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海新疫防指【2020】94号文件关于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 文件 海新疫防指〔2020〕94 号 关于 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XX省、XX市《春季开学工作方案》精神,结 合XX及XX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实现 校园无疫情、师生受教育为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春 季开学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确保学校平安开学、教 师平安上班、学生平安上课,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胜 利贡献教育智慧和教育力量! 二、工作任务 (一)抓好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开学。按照XX省、 XX市关于春季开学的要求,根据分类分级、错峰开学、 错时返校原则,确定我市师生返校复学批次,第一批(高 三年级)学生开学时间为 4 月 15 日,相关教职工 4 月 8 1 日上班。第二批(初三年级)学生开学时间为 4 月 20 日, 相关教职工 4 月 13 日上班。后续批次开学时间视疫情发 展变化情况而定,具体时间开学前 14 天公布。 各学校坚持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开学的原则,健 全防控机制,压实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保障防控物 资,切实做到精准精细防控。要切实制定错时错峰返校方 案及上放学方案,划定学生接送区域,在学校门口 30 米 以外设置警戒线,实行人车分流,由交通警察和学校安保 人员负责管控,避免造成人员聚集。严禁开展大型校园活 动。要严格执行封校管理制度,切实执行“五个一律”要 求,把外防输入落到实处。要建立完善师生疫情期间健康 与行踪动态监测跟踪机制,做好师生返校前摸排隔离工作, 重点排查有境外旅居史、接触史的师生,建立“一校一表、 一人一账”排查台账。要指导师生及时填写《师生健康登 记卡》,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坚持每天“日报告”、“零 报告”制度,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要在开学前对校 园卫生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校园进行一次集中消毒,有 效消除卫生死角。要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演练,保证防控任 务清、人员清、流程清。要积极购置、合理储备和科学使 用防控物资,确保师生防护和校园消杀全覆盖。要加强就 餐管理,采取学生带餐、家长亲自送餐、学校食堂供餐、 营养配餐等方式解决师生用餐问题,实行错时、分散、分 2 区用餐,适当延长用餐时间,严格控制同一时段用餐人数,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实施先锋工程。实施以“我的工作无差错、我 的岗位党放心”为主题的先锋工程。开学前要统一时间组 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一次线上承诺活动;开学后在学校防 控关键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在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面前, 彰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力量汇聚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把责任担当起来,让 鲜红的党旗在校园上空高高飘扬。 (三)大力开展战“疫”专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以“普 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战“疫”专题教育, 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成长课”。加强防疫知识和生命教 育,增强学生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战“疫”先进典型教 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民 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广大师 生深刻认识疫情防控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 国精神和中国担当,充分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的思想情感。利用校园板报、宣传栏、广播等渠道,宣传 战“疫”先进人物和战“疫”先进事迹,组织好“开学第 一课”、第一次线下升旗仪式、主题班团队会,在做好防 控前提下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四)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精准分析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网式督导检查,学校要即查即改、即改即清。 市政府组织联合验收评估组,对所有学校防控工作进行全 覆盖、拉网式验收评估,评估合格的学校可如期开学,评 估不合格的学校不能开学。对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不重视, 导致学校不能按时开学或开学后出现严重疫情防控问题 的,要进行责任倒查并严肃问责。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 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营造良好防控氛围。要加强家校联系, 科学引导学生和家长履行疫情防控义务,落实疫情防控措 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通报返校情况,回应社会关 切,消除家长和社会各界疑虑。 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0 年 4 月 7 6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海新疫防指【2020】94号文件关于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海新疫防指【2020】94号文件关于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由用户“RENXIAODUO87”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