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冰血长津湖简介》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冰血长津湖简介

以下为《冰血长津湖简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冰血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战,志愿军在零下三十度的战场上顽强战斗,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朝鲜战场局势改变的重要拐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的直接较量。第9兵团共歼敌13916人,予以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这场战役,也因过于残酷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遗忘的惨烈记忆,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7000多人,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7300人。而志愿军第9兵团也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毛主席曾经专门致电志愿军总部并第9兵团:“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此战之后第9兵团经历了长时间的休整,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至鸭绿江某某,司令员宋某某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警卫员发现,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已经是泪流满面。

一、作战背景:酷寒战地?紧急调军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朝鲜北部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雪在这里汇合。长津湖地区山高林某某,道路狭窄,人烟寥落,平均海拔在1500米之间,自10月下旬就进入冬季,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会降至零下27摄氏度,自然环境异常恶劣。1950年,这里更是遭遇了50年不遇寒冬,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曾某某:“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骄横地判断,入朝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术上也仅仅是保护丰满水电站等有限目的,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试图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某某。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装备与火力悬殊,人数上也处于劣势。为遏制“联合国军”攻势,党中央和志愿军总部调第9兵团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作为第三野战军主力,第9兵团长期在南方地区进行战备训练,着眼于解放台湾,并没有高寒地区作战的思想准备和作战经验。然而朝鲜战事紧急,这些南方子弟兵来不及整训,就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要直接渡过鸭绿江。

  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某某,看到战士们的单衣单裤十分震惊,立即警告道:“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他将库存的5万件日军大衣、棉鞋全部拿出来调给9兵团使用,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纷纷脱下身上的棉服衣帽送给第9兵团战士。可这么一点临时调拨和脱下的衣帽,有很多也没能来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车。来不及换装,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均十分短缺的情况下,第9兵团广大官兵近乎“裸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的朝鲜战场。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第9兵团三个军悄悄渡过鸭绿江,计划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官兵衣着单薄的南方棉服,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据20军军部负责电台的吴昌业战士回忆,从南方来的志愿军战士都喜欢看雪,过鸭绿江的时候,他还希望天空能下些雪,想好好看看雪景,因为晚上没下雪,还有些失落。可那是在南方时的向往,等真正到了朝鲜就憎恨起漫天的大雪。向长津湖战区集结的时候,吴昌业都怕了那半米厚的雪,背着电台每向山上爬一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还冻得直打哆嗦。

在这场战役中,很多志愿军士兵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志愿军老战士刘伯清战后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对于第9兵团很多因寒冷阵亡在长津湖战场的南方战士,这是他们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大雪。

二、战力对比:钢铁部队VS钢铁的人

“联合国军”东线美第10军,包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军长阿尔蒙某某,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7师师长巴大维。美军陆战1师参加过美国建国以来的大部分战争,从来没吃过败仗,享有“先驱师”和“常胜师”的美誉。当其来到朝鲜战场,亦是仁川登陆的急先锋。与主要由征募兵员组成的美军其他部队不同,陆战1师的战斗成员中大部分刚参加过二战,兵员的作战经验和作战技能均属一流,在士气与作战技能上均高出许多,是美军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陆战1师下辖陆战第1、5、7陆战团,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总兵力约二万五千人。其所属三个陆战团,每团通常可配属一个榴弹炮营、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战斗工兵连,由此组成团级战斗群,作为独立战斗任务的基本战术单位。全师的重武器主要有约八十五辆坦克、十八门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弹炮、五十四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一百零七毫米迫击炮、三十六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战防炮和八十一门六十毫米迫击炮。此外,他们还能随时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而陆战1师的单兵轻武器装备也很先进,普通士兵即装备M1步枪,班排长配备卡宾枪。

志愿军第9兵团则是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共15万人。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3个军都超是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9兵团的这三个军,是解放军三野最精锐的部队,此前赢得过“黄桥决战”、“孟良崮”等多次战役的胜利,司令员宋某某、副司令员陶某某等一干战将均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百战将星。然而,我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没有飞机坦克,也没有装甲车。战斗打响前,宋某某、陶某某不得不把26军留在二线,等待通过港口运来的苏式武器装备,替换当时部队中使用的陈旧日式武器。事实上,粮食供给也只能勉强保证开上去的两个军。

  仅仅一个美军陆战1师的装备,就要超过志愿军全军的重武器装备,而就装备和战斗中可得到的加强、配属、支援、保障等方面来说,一个陆战师可以顶得上志愿军三个军。

志愿军第9兵团由于战事紧急,来不及补充装备保障,计划着一边补充,一边向前线开去。入朝时,战士们每人背着五六斤的高粱米作为行军粮,相当一部分官兵,只有春秋的服装,没有御寒的冬衣,时任27军政治部保卫干事的王明清回忆: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冻伤倒下的战士自觉地爬到路边,留出大路让部队前进。

  虽然遭遇极度的酷寒,9兵团入朝后还是按照预定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在深山积雪中夜行晓宿,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侦察,却对如此庞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集结,一点也没有察觉。战后,“联合国军”将9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在了解到志愿军某师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连续18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每日行军30公里,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满怀敬意地评价道:“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气多”战胜“钢多”!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美军利用制空优势,把我军后勤供给线不断地炸断,原计划的给养补充变得非常困难,入朝带的干粮在志愿军战士们到达长津湖战场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吃光了。当美军在感恩节吃着“火鸡、火腿和苹果派”,吃得“肚皮都要撑破了”的时候,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则是穿着单薄的衣裳、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曾参加过长津湖战斗的于永波上将在2013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谈起这段经历:“那土豆都冻成冰块子了,根本就没办法吃。我当时拿了土豆捧在手里,用气来哈,哈化了一层,啃,一层层啃,就吃那个。”当美军在后方支帐篷,在冰冻的地面生火,挖出坑把树叶子放进去,等到晚上钻到鸭绒袋里面去睡觉,还把大衣脱下来盖在上头的时候,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则趴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因为需要隐蔽行踪,防范敌军空袭,他们不敢生火,不敢动,甚至不敢睡,因为一旦睡着了,第二天可能就再也叫不醒了。

宋某某将军评价长津湖战役“艰苦程度超过长征!”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有的战士脚冻肿了,脱了鞋再也穿不上,干脆光着脚在雪里奔跑;有的战士又冷又饿,只能抓把雪往肚子里咽。但只听冲锋号一响,无数志愿军官兵从雪下面冒了出来,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冲杀声震天。很多战士冲锋时才发现,腿已冻得坏死了,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剩一条腿的就跳着往前冲,没腿的就往前爬。一名美国老兵回忆奔袭进击时的志愿军战士,他说:“树林边有条小河,十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中国士兵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两条裤腿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没有重型武器,缺少后勤保障,志愿军官兵却以昂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用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向敌人的钢铁堡垒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猛烈冲锋,使美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惧怕。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还心有余悸地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中国军队第9兵团,仅凭借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在连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三、战争经过:从歼灭战变成阻击战

  在长津湖战役进程图上可以看到,新兴里在长津湖东侧,与湖西侧的柳某某遥相对应,各自向南的公路在下碣隅里交汇,形成公路枢纽。宋某某给9兵团定下的作战计划是: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最北面柳某某与新兴里两地的美军,接着再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最后转移兵力围歼陆战1师敢于北上增援的部队。27军负责攻城拔寨,20军迂回到侧翼实施穿插,将陆战1师和美7师分割包围在柳某某、新兴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四个地区,26军则作为预备队,随时根据战事的发展进行增援和堵截。志愿军总部原定西线和东线在11月25日同时发起攻势。但长津湖的酷寒和后勤补给的严重不足,导致9兵团无法及时进入进攻位置,东线作战时间改为27日。

  同一时间,美第10军也摆开了阵势,具体战役部署为:以陆战1师担负主攻任务,首先攻占柳某某以西约九十公里的武某某,然后向江某某方向继续推进。第7步兵师作为助攻部队,在陆战1师东侧展开,沿长津湖东岸向柳某某推进。韩1军团第3步兵师则负责掩护左翼,并保护后方地区。该计划于24日晚获得麦克阿瑟的批准,于25日正式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于27日发起攻击。

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

 11月26日,9兵团20军四个师(第58、59、69和89师)和27军的三个师(第79、80和81师)共约八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悄然进入攻击位置。27军第94师和26军也开始从厚昌地区向长津湖开进。

  11月27日夜,宋某某、陶某某指挥20军、27军向正在行进的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毫无准备的美军,将美陆战1师和第7师分割成了5个部分。分割包围虽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消灭围剿却无比艰难。被分割包围的美军用坦克组成环形防线,以强大的火力抵挡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志愿军基本上都是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只有中小口径的迫击炮,由于严寒的影响,打出去的炮弹三分之二成了哑弹。落后的装备、匮乏的保障和恶劣的天气,使志愿军难以摧毁美军坦克构成的防御工事,战斗进入了拉锯战的态势。

 白天美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凶狠地冲锋突围,志愿军则在公路两侧的高地上层层设防,顽强阻击。夜幕降临,在照明弹发出的清白色光亮里,成群的志愿军战士冲入敌人炽热的火网,把子弹、炮弹、手榴弹雨点般地投入敌人的防御圈。再一个白天,美军又携带着更多的伤员发起进攻。每天似乎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情况。

  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在2016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美军参战老兵比尔.密斯回忆说:“当志愿军朝你冲过来时,特别是在晚上,你会把他们看作超人,你会感到根本无法阻挡他们。”天一黑,志愿军就开始组织反击,夺回白天失去的阵地。在美国老兵的记忆中“小小的山坡上挤满了正在爬山的志愿军,少说也有几百人!他们都低着头,背着枪,很快地向山上奔来,好像没有准备射击,好像山上没有守军。”志愿军战士没有坦克也没有重武器,身着薄衣单某某,一群一群地从树林里冲出来,攻占山头,人员伤亡非常大。他们不仅弹药不足,食物也紧缺,却通过顽强地冲锋让美军陷入了“志愿军的部队越打越多”的恐惧中。

  ●?全歼美军一个整团“北极熊团”

 1950年11月27日午夜,新兴里战斗打响。战斗发起前,我军侦察判断敌人在新兴里只有一个营的兵力,派出第239团4连进攻新兴里,战斗打响后才得知对手是一个加强步兵团——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该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年至1920年在俄国西伯利亚作战中因战功卓著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当时,该团在编制装备上不仅现代化,而且齐装满员。全团由3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编成,员额3191人;加上配属该团作战的第32团步兵第1营、师炮兵第57营,组成了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相当于加强团),总兵力达4000余人,各种火炮46门,坦克37辆。作战时还有航空兵的空中火力支援。

 在新兴里的首战中,4连出其不备端掉了“北极熊团”的指挥所,随后两军展开激战。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志愿军首长的指示,第9兵团首长决定首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新兴里之敌,“北极熊团”全力顽抗,一度在40余架飞机和10余辆坦克掩护下,沿公路向南拼死突围。经过五天五夜的殊死战斗,12月2日14时,新兴里终于以志愿军大胜画下句号。此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第31团级战斗队,共歼敌3191人,击毙美第31团指挥官麦克里安上校和继任指挥官赞斯上校,缴获汽车184辆、坦克11辆、火炮137门、枪2345支(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北极熊团”的军旗被志愿军收缴,作为侵略者耻辱的标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南撤阻击!三炸水门桥

 事实上,在长津湖地区中美两军交战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就命令美军向南突围。在成群飞机掩护下,美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先聚集到下碣隅里,再往南逃。志愿军第20军拼力包围美陆战1师,等待作为预备队的第26军的增援,计划在合洼里和第26军一起,消灭美陆战1师。第20军余部对美陆战队穷追不舍,白天袭击晚上设障,延缓美军的撤退。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只能以每天10到15公里的速度行进。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却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第20军余部只能不计代价继续追击美陆战1师,为第26军争取时间,他们对陆战1师5团、7团一路层层截杀,从柳某某到下碣隅里只有22公里,美军平均一小时只能走300米,用了三天时间,以伤亡1500余人的代价,才回到下碣隅里供给基地。

美军想要从下碣隅里继续撤退到咸兴地区,中间必须要经过古土里的水门桥。这座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在两座山体之间,跨度8.8米,桥下是万丈深渊。炸掉水门桥,即可彻底阻断美军继续南撤。20军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均被美军工兵修好。意识到其重要性的美军派重兵守卫水门桥,可在12月6日夜晚,志愿军战士仍旧在没有重型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凭借炸药包,第三次炸掉了水门桥,把桥基也完全清除。然而,即使是这样,依然没有能够拦住美军南撤,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撤退前,美军彻底炸掉了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用炸药和推土机销毁了几千吨带不走的食品物资。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1950年12月24日,在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从兴南港装船撤离。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就此落下帷幕。

四、英雄长歌: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在超过极限的生存环境中大量冻死冻伤,有的连队甚至成建制冻死在阵地上,但即使冻死在阵地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中国军人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执着坚忍、视死如归,让傲气十足的美军王牌部队官兵刻骨铭心、不寒而栗,被这支“由中国农民组成的志愿军”深深震撼。

  ■一级战斗英雄孔某某:听我的命令,开炮!

 孔某某,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班长。在长津湖战役中,第5班配属给主攻部队尖刀步兵第8连,执行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当8连前进至一高地时,突遭到敌火力压制,久攻不下,形成对峙状态。如果美军就此逃出,将在新兴里汇合,后果将十分严重。孔某某见此情景,主动请缨用火炮摧毁敌火力点,因敌前沿有座小山岗遮挡,无法直瞄射击,他将炮弹杀伤半径为25米的步炮推到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

  山岭地面冰冻坚硬,一镐一个白点,而敌火力扫射猛烈,无法构筑工事。就地架炮后,炮的右驻锄悬空无法射击。为了及时夺取高地,阻止美军逃向新兴里汇合,在时间紧迫来不及变换阵地的情况下,孔某某果断上前用肩膀顶住炮驻锄,命令二炮手开炮。“太危险!”在二炮手犹豫之际,孔班长大声吼道:“快!不然就来不及了!听我的命令,开炮!”一声炮响,敌火力点被炸飞,而孔某某也因炮后座力的撞击和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战后,志愿军总部为其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特级战斗英雄杨某某:?只要我还活着,就能坚决守住阵地

 在紧靠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是下碣隅里之敌逃跑的必经之地。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杨某某带领第3排守卫该高地东南的小高岭。1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搓一搓,再搓脸,所以我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迟浩田是山东招远人,时任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3营教导员。小的时候曾经和父亲一起闯关东,因为有东北生活的经历,在严寒的天气中,迟浩田的父亲就曾经教过他很多御寒和防止冻伤的方法。试想,如果9兵团的将士们能够多了解些健康预防知识,哪怕只要懂得“搓一搓”的简单常识,至少可以能帮助战士们减轻冻伤。

  长津湖战争实践同时告诉我们:“钢铁的人”也需要“钢铁的保障”。战争中包括战斗精神在内的人的能动性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但不是无限的。正如本次战役最初目的是彻底围歼东线敌人,但由于志愿军第9兵团冻伤严重和补给不足及武器装备落后而未能完成既定目标,歼灭战大部打成了击溃战。当下,战争正加速由要素叠加制胜向整体联动制胜转变。传承、培育和弘扬战斗精神,就必须给战斗精神插上科学的翅膀、注入科技的因子,实现勇敢加科学、勇气加智慧,在坚持“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必须坚持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辩证统一,坚持精神因素与技术因素的辩证统一,实现“人-物”在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在强大科技支撑和强大战斗精神之上建设强大战斗力。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冰血长津湖简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冰血长津湖简介由用户“skybluemoon1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2-01-06 20:14:27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ad/d3/168718.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ad/d3/168718.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