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6课时艾滋病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六课时 艾滋病知识总结
1危害性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不可治愈
感染艾滋病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家庭、父母心存愧疚;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精神压力增大。
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
发病后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现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血疱、淤血斑、持续性发热、肺炎、肺结核、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2018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某某,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7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2011年-2018年,报告青年学生感染者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15-24岁)感染者人数的比例由10.4%上升到18.9%。新发现的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以性传播为主,特别是同性性传播。
(3)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决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
一些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疾病预防知识匮乏,无法抵御异性或同性的引诱、哄骗,与自以为外表健康的人发生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也有极个别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种原因,蓄意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疾病,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2 预防知识
(1)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保证安全的性行为。性既不神秘、肮脏,也并非自由、放纵。性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长的必经过程。青年学生应积极接受性健康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力。
(2)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感染与传播 选择质量合格的安全套,确保使用方法正确。
(3)艾滋病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共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
艾滋病病毒在下面这些体液中存在量大,具有很强传染性:
?血液;
?精液;
?阴道分泌物;
?母乳;
?伤口渗出液
可以归纳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日常学习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注射吸毒会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使用新型合成毒品/醉酒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会使病毒通过污染的针具传播。
使用新型合成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或者醉酒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降低自己的风险意识,性伴数量和不安全性行为的频率会增加,那么也会间接地增大HIV和性病传染的风险。
(5)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性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更高。特别是像梅毒、生殖器疱疹和软下疳等以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性病,溃疡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入侵。
(6)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发生暴露后,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服药周期:28天。
服药种类: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根据当地药品的可及性及医生评估后开具用药方案。
服药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在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主动告知性伴或配偶。若继续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则为故意传播。故意隐瞒和传播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的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6课时艾滋病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6课时艾滋病教案由用户“galen_wa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