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维度
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技
术
素
养
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 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5. 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计
划
与
准
备
6.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6.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
7. 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7. 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
8.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
8. 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9. 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
9. 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
10.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
10.确保学生便捷、安全地访问网络和利用资源。
11.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
11.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
组
织
与
管
理
12.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12.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由用户“wangjin78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