力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略。
教师爱岗敬业修炼之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任凭你尽量享用,不会生出后患,所以能彻底;第三,拿被教育人的快乐来助成自己的快乐,所以能圆满。”可见,只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教育便是有趣味的、可享受快乐的职业。乐业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视为有趣味的、可享受快乐的工作。
二是指对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乐此不疲。孔子曾经明确表达了知之、好之与乐之的不同境界。在孔子看来,乐之才是最高的从业态度。因此,孔子曾在《论语》中多次提到自己是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其实,他所说的“不倦”就是“乐”,诲人不倦就是乐于诲人,也就是乐业,这是教师从业态度的最高层次。想象一下,假如一名教师喜欢教育并沉浸其中,怎能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师爱岗敬业修炼的层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师爱岗敬业修炼的层次由用户“wfwza200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