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相关复习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考点1: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 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学生实现社会 化发展的重要场所。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单选)
(一)班集体形成阶段
1、 组建阶段
这一时期班级开始组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性,不能离开班主任的监督独立地执行要求。
2、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师生和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组织功能比较健全,班级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开始从直接指导班级活动过渡到向班集体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3、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热爱、关心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已逐步成为了教育主体,能够自主开展集体活动。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单+简)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良好班风的培养(简某某、材料)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正确的舆论首先来自班主任的引导。
2、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模仿性强,对榜样的学习可以在班级内形成共同的心理氛围。
3、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黑板报、专栏、班级日志等形式,宣传主流的价值观念。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通过对各科教学和家庭教育渗透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正确舆论形成的重要助力。
三、班级管理(单+简)
(一)概念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作用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模式
1、常规管理
最常用的手段,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
2、平行管理
代表人物:[苏]马卡连某某
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 通过对个人的管理去影响集体。
3、民主管理
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制度的前提下,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方法。
4、目标管理
指班主任与学生确立一个共同的班级总体目标,以此推动班级管理的方法。
(四)班级管理原则
1、方向性原则——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2、全面管理原则——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自主参与原则——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4、教管结合原则——教育管理两手抓
5、全员激励原则——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6、平行管理原则——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马卡连某某)
(五)班级管理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情景感染法
4、规范制约法
5、舆论影响法
6、心理疏导法
7、行为训练法
(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班主任管理方式偏于专断
常见的班主任类型(师生关系类型):
(1) 专制型
特点: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
影响:学生消极性、依赖性显著,教师在场时学习效果更好
(2) 放任型
特点: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无意组织班级活动
影响:学生组织纪律差,谁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3) 民主型
特点:视学生是平等的人,关心爱护学生等
影响:学生行为较稳定,自主积极行为增多,教师不在场时学习效果更好
2、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性低
(七)班级突发事件类型
1、常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为:
1、个人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个人的特长、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独立地进行
的各种活动。
2、小组活动
这是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小组人数依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匹配情况而定。
3、群众性活动
规模较大,通常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或者校际联
合活动。
五、课外活动的意义(简某某)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六、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简某某)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相关复习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相关复习资料由用户“Xplastic”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