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仁爱——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读《持续的幸福》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仁爱——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
——读《持续的幸福》有感
*** 李某某
近一段时间,有幸拜读了马丁·塞利格曼2011年的新著《持续的幸福》,作者提出了幸福2.0理论,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主题不应该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应该是一个构建的概念。幸福2.0由5个元素构成: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积极情绪和投入是两个靠主观来评估的元素。对快乐的主观感受是现在,而对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顾。处于心流状态时,通常没有思想和感情,我们只会在回顾时说“那真好玩”或者“那真棒”。意义有主观成分,但从历史、逻辑和一致性的角度出发进行冷静客观的评判很可能会与主观的判断不同。成就往往是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称为“成就人生”。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幸福有着深刻的正面影响,并且可以独立于其他元素而被测量。爱、同情、怜悯、团队合作、自我牺牲等积极的人类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社会和人际关系。
看完了《持续的幸福》,我对教师在教育中如何获得幸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仁爱——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因为有了仁爱之心就拥有了幸福的5个元素。
我们学校地处XX区西北边陲,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人数较多,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那么,在这样一所地理位置偏远,生源条件不好的学校,我们又该如何在教育中去获取幸福呢?
我们学校所处的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唐某某,厚重而璀璨的历史文化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德所在。在生源无可挑剔、家长普遍素质不高的的农村小学,教师更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面对上课调皮捣蛋、学习不好的后进生,我们很难看到他身上或许具有的乐于助人、组织力强等优势特征,对于屡次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我们也很难看到他或许具有的语言能力强,人际交往优势等特征。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看到或谈到他们时,教师就心烦,情绪必然就不好,情绪不好了,自然幸福就无从谈起。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及时准确地识别学生具有的优良特征呢?这就需要我们更多教师系统地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学校提出的仁爱教育,把“以仁润心,用爱化人”作为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就是鼓励教师正确认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把“爱”、“包容”发展为我校教师标志性的积极情绪特征。同时,立足发扬学生的优势品德,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于是我们编写了《学生成长素质评价手册》,每学期期末,将从“身体健康”、“艺术修养”、“心理品质”、“学业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引导老师转变育人观念,多关注学生的积极方面,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当你用爱心谆谆教导学生的时候,你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你是幸福的;当看到你曾帮助过的孩子,学习(习惯)取得进步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成就感,你是幸福的;当你组织活动,得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大力支持,使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爱、包容之心,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幸福将无处不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仁爱——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读《持续的幸福》有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仁爱——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读《持续的幸福》有感由用户“cici_02”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