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课 题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2
课程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某某,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授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成为商品的必要充分条件:必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充分:具有使用价值,不合格无法使用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一些抽象的经济概念要结合大量的事实来阐述
四、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商品交换 →货币 → 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纸币 →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五、作业:
做《优化训练》第一课第1课时训练
附:板书设计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
2、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2)其他职能
3、纸币
纸币的优点、含义、发行规律
教学后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由用户“yu780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