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九年级世界史复习提纲(上册)(.9)》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九年级世界史复习提纲(上册)(.9)

以下为《九年级世界史复习提纲(上册)(.9)》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九年级世界史复习提纲(上册)

古代史部分

一、古代亚非文明

考点一:古埃及的金字塔(九上P2—P5)

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2、文明标志:象形文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等。

3、建造金字塔的原因:作为法老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

考点二: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莫拉比法典》(九上P6—P8)

1、地理位置: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

2、文明标志:《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书写,刻在黑色XX石上,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

3、《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婚姻、债务、奴隶、赔偿等方面,其中著名谚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出自该法典。法典只保护拥有公XX的贵族、平民的利益,奴隶没有任何权利,不受保护。(注: P7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4、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维护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的世界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注: P8相关史事、P9课后活动的材料,需要仔细阅读)

考点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九上P10—P14)

1、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

2、社会特征: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3、种姓制度的分类特征:

等级名称

社会成员

从事职业、权力、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宗教、祭祀、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失去土地者、奴隶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从事更低端的职业,不得与前四个等级有所接触,在社会上遭到其实和凌辱。种姓制度下各个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不能通婚,等级身份世袭。

4、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该制度直到今天还存在于印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也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注: P14课后活动1、2题,需要仔细阅读与完成)

二、古代欧洲文明

考点四:古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九上P16—P18)

1、古希腊文明概括:

(1)古代希腊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属于海洋文明,也被称为爱琴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和迈锡尼两大文明。

(2)公元前8到6世纪,众多奴隶制城邦在希腊半岛兴起,其中斯巴达与雅典最为有名。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拥有参与统治的权利;拥有占有土地、奴隶等财产而不需要纳税的权利;拥有参与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的权利。但也拥有参军打仗的义务。外邦人等非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和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2、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

(1)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体。到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2)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的表现:

①扩大了公XX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②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③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先进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

4、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 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只有占少数的雅典成年男性才享有公XX利。(注: P18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考点五:古代罗马(九上P21—P25)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扩张:

(1)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

(2)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并在“布匿战争”中打败北非强国迦太基,夺得地中海霸权。

(3)至公元1世纪,罗马取代已分裂的亚历山大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古代罗马被汉朝人称为大秦)。

2、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奴隶共和制。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3、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共和国后期,社会出现危机,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公元前45年,恺撒成为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残存了千年。

考点六: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九上P26—P29)

1、古希腊古典文化成就:

领域

成果或代表人物



文学

《荷马史诗》(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宝贵的文学遗产)



雕塑

奥林匹亚神庙的宙斯像、《掷铁饼者》



建筑

雅典帕特农神庙



哲学

德谟克利:“原子论”;

苏格拉底:思考人类社会,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认识人自己;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学者,创立了逻辑学



2、古罗马古典文化成就:

领域

成果



建筑

大竞技场、凯旋门、方某某、万某某



法学

《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于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等,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公历

儒略历(今天公历的基础)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

考点七: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九上P32)

1、基督教的建立与发展概括:

(1)公园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基督教刚建立时受到罗马帝国残酷打压,随着罗马帝国境内信仰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后来的罗马皇帝也开始信奉基督教;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

(2)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基督教成为西欧各国人民和贵族的信仰,罗马教会利用基督教的教义在精神和文化上对西欧各国进行统治,罗马教会的权力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和贵族之上。

考点八: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九上P33—P36)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国家。5世纪末,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是其中最大的封建国家。800年前后,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法兰克王国版图不断扩张,这一时期的法兰克王国也被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三部分,土地继续被层层分封,封建等级制度最终在西欧确立。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1)通过订立契约和举行分封仪式,拥有土地的君主(领主)将土地赐给手下的大臣与贵族,赐予土地的君主成为封某某,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附庸)。封臣也可以将土地分封下去,成为封某某。封某某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使这两者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

(2)封某某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封臣必须效忠于封某某,在封某某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某某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某某对封臣也有义务,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收到外来攻击时,封某某则须保护封臣。

考点九:西欧庄园(九上P38—P40)

1、西欧庄园的概括:

(1)9世纪至11世纪,庄园经济在西欧洲各地开始流行,西欧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经济的结构如下:

(2)庄园统治的特点: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和治单位。庄园内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佃户分为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庄园中的土地分配和使用:

(1)领主的直领地:自己保留,直接经营

(2)佃户的份地:由领主提供,可以自己经营;佃户要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后再耕种自己的“份地”;并且佃户需要向领主缴税。

(3)庄园的共用地:由林地、草地、荒地组成,全体佃户可以使用。

(注: P39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3、农民和农奴在庄园中的权利不同:除了拥有人身自由外,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农奴没有自由和财产权。

4、庄园法庭:中世纪庄园拥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其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处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佃户有时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特权和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注:P40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考点十:中世纪城市发展和大学的兴起(九上P42—P45)

1、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概括:从10世纪开始,西欧的经济开始恢复,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注: P42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2、城市居民争取权利的概述:

城市所有权在领主或教会手上;城市居民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两种手段,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权利;其中以法国的琅城争取权利的斗争最为典型。(注: P43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3、城市居民的自由权利包括: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自治的权利包括:市民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等。

4、城市居民的身份概述:

(1)手工工匠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一般从周边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

(2)农奴逃往城市后,居住一年零一天可获得市民身份,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3)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形成。这一阶层中相对富裕的人,逐渐成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注: P36相关史事,需要仔细阅读)

5、大学的兴起:

(1)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国王和教皇允许大学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中世纪大学自治地位体现在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考点十一: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九上P47—P49)

1、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发展与《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1)罗马帝国后期,国家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东罗马帝国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2)东罗马帝国继承了古罗马的法律体系、文化等。东罗马帝国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相对稳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3)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东罗马帝国版图不断扩大。为保证皇帝的权力,维护帝国的统治,查士丁某某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经修订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2、东罗马帝国法典编纂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律的文献编成:《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加上《查士丁尼法典》 ,四部法律文献组成《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四、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考点十二:古代日本的大化改新(九上P52—P53)

1、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唐朝文化,并推动国内的改革。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从公元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上: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地方设立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

①废除私地、私民,将部民、土地收归国有;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的影响:使日本从权力分散的奴隶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

考点十三: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九上P55—P58)

1、伊斯兰教的建立、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公元6至7世纪,阿拉伯半岛奴隶制部落发展起来,当地受到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阿拉伯商业受到打击。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人——历代哈里发于8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大帝国。

2、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1)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图书馆、翻译官于一体的“智慧宫”,招揽翻译人才,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2)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阿拉伯人改造了由古代印度人发明创造的“0”至“9”的十个数字符号,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数字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东方传播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突出例证,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3)其他著名的阿拉伯文化成果有:《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近代史部分

注1:世界近代史的主题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包括了新的生产方式出现、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产生、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学技术革命等。

注2:资本主义的概念与特征:资本主义经济也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其特点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以私人为主体进行投资活动,以寻求利润作为投资的目标。投资者提供资金、场地和生产工具,通过雇佣劳动力(工人或农民)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创造利润。资本主义是欧洲在封建的庄园经济瓦解之后,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考点十四: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九上P60—P63)

1、11世纪以后(中世纪末期)西欧农村(庄园)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封建庄园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早期资本主义)出现后



土地所有

领主、贵族(占大多数)

自由农民(少数)

富裕农民(通过垦殖,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另外购买、承租了领主的土地)



土地结构特点

庄园制度下,土地小块且分散

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富裕农民手中



经营方式

领主和贵族将土地交给农民与农奴耕种,所生产的农作物主要提供给庄园自己消费,庄园内部的生产生活所需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富裕农民将集中的土地转变为农场、牧场,雇佣农民在内进行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向城市输送,换取资金,赚取利润



手工业

逃到城市的农民或农奴,在自家或一些特定小场所建立手工业作坊,生产手工业制品,生产出来后,卖给商人或其他城市居民

分散的小手工作坊开始集中,规模不断变大,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进入工场专注生产,不再从事产品的销售



商业

一些富裕的城市居民成为商人,将手工业产品、农产品收购后,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进行贩卖

商人利用手上的资金购买土地、材料、生产工具,雇佣工人(手工业者)在手工工场内进行集中劳动,雇工们分工合作,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出来后由商人负责销售



2、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对封建统治的影响:

11世纪以前

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



庄园、乡村的权力归属

封建领主、贵族拥有庄园的行政权、经营管理权与司法权

封建领主、贵族逐渐破产,封建庄园随之消亡,他们不再掌握着各种权力,乡村的行政权、司法权、经营权由富裕农民、乡绅等掌握



城市

所有权掌握在封建领主、教会手中,城市居民通过用金钱和武力斗争等方式,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城市居民比原来拥有更多的权利,一些城市中的富商巨贾与贵族联姻,或成为治理城市的官员,身份地位不断提高、政治权利不断扩大,甚至成为国王依赖的政治力量(国王征税、出兵打仗都需要商人支持)





考点十五:文艺复兴运动(九上P65—P68)

1、文艺复兴运动基本史实概括:

(1)原因: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会对精神文化的控制,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打破教会的封建统治与约束。

(2)时间:14世纪至17世纪

(3)兴起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后扩展至整个西欧。

(4)形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复兴”,其中有继承和创新。

(5)所提倡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批判教会的“神学至上”的同时,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展现人最美好的一面,鼓励人在现实中追求美好的生活)

(6)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地位



但丁

长篇诗作《神曲》

最早的文艺复兴代表之一,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与比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达?芬奇

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艺术、科学、文学等各方面的全才,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文学作品《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的代表,其作品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7)实质(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或思想解放)运动。

(8)影响:

①猛烈冲击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③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考点十六:探寻新航路(九上P70—P74)

1、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生产能力提高,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需要寻找海外贸易市场;

(2)欧洲发展经济需要黄金,而东方生产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等,都是欧洲市场需要的(经马可?波罗描绘后,越来越多人向往到东方寻找财富);

(3)政治与地理原因: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前往对亚欧大陆的陆上通道,对过往的欧洲商人收取重税,促使欧洲人想从海路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路。

总的来说,就是寻找财富与贸易市场。

2、时间:15—16世纪;最早进行探索新航路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3、15至16世纪欧洲探寻新航路的主要成果(结合P73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复习)

航海家

航海时间

派遣国家

航海成果



迪亚士

1487年

葡萄牙

1488年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1492年穿越了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



达?伽马

1497年

葡萄牙

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到达东方的新航路



麦哲伦

1519年

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4、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手工厂和农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商业与贸易中,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

(3)拉大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考点二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九上P98—P101)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意义: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的代表事件:

(1)第一国际: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但仅坚持了2个月后宣告失败。公社失败后,原公社成员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以纪念巴黎公社。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国旗下讲话稿讲文明 懂礼貌
  2.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3.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时间轴(必备精品)
  4. 文明城市五不
  5. 公职人员带头模范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6. 九年级上册1-6课
  7. “文明祭祀 绿色清明”倡议书
  8.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9.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震撼》读后感
  10. 《身边的文明》演讲稿
  11. 小学关注网络安全提倡文明上网简报
  12. 1.7.26 争做中国好网民倡议书

以上为《九年级世界史复习提纲(上册)(.9)》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九年级世界史复习提纲(上册)(.9)由用户“lilyella200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11-14 13:24:06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bc/cd/140082.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bc/cd/140082.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