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小论文(案例)》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小论文(案例)

以下为《小论文(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论文(案例)

1.(2020XX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历史学者马斯格雷某某《植物帝国》一书中写道:植物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微妙而关键的重要地位。他在书中讲述了7种植物如何影响世界,这7种植物分别是烟草、甘蔗、棉花、茶、罂粟、金鸡纳、橡胶树。

材料反映了马斯格雷夫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热潮,形成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是以陈某某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主张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种是以李某某为代表的“革命话语”,认为应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 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亨延顿教授归纳的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特征

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



二

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十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



三

现代化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仝世界的现象



四

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



五

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和阶段



六

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



七

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



八

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



 ——摘编自亨延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1800年,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持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为世界最繁荣的地区。外来的刺激,也促使中国的知识界尝试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本质——这是历史上相当于欧洲启蒙时代的努力。可惜,这一努力竟中途夭折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西方,进入世界体系后的中国,发展过于缓慢。曾经出现知识界对中国文明的重新思考,竟也不能在此时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制度,还能运作的最后一段岁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1500—1800年的中国与西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西对比,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5.(XX20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01年,梁启超将中华文明的历史概括为“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第一阶段,自黄帝到秦某某。“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中国开始与周边民族进行交往。第二阶段,自秦某某至清代乾隆末年。“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中国与亚洲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最为频繁,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也大致限于亚洲,尤其临近中国的朝鲜、日本、越***华文明的熏陶。第三阶段,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是以全世界为坐标系来探寻自身的定位,即为“世界之中国”。

对材料中梁启超的“三个中国说进行探讨”。(要求,可以分别对其某一说进行探讨,也可以从整体上对其观点进行探讨,在探讨的时候,可以为其观点予以阐释或论证,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修正或提出自己的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6.(2020河南名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山.中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的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从而,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深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讨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2020XX)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学者杜某某在其《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认为,通过实践发现科学的成果正在以年轮扩散的形式推陈出新,固有的模式总是处在不断的解构、推翻之中,每一阶段所出现的新发明、新方法、新情况都会迫使人们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做出全新的认知和调整,也即事物无规律可循,历史是变动不居的。他说:“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杜某某不认为整理、编撰历史是一门科学,因为那不过是凭借后人的推测、判断、想象而人为地杜撰和堆砌,本身不成其为事实,更遑论成为科学。杜某某甚至把自己与外界客观存在物完全隔绝起来,拒绝去分辨外部存在物的真伪,所以他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或物都存疑、无法判断。杜某某认为,历史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是历史的特性之一。他还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因素的影响会减弱,但其决定作用不会改变。

——据杜某某《历史的教训》整理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杜某某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_*学2020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史学家戴福士认为,从明末至今,中国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外来压力,特别是现代化西方的压力、欧洲的文化冲击波—从17世纪的基督教到19世纪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可谓连绵不绝。中国分别从西方、西方化了的日本和美、苏引进了不同的思想模式以改造自身的文化。但是戴福士仍然认为,中国的历史处于自身与西方都无法轻易改变的胶着状态,中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历,与其说是一种“大过渡”,毋宁说是一种以文化的延续和变化的继承模式进行的“大强化”。 ——摘编自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10(2020XX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1956年毛泽东著《论十大关系》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看世界”的角度,拟一个具体的标题,进行阐述。(要求:标题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1.(五省优创名校20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知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 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走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 旧”,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山.中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某某《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 充分,表述清晰)

12.(XX省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某某,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畅,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时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宗族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枇示中,干脆强硬的宣布: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XX、XX、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1937年日军占领XX,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占。

——摘编自李强《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12分)

示例一

观点:我赞成植物的传播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欧洲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鸦片战争。战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茶叶在很长时间内仅在中国及其周边部分国家流通。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凭借东***垄断了在中国的茶叶贸易,获得了丰厚利润,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论: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植物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我认为影响近代世界的植物除上述列举外,还应该包括玉米、马铃薯等。

玉米和马铃薯本是在美洲培植,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传到亚洲等地。这些高产作物使世界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使人们的饮食结和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

结论:认为玉米、马铃薯对世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作用不能被忽视。

2.(10分)

评分标准:论点明确:可选择其中一种“话语体系”确立论点,也可以综合两种“话语体系”确立论点。(2分)

论据充分:选择与论点相关的证据,至少运用三个史实论述。(4分)

论述合理:能够结合论点,准确阐述论据的价值,要求多角度论述。(4分)

总结提升:能够结合论述,形成启示性的认识。(2分)

示例1

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向西方学习,不断探索,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论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有识之土发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革命觉人发动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总结: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在民族危机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结果。它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

示例2

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在西方势力入侵面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历程。

论据: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随着西方列强侵略加剧,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客观上打击了帝因主义的侵略势力。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全民族联合抗战,取得了百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西方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不断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12分)

示例一

论题:中国的现代化具有艰难性、长期性。(2分)

阐述: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列强侵略、封建顽固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不光要“布新”还有“除旧”,面临的内外环境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代表人士前赴后继,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国家富强的探索与斗争,近代前期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历经挫折。近代后期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逐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分)

综上所述,现代化进程虽然艰难,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2分)

示例二

论题:现代化进程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2分)

阐述:西方现代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16~18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这加快了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扩展。在思想领域,兴起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还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欧美确立——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民主共和制。同时经济、政治领域的发展还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化等的发展。而思想、政治、科技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欧美国家不但实现了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也得以普遍建立和发展。(8分)

由此可见,现代化包括经济、思想、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进程。(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示例一:

论题:新航路开辟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论证:1500年,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掠夺大量财富,对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新航路的开辟也便利了中西经济交流。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_**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由此可见,1500—1800年期间,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中西贸易往来,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示例二:

论题:新航路开辟后中西差距渐显

论证:新航路开辟以后 ,西欧各国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促进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最终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新航路的开辟虽然推动了中西贸易往来,刺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明清政府坚持“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加上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和传统理学的主导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从此逐渐落伍于某某。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使中西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西差距逐渐拉大。

其他:

论题:新航路开辟推动西学东渐;1500-1800期间中国与西方国力逐渐易位;

5.(12分)

评分说明:根据材料内容从整体或细节提炼出一种观点,整体方面,如中华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文明交流;两千年以来,中国的文明交往范围逐步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在长期交往中,中国逐渐破除天朝上国观念等等,细节方面,如早期文明交往促进早期国家发展;汉唐盛世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近代以来中西文明交往的激烈激烈碰撞与文化复兴努力等。(4分)能运用2个相关史实对该观点予以阐述(6分)逻辑合理,能够对观点进行总结(2分)

示例:

观点:赞同梁启超关于从秦到清朝前期“亚洲之中国”的观点,认为此时中国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向亚洲输出文明。(4分)

阐述:中国古代随着两条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统治者开明开放民族政策的推行,中国文化不但对日本、朝鲜半岛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对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和发展。首先,自张骞开凿西域以来,中国的农耕文明就向西域扩张,西域地区也出现了坎儿井与精耕细作的绿洲农业文化,中国的丝绸、茶叶也随之传播到游牧民族与更遥远的欧洲。(3分)

又比如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造船技术与指南针技术运用于其中,将中国的瓷器及手工业产品运送至东亚、东南亚,同时将中国的文字、律令、佛教文化、农工技艺等要素也随之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政治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因此,从秦汉到清前期,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形成并不断的发展。(2分)

6.(12分)

示例:

论题: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阐述:1936年12月12日,XX事变后,国共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共同抗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摈弃前嫌,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下,亲密合作,特别是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友军阻挡日军攻势,伤亡近千人,但这一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逐渐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去,给予中国民族解放斗争以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分)

由此可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精神的表现。(2分)

7.示例一:论题:制度变迁促进中国近代化。(2 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政治民主

化;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临时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法令,激发

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企业的热情,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工业化;辛

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分)

论证: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发生的,西方的侵略虽然直接导致中国被迫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但同时西方侵略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政治上,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与中国反动政治势力勾结,如晚清时期列强与清政府勾结,辛亥革命后支持专制独裁的袁世凯,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这些都成为中国民族独立政.和治民主化的障碍;在经济上,列强在华取得了经济特权,不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列强垄断了巾国重要的工业资源,导致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中国传统势力顽固,现代化不光要“布新”,还要“除旧”,西方国家现代化改革往往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下进行的,而近代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封建势力强大,小农经济、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中国现代化运动政治的民主化、工业化、科学理性等思想转型的过程自然十分艰难。(9分)

总之,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强大,中国的社会转型之路十分艰辛。(1分)

示例三

观点: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论证:可从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的史实来论证。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党员个人发言材料提纲
  2. 户外区域班级走跑区
  3. 008宣武医院复试资格审核补充材料的要求
  4.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5.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考核细则
  6. 荆棘鸟的凄美绝唱写作指导
  7. 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络申报总体要求
  8. 全国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高频考点
  9. 领料单空白模板
  10.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作文之立意与选材
  11.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12. 公司材料设备采购流程规定
  13.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14. 申报评审材料网上上传说明(供参考)(1)
  15. 中国近代史纲要(3)
  16. 学校档案各项制度
  17.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小测 姓名

以上为《小论文(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论文(案例)由用户“huchaochao”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11-25 14:06:03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a9/c0/148001.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a9/c0/148001.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