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党史故事代代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党史故事代代传
讲述人:XX路小学曾某某
亲爱的同学们:
很高兴今天和你们一起重温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故事。也许听着故事会让你热血澎湃,会让你热泪盈眶,虽然我们不能参加战斗,但是现在的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新去开拓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条珍贵的毛毯
一条颜色陈旧、缀满补丁的枣红色毛毯,不仅见证了红军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更凝结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友情。
这条毛毯最早是由江XX都起义领导人之一的董某某(XX省XX县人)使用。1931年12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董某某与赵某某等人率领国民党第26路某某,发起了著名的XX起义。12月15日清晨,26路某某——包括1个总指挥部、2个师部、6个旅部、11个整团,共计17000多人,携带20000多件轻重武器、8部电台以及大批装备物资,撤离XX,跨过梅某某,迎着灿烂的朝阳,浩浩荡荡向中央苏区开进。在XXXX南的固厚圩,王某某、刘某某、XX代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举行了欢迎大会,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军团。12月17日,红5军团开进秋溪、龙某某、横江地区,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进行整编。董某某带领由原73旅改编而成的第13军,来到龙某某。
整编过程中,董某某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第一次见到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情景。朱德十分关心这支刚刚获得新生的部队,亲自从XX赶到龙某某,看望并慰问红5军团官兵。那天,刘某某陪同朱德来到龙某某13军军部。朱德总司令头戴八角帽,身着灰军装,打着裹腿,脚穿布鞋,除去年龄大些以外,就跟普通战士一个样。董某某握住朱德的双手,把这位让他崇敬已久的红军总司令请进军部。朱德和董某某亲切地交谈起来。朱德问董某某的家庭情况,还问他这些年的征战经历。但朱德最关心的还是XX起义的经过,他仔细询问还有多少伤病员,现在伤病恢复得怎么样……随后,朱德视察了13军营地,看望了伤病员,给官兵们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最后,朱德叮嘱董某某,一定要把13军带好,给14军、15军做个榜样,把红5军团改造成一支真正的红军队伍。
1932年2月,春节刚刚过去,董某某接到命令,要到红军总部去开会。他立即骑上马向叶坪奔去。董某某到了红军总部,参会的人还没有到齐,他便先去看望朱德。一进屋子,董某某惊奇地发现,朱德总司令的房间竟然这样简陋!外间靠墙放着一张破旧桌子,桌上摆放着书籍文件和笔墨,桌子两边各有一把竹椅,地上放着一个书箱。走进里间,屋里更是空空荡荡,只见墙角有一张木床,床上铺着一条薄薄的褥子,还有一条折叠整齐的棉被,但那棉被看起来十分单薄。这就是总司令盖的被子吗?太薄了,太薄了!董某某心想。原来,总司令的待遇并不高,行装非常简单,生活非常朴素,和普通官兵并没有什么两样。
一口行军锅的故事
陈列于八路某某太行纪念馆的这口锈迹斑驳的铁锅是1988年3月从XX乡县王家峪村村民李焕兰家征集到的。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确定为红军长征时期使用过的行军锅。在这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的背后,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口锅的锅沿局部已经裂开,锅壁和锅底有几道裂缝,还有大大小小17块补丁。1938年4月,日军出动3万多人,分九路向晋东南根据地围攻,妄图把八路某某总部消灭在辽县 XX XX乡地区,在朱德总司令指挥下,八路某某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截击,将日军后继部队截为数段某某,展开了反九路围攻的“XX村战斗”。在XX村战斗中,王家峪村李焕兰的丈夫参加了抢救伤员的担架队,他在李庄沟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位八路某某炊事班长,当时他满身是血,伤势严重,必须马上抬他上担架,而此时,他却抱着一口行军锅,宁死不放。他说这口锅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棉衣里子继续穿。她也一直惦念着为她缝制棉衣的工人们。1984年,她视察**_*见了他们。八十高龄的邓颖超坚持与工人们一一握手,她说:“八年前你们为我一针一线缝制棉衣,今天我要和你们一个一个握手,表示感谢!”工人们非常感动。临别之际,她挥笔写下题词,鼓励他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要有所为,有所好为,有所大为”。
棉衣虽轻,却承情义之重。一件普通的丝绵袄,饱含着以天虹服装厂工人为代表的XX人民对周恩来、邓颖超的深厚情感,更反映出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热爱人民、严于律己的崇高人格风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党史故事代代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党史故事代代传由用户“baichengyizho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