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白,墙外阳光正好德育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白,墙外阳光正好
*_**学 文某某
2016年9月1日,XX沙洲。白XX的风吹散了夏日的燥热,干瘦的大爷在报名的人群里大声喊:“老师,我的娃儿就交给你了,他不听话,你就使劲揍。”我一边笑着答:“没问题,帮你揍。”一边从报名册上抬起头,看见躲在大爷背后的男孩子,满脸通红。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害羞。
是真的害羞。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被叫起来的时候脸都红到脖子根,支支吾吾半天,眼睛都不敢抬起来,以至于英语老师后来打趣道:“那个皮肤吧,白里透红,比女娃儿还好;那个胆子吧,一叫就怕,比蚂蚁还小。”又不是一直害羞。班上的学生说课后的他是活泼的,喜欢开玩笑,喜欢讲故事;体育课的他是积极的,喜欢打篮球,喜欢跳高。这样的男孩子很常见,在老师面前羞涩,在同龄人面前真实。
直到八年级上册的那个冬天,两个男孩子突然来找我,说他割手臂了。听到时有点蒙,上周才听说他写了两首打油诗,得了个“诗人”的名号,大家叫他“李白”,我也跟着叫“小白”,他还为此得意洋洋了许久。怎么会割手呢?两个男孩子相互看了看:“其实不是第一次了,我们全班都知道。我们觉得为了他好,还是应该告诉你。”
我在早操后的操场上捞起了他的袖子:左手手腕上有长短不一的五条印子,刚刚开始结痂,还能看到血丝。那五道印子下面,覆盖着好几个“x”,已经脱痂泛白了。突然有些不知所措,这是我当老师第七年,第一次碰到自残的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样伤痕累累的手。他得用多大的力气,得下多大的决心?“为什么呢?”我听见自己问。他慢慢把自己的手缩回去,飞快地放下袖子,捏着袖口,紧紧的:“没事的,老师。难过的时候割几下,疼过就好了。”我愣了许久,我该怎么安慰他,怎么开导他?“你先回去想一想,老师等你主动告诉我,好吧?”我几乎是匆匆结束了这次谈话。
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但家里人都尽量减少离异对他的伤害。妈妈再婚,有了自己的小女儿,仍然在每年寒暑假接他去一起生活一起过节;父亲担心再婚的妻子对他不好,至今对家里的介绍置之不理,全心全意培养他,教他打篮球、下象棋,努力挣钱供他读书;爷爷奶奶专门在家照顾他,年近七十,却从不缺席学校的家长会和各类活动。那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直到周日晚自习,我收到他的信,从两页密密麻麻的作业本子纸里读出了他矛盾复杂的爱恨情仇。对于在自己6岁时就离婚离开的妈妈,是“爱而不得”。在一次次寒暑假客气又小心的共同生活里,他慢慢地明白,妈妈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仍然渴望靠近她,甚至将自己的压岁钱拿给妈妈买妹妹的奶粉。对于一直将自己视作全部的爸爸,是“爱恨交织”。他明白爸爸的所有牺牲和努力,可是,太沉重了,沉重到他觉得成绩一般的自己承受不住这份希望。对于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是“爱在难言”。如果不是自己,他们早就去大伯家里养老了。这份愧疚让他不知道怎么面对每周丰盛的饭菜,从不缺席的零花钱和问候。
这是个14岁的乡村男孩子,一个平时作文600字都要绞尽脑汁的男孩子,却用2000多字给我写了一个长长的故事,是我过去6年,从未遇到的故事,让我心惊胆战。他说:“我就等家里人说我、打我,我就可以留下纸条,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了。”他说:“请你帮助我,我现在已经活不下去了,我真的不行了。”……
当晚,我给他爸爸打了电话,把那封信告诉了他。印象中,这位父亲沉默寡言,但极具才华,爱读小说,爱吹笛拉二胡,爱打篮球。他告诉我自从离婚就把儿子当成自己的一切,给他最好的,怕他受委屈,所以不再婚。但从没想过,儿子如此渴望一个妈妈。没有想过,年节时看到的活泼的儿子竟然有了自残甚至自杀的想法。近两个小时的交流,爸爸没错,儿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因为我找到新的起点,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阳光,更好……”
现在,依旧时不时收到他的信息,有时是简单地问候,有时是有趣的分享。我也始终忘不了那两封长长的信,忘不了他爸爸那声哽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老师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而我们,是否在繁杂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更多关注孩子眼里的期盼,读懂他们的所思所虑呢?我们的爸爸妈妈们,能不能更多关注孩子内心的孤单,多一些陪伴呢?我相信,如果用更多的理性和慎重,尊重和信任,理解和耐心,便能推倒小白们自封的高墙,带他们看墙外,阳光正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小白,墙外阳光正好德育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白,墙外阳光正好德育案例由用户“阿芸呀”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