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

以下为《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根据已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看,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呈高速增长,经济延续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稳中向好态势。根据我们的预测,全年经济增速在8.5%-10%。

经济同比指标呈现大幅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恢复向好的体现,也与去年受疫情冲击同比指标的低基数效应、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等因素有关。

但是经济复苏不均衡的特征较明显。从供求平衡看,供给端的恢复快,需求端恢复慢;从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看,大中型企业恢复快,小微企业恢复慢;国有企业恢复快,民营经济恢复慢;从主要投资看,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长快,制造业投资增长慢。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两年平均数为下降3.4%。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第二,生产端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疫情消退,未来服务业有望实现较好增长势头。从高频和周频的价格数据来看,柯桥纺织价格指数、中国棉纺景气指数、煤炭综合价格指数、南华工业品指数集体处于上升趋势,工业生产增长势头较好。

第三,投资处于恢复阶段。在我国,疫情对需求的冲击要大于生产,疫情好转以来生产端率先复苏,需求端的恢复相对滞后,投资需求尤为明显。积极抗疫政策和需求回暖促进民间投资得到修复,制造业投资将明显加快。年初以来主要钢材价格指数上升,特别是春节假期结束后呈加速上涨势头。重卡、挖掘机、水泥销量呈快速增长势头,预示投资增长前景较好。

第四,消费有望成为疫后经济恢复的拉动主力。当前消费恢复弱于工业、好于投资,虽然消费实现快速增长,但是仍低于疫情之前水平,春节之后处于快速复苏期。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就业形势整体稳定,有助于促进消费预期改善。餐饮行业将快速恢复,线下消费逐渐恢复,汽车类零售增长很快。

第五,出口增长势头较好。1-2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0.6%,近两年平均增速为15.2%。一方面海外疫情蔓延背景下国外生产订单回流国内,另一方面低基数抬升作用明显,一季度出口增长好于预期。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外需状况有望保持稳定,出口增长前景较好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民营企业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的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虽面临资金周转减慢、复工复产困难、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仍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展现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化危为机韧性大的硬核实力。当下,我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必须重视***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发挥领军型民营企业家的行业引领作用。

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由上至下、密集出台了800余项减负纾困政策。既有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税补贴、降低运营成本、支持稳岗就业、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但受疫情冲击相对更为严重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在后疫情时代,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亟须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完善政策机制保障。

完善的政务服务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促使企业家才能竞相迸发的重要保障。后疫情时代下,应对照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目标,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综合施策并重点突破,推动形成行政效率高效、服务管理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民营企业合理需求,坚持“企业主体、政府调控、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明晰政务服务功能定位,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面向民营企业服务项目的流程再造,规范窗口单位服务流程,推进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政务服务环境,加快实现从“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到“足不出门,也能办完事”的目标。

二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行为规范,厘清政商交往定位,疏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适时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引导党政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维系党政干部与民营企业家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确保“亲而有界、亲而有据,清而有责、清而有为”,实现“政不扰企,企不媚政”的政治生态。

三是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完善一批适应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法规文件,特别是要完善企业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惩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的力度,依法保障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同时对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行为形成法律宽容机制,打消企业创新后顾之忧,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家发展潜能。

二、疫情带来的深刻变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场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检验,更让所有国民开始重新思考健康与财富的关系。疫情终会过去,但是经济社会必将因此发生一些深刻变化。

(一)城市化发展模式或将发生变化,由都市圈取代大城市化。

过去,我国的城市化是“摊大饼”的模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在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也会暴露出抗风险能力低的弱点。由于一旦某个核心城市受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风险就容易扩散,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未来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将更加均衡,而不再仅仅依赖某个核心大城市。随着对中小城市户籍限制的放开,***、中小城市为辐射圈的都市圈将取代大城市化,实现大中小城市各有分工、协同发展。同时,疫情将催生城市变革,城市治理将更加注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将助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二)新经济对旧经济的冲击将更加明显。

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电商开始崛起,淘宝、京东等迎来了大发展。在本次疫情期间,由于足不出户,移动社交、新闻资讯、医疗服务、短视频和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行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以京东到家为例,其APP在苹果商店应用总榜(免费)上的排名自春节开始大幅前移,除夕当天还在246名的位置,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2月8日已经进入前30名之列。预计疫情结束后,人们出于安全便捷因素考虑,会更加习惯进行线上消费体验,快递柜、快递终端站点乃至“无人化超市”等事物将更加普及,将会催生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黑马。新经济取代旧经济的趋势一直都在,而疫情的出现更加强化了这一趋势。

(三)全民健康生活新观念将进一步形成,互联网健康医疗或成常态。

2003年非典之后,全社会对医疗预防工作日趋重视,促使人们健康体检意识进一步增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经过十几年发展,截止2018年底,我国体检人次达到5.6亿,市场规模实现1498亿元。就像当年非典推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并成就像淘宝等一批世界级电商企业一样,这次疫情极可能成为互联网医疗的转折点和突破点,在5G的推动下,我国有可能诞生一批世界级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服务机构。例如,本次疫情中微医、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生平台充分调动全国医生资源,为全国人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大大缓解医院的压力。未来随着5G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产生巨大变革。此次疫情事件让我们认识最深刻的是“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的免疫力,免疫力才是最强护盾”。

三、疫情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十大机遇

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是严重的,企业面临的生存威胁是现实紧迫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疫情终究只是一次性冲击,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不会产生长期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各地各部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部署要求,密集出台系列帮扶举措,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化危为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总是在外界的强烈冲击力下形成,大危机必有大机遇,甚至蕴含无限商机。严冬过后必是春天。十多年前“非典”过后,中国电子商务等一大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许多行业里,又何尝没有那场疫情逼迫的“功劳”呢?此次疫情,可能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企业家们要敏锐捕捉这些市场信号。根据近期的研究我们认为此次疫情事件可能迎来以下十大机遇:

(一)中医药迎来重振辉煌的历史时刻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西医结合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湖北省确诊患者58182人,中医药使用率达83.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可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控制肺部炎症扩散、促进炎症吸收,还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激发机体自身防御能力。继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推荐相关中成药、中药处方后,工信部发布《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医疗应急)清单》,11个中成药上榜。疫情后,大众对中医药有了重新认识和定位,中医药的研发和生产,以及涉及的整个产业链都蕴含巨大商机,迎来了重新振兴中华瑰宝的历史时刻。我省有很多驰名中外的道地药材,拥有樟帮、建昌帮等国内外知名的炮制流派及中华老字号,广大民营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振兴赣商品牌。

(二)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需求爆发点

疫情之下,医疗健康领域反应最快,也是最直接的需求爆发点。例如阿里健康、腾讯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丁香医生等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初筛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缓解线下压力,减少交叉感染,让更多人接受线上问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的互联网就医方式。线上问诊的比例从2019年的2%-4%,提高至10%左右。再加上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已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可以预见,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爆发。

(三)健康养老需求将得到极大激发

此次疫情事件中死亡人员多数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2018 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0-15 岁人口,达到2.49 亿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另外,我国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以上海为例,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比例已超过30%,北京和天津也已经超过20%。针对这一众多群体的老年人未来新的养老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将可能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未来人们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免疫力,健身、养生等服务需求显著增长。此次疫情暴露了服务个人健康的公共资源不足,广大企业家可积极投资医疗、平台养老、养生养老、大健康等百姓迫切需要的产业。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加强,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明显上升。

(四)优质农产品需求将得到激发

人们对健康安全关注度大幅上升,尤其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维护个人健康的需求会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对食品方面会对高质量和优势的农产品有更大需求,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仍较低,农业正处于从近代化农业朝现代农业全面演进阶段,在政策支持、技术赋能、资本助推的基础上,叠加疫情的冲击,现代农业将产生化学反应,整个产业将朝着多样化、优质化、服务化、标准化、智能化、商业化等趋势加快发展。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要可能带来江西从食品大省、农业大省向食品强省、农业强省的转变,江西有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五)传统产业开始拥抱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近年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对市场规模、产业配套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中国市场大、处在快速增长期,容易形成新商业模式。疫情迫使和促进许多传统企业更加重视和积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采购和销售生产资料,绝大部分厂矿、企业、公司借助数字化办公方式维持了正常办公秩序,培育了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生产资料的习惯,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既减少生产对人工的依赖,又提高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可以更适应需求变化、更低成本地调整产能。许多服务业采取非接触式的方式,如在线教学、在线培训、在线问诊、在线买菜、在线影视等。比如,线下的辅导机构受疫情较大的影响,但线上教育却得到大力推广,并且成本更低、价值更大,有利于优势教育资源的推广使用。

(六)5G 发展处于加速阶段

我国4G用户渗透率为91%,良好的用户基础已经形成,再叠加5G技术突破、政策推进等因素,5G 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应用场景将从移动互联网拓展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更多领域,能够支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释放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将带动GDP增长1.38%;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到2035年5G将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产生230万个就业机会。5G及其相关的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机遇。

(七)远程办公需求稳步提升

众多上班族如何在家办公畅通无阻、效率更高,成了各大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也给许多专注远程办公技术开***,以及远程办公工具带来商机。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等为代表的远程办公软件的推出、普及和使用率的提升,表明协同文档、在线会议、云盘以及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产品和服务,任一细分应用场景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截止2017年,美国超过80%的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远程办公也将稳步发展。

(八)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企业上云步骤加快、云计算产业的逐渐成熟、云计算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攻击形态的不断演变,我国政商对于云安全的需求将逐年上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达37.76亿元,增长45%。随着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云安全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9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达56.1亿元,增长近五成。到2021年,预计我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

(九)部门管理效能提升有待改革推进

疫情期间,湖北省某部门的物资管理和储存,从传统的分发制度转由国内领先的快递行业协助负责。这个事件表明,对于政府管理的一些平时利用率不高的机构,但在特殊情况下对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却要求达到异常高的状态,可探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借助社会力量来提高效能和节约时间。中国经济中还有不少低效率的洼地,主要问题是基础产业领域市场准入不够,缺少竞争。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都比较高。如何通过实质性的改革降低这些成本,不仅能降低制造业的成本,也能降低服务业的成本,还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成本。

(十)参与国家完善医疗物资战略储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的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资源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后勤基础,应急资源保障要能够适应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不少专家呼吁应该由国家与地方政府统一采购和各级医疗机构分购相结合,将医疗物资储备到医院、防疫等机构,长期储备物资应包括:救治设备,如负压救护车、呼吸机、人工心肺机、血气分析仪、供氧装置等;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消毒药械等。具有相关资质、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重点关注。

四、民营企业应对后疫情时期的对策建议

疫情当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挑战严峻、机遇重大,若能看准形势、找准机遇,就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迈不过去的坎,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濒临绝境。因此,企业要不等不靠,努力向内找出路,脱困求诸己,于不确定性中不断调整、不断奋斗、不断突围,先守牢基本盘,再谋划新发展。

(一)战略谋划,进行系统布局

一是企业家要有战略定力,每临大事有静气。要有清晰明确的方向感,加强对危机严重程度的研判,以此来决定应对策略。要呵护企业的“士气”,疫情期间是锻炼企业克服困难能力的机会,在共克时艰中让企业文化价值观更加明确,激励士气的手段可以多样,比如,对员工防护工作的关心和落实、通过网络与员工充分沟通、开诚布公向员工交底企业的近期困难和中远期计划等,尽一切可能不裁员。二是企业要有战略评估,建议开展“三项评估”。首先,做好业务状况评估,建议按照急迫性依次开展现金流状况评估、应收和应付账款评估、存货状况评估、资产和债务状况评估、供应链保障能力评估、市场及客户状况评估。其次,做好战略环境评估。第一时间审视疫情后变化了的战略环境,建议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从所处的细分市场到行业再到上下游,对疫情后变化的政策环境直到宏观环境进行评估,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要重点开展国际环境评估,同时还要结合业务评估开展自身资源能力分析。再次,做好管理体系评估。建议重点开展市场与客户服务体系评估、供应链与生产管理体系评估、财务与融资管理体系评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评估、风险控制体系评估、安全健康防范管理体系评估。

(二)辩证思维,强化居安思危

一是反思突发的经营危机。首先,树立危机意识。企业面临的风险时时存在,企业家必须未雨绸缪、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活下去”的生存危机意识。其次,建立危机管理机制。重点要做好会给企业“活下去”带来致命打击的预案管理。面对各种可能的危机,企业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准备,进行应有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以提前对危机进行识别、预防及准备应对,避免危机来临时企业束手无策。再次,做好危机管理工作。“活下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粮草安全。一方面,企业应保持合理的现金;另一方面,在运营中,莫要过度举债经营。二是及时开展“四项重构”。首先,业务发展重启。建议以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并在疫情过后重新获得市场份额为宗旨,以获取经营现金流、获得疫情新市场份额、提高生产和服务水平、改进生产、压缩成本为目标重启业务。其次,战略规划重构。建议企业需要认真审视,重新确定新的定位和战略目标体系,并重新建立基于新环境、新战略的经营目标分解和业绩考核体系。再次,管理体系重建。建议企业关注重建销售与客户服务体系、供应链与生产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安全健康防范管理体系和包括财务、人事等在内的其他中后台管理体系。最后,人才队伍重塑。人是企业的根本,建议把人才队伍重塑作为一项单独的重点工作来开展,包括人才队伍状况盘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构、核心人员稳定与激励体系重塑、员工关怀与企业文化体系重塑,必要时开展心理援助。

(三)抱团理念,寻求多方支持

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需要社会各界合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实现健康发展,企业家要学会借力发展,抱团共赢。一是借力政府,享受政策红利。各地各部门连续出台大量政策,都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度难关,比如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创新优化“赣服通”功能加强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若干举措》等,为江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涉及财政支持、投资拉动、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专项资金支持,税收政策及补贴,产业政策及劳资用工等方方面面,企业要研究透,找准结合点。二是抱团发展,形成上下游紧密协同。要组建有应急管理项目组长、跨部门成员的风险管理团队,确认供应商的生产产能受影响程度,比如材料是不是缺、人工是不是缺、何时复工、是否有其他大客户积压订单等,同步搜集备选材料和服务供应商市场情报,整理已有或预测订单的交付期要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尤其一些长期专注微小零部件的企业要争取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其二,要尽到社会责任,助力社会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

明年中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哪些新机遇民营企业不容错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注意到,中国官方如今在延续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同时亦强调注重需求侧改革,这意味着未来发展要更加重视瞄准人民群众的需求。

他指出,中国经济已由粗放的数量型增长转为质量效益型增长,民众消费结构和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物质层面的升级换代转向更加追求绿色、生态化消费。这样一来,需求侧便对供给侧提出相应要求。

在此背景下,贾康建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民营企业要针对自身市场,进一步做好创新供给,同时满足、对应并引领需求方面的创业创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企业要在自己面对的竞争环境综合考量之下,提高整个生产经营战略和策略组合方案的水平,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李稻葵认为,未来5至10年城镇化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之一,部分发展快速的地区将产生大量交通、教育、养老等需求。民营企业家需要认真研究中国新经济地理,搞清楚哪些地区是未来的增长点,并在这些地方发力,助力中国经济加快调整升级步伐。(完)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由用户“time小年”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5-03 14:02:45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a2/cf/57508.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a2/cf/57508.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