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XX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XX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以下为《XX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智慧园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

目录

1 方案概况 1

1.1 建设背景 1

1.2 编制依据 1

1.2.1 法律法规 2

1.2.2 国家标准 3

1.2.3 行业标准 4

2 建设思路与目标 5

2.1 指导思想 5

2.2 基本原则 6

2.3 工作目标 8

3 总体规划与设计 8

3.1 系统架构 9

3.2 技术要求 11

3.3 信息安全要求 12

4 风险源调查与识别 12

4.1 风险识别的内容 13

4.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 13

4.3 环境敏感点识别 13

5 建设任务与内容 14

5.1 园区环境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 14

5.1.1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15

5.1.2 仪器设备布点布设 16

5.1.3 数据收集与传输 17

5.2 园区数据资源中心 17

5.2.1 园区基础数据库管理 18

5.2.2 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 18

5.2.3 数据接口管理 19

5.3 园区安环一体化平台 20

5.3.1 园区一张图展示子系统 20

5.3.2 三维模型可视化子系统 21

5.3.3 实时监控子系统 21

5.3.4 重大风险源监测分析子系统 22

5.3.5 园区应急响应子系统 22

5.3.6 预防预警子系统 23

5.3.7 园区安防子系统 23

5.3.8 融合通讯子系统 23

5.3.9 辅助决策子系统 24

5.3.10 大数据分析子系统 24

5.3.11 信息公开子系统 25

5.3.12 移动终端APP 25

5.4 项目组织实施 26

5.4.1 项目组织 26

5.4.2 项目管理制度 26

5.4.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6

5.5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27

5.5.1 经济效益分析 27

5.5.2 社会效益分析 28

方案概况

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政.和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化工园区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包括石化化工产业集中的各类XX区、产业园区(基地)、XX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专业化工园区和由各级政府依法设置的化工生产单位集中区,具有化学储罐多、种类繁杂、生态环境脆弱,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存在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可能性,且潜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园区内数量较多的重大危险源如果发生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会对人类健康和周边环境构成巨大风险。

编制依据

化工园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按照国家颁布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依据进行设计,保证系统功能紧跟国家、省环保部门的步伐,包括国家环保部、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技术规范、软件编码规范、协议规范等。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12〕14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4〕95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15〕6号)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关于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9】11号)

《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

《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

国家标准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

《计算机信息平XX全》(GA216.1-1999)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平台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平台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

《视频安防监控平台技术要求》(GA/T367-2001)

《工业电视平台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2009)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7009-2013)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平台技术规范》(AQ9003-2008)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平台技术规范》(AQ9003.3-2008)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GB/T25483-2010)

《企业信息化平台集成实施指南》(GB/T26327-2010)

《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规范》(GB/T26335-2010)

《企业现场管理准则》(GB/T29590-2013)

行业标准

《XX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GB/T 31088-2014)

《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519-1990)》

《行业类生态XX区标准》(HJ/T273-2006)

《综合类生态XX区标准》(HJ274-2009)

《静脉产业类生态XX区标准》(HJ/T275-200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建设思路与目标

指导思想

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平台建设是提高园区环境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能为园区的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安全生产监督及应急救援指挥业务的快速、准确运行提供根本保障,是实现园区污染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援信息互通、互联的必要手段,也是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保障。为了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系统性安全生产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监测和自动预警、园区环境和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监控和和预警,不断提升安全监管和环境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园区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安.大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运用3D、物联网、5G、AI智能分析、大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GIS的1:1三维实景仿真模拟系统。

(一)摸清底数,科学防范。建立可靠、可行的技术方法,系统排查园区环境事件风险源、高风险物质、区域敏感保护目标,为园区建立起长效的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及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二)动态监控,风险可控。针对园区企业分布情况、结合区域气象条件,建立起布点科学、设备完备的监测监控网络,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事件,并借助科学的预警阈值和快速分析结果及时预警。

(三)应急响应、平战结合。科学衔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数字化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应急响应和决策支持,及时有效地处置园区环境污染事件。同时,能实现对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控,实现“平战结合”。

(四)公众监督、环境友好。做好企业信息公开工作,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化、透明化、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与人民群众感知相一致,践行监测为民理念,加强厂群了解,化解厂群矛盾。

基本原则

(一)统筹设计,业务导向。围绕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统筹规划和设计平台的建设内容、规模、架构、周期和预算等,统筹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和IT平台资源,以业务为导向,创新推进管理创和.新模式创新,***,推动平台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二)健全规范,保障安全。建立平台发展和运维工作机制,健全相关数据和系统的开发、集成和更新标准规范,保障平台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强化平台智能运维和资产管理,保障平台的可靠性。

(三)整合资源,充分利旧。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充分补足、盘活、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做到资源共下行,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充分发挥园区监测网络的整体效能。

(四)科学实施,重点推进。平台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实施,重点推进。着重构建核心系统、逐步完善支撑性系统、全面完善监测网络,聚焦园区日常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和应急业务的应用,实现生态园区的目标。

(五)经济实用,注重成效。按照实用性、经济型原则,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平台既能满足现有环境管理需要,又能满足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平台建设成效,服务园区管理需求。

工作目标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安全”、“环保”、“绿色”、“智能”、“高效”、“和谐”的发展方向,通过先进的物联感知体系,环境监测监控体系,配合环境信息化系统,根据需要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构建“广泛感知、海量聚集、智能处理、及时响应”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监控与预测预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实现“动态监控、科学预测、预警防范、应急响应”为目标,建立污染物实时监测监控,实现重大污染源的监管,实现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的全过程监管,安.建.成全环保一流、绿色、智能、高效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安监、环保、应急等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园区环境质量管理和应急决策指挥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的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科学的防范和妥善的处理各类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

总体规划与设计

平台建设以安全为主题,结合化工园区产业结构、产业链特点、安全风险类型等实际情况,坚持统筹规划、实用为主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硬件环境进行软件开发和应用,打造一个软件技术先进、运行安全、稳定性强的信息平台;整套平台便于操作、易学易用、便于维护;采取平台化设计开发,增强平台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平台开发及后续开发周期短、见效快;平台分级授权、分级管理,确保信息数据安全。

系统架构

全面整合园区信息化资源,以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为目的建设集中在线管理平台,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集中信息管理平台。

系统利用数据采集设备,依托专线/互联网/VPN采集企业的在线监测监控数据。

/

前端感知包括化工园区各项目在线感知设备,通过感知设备对园区各项因子的监测进而监测园区的污染情况,前端感知设施包括污水监测、地下水监测、污染源监测、废气监测、视频监测、特征污染物等。

基础设施包括两个部分,传输网络和基础硬件设施。传输网络包括公用电缆、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专用网络等;基础硬件设施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边界安全网关等设施。

业务支撑主要是为园区集中在线管理平台提供业务支撑,包括数据支撑、接口支撑、组件支撑等几个部分;主要有字典服务、GIS服务、报表服务、分析模块、数据建模、统一门户、数据挖掘分析等内容。

业务应用包括园区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和园区环境在线监测监控及预警系统。

智能展示分四个部分,应急、环保、安全,通过大屏幕、桌面终端、便携工作终端和移动通信设备等载体,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展示监管监察、应急指挥与社会公共服务应用,实现服务与应用的便捷访问和数据可视化展现。

分为信息安全和平台运维两部分,为软硬件设备设施和应用平台提供统一的信息安全与平台运维服务。

按照“平台性、协调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编制和发布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应用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等类别的标准规范,形安.成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与运维管理。

技术要求

(1)平台搭建结合GIS地图及化工产业园各产业区域特色及空间分布状况,实现化工产业园及监控范围内1:1高精度仿真3D建模。

(2)通过平台“一张图”,可直观的展示目前园区存在的风险单元、排污单元、应急资源、救援物资、周边环境的基本信息及分布位置,并进行存储、查询、统计及动态管理。

(3)平台应具备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数据处理、应急响应、信息发布等功能。

(4)平台系统应能直观展示化工产业园和企业危险单元、风险源、监测站点/装置、应急资源与设施以及周边环境等的基本信息与分布位置,并具备存储、查询、统计、动态数据展示、对象分布与识别、搜索、定位、二三维地图切换等功能。

(5)平台应同时支持在线和离线工作模式。GIS地图操作时无延迟感。

(6)平台在同一时刻处理的数据最大用户并发数≥10000个,数据存储容量≥100TB。

(7)平台生态环境数据元及生态环境数据共享等应符合省相关生态环境技术规范要求,预留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数据接口。

信息安全要求

系统应用需满足网络安全建设要求,具备完整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系统外部成员非法入侵、病毒传播、系统被篡改、SQL注入等安全漏洞,且具有有效的、合理的权限管理机制及日志管理机制。涉及敏感信息的业务进行安全加强措施,以保证其通讯、操作和存贮的安全保密性、完整性。

风险源调查与识别

园区环境安全风险调查基于现场调研、参考园区及各企业提供的备案资料(环评、安某某、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以企业为单位对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环境敏感点、环境安全风险等进行分析识别,全面分析并筛选园区各企业基础原料、中间体、产品、风险因子、监测技术、相关规范、园区产业现状与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筛选园区企业重点监控因子,并最终确定园区的环境安全风险预警因子。

风险识别的内容

(1)物质危险性识别

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等。

(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等。

(3)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

包括分析危险物质特性及可能的风险类型,识别危险物质影响环境的途径,分析可能影响的环境目标。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环境敏感点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确定环境敏感目标。园区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包括下列区域: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任务与内容

园区环境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

建设覆盖园区企业厂区内部、厂界、园区环境、园区周边等全域,安全环保全要素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环保数据监测、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点、线、面”多层次的立体监测网,通过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识别园区环境风险物质的排放源头,进行“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精细化的园区管理,说清XX区环境风险物质产生、迁移路径、扩散规律及时空分布特点。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1)评价范围确定原则

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代替 HJ 2.2-2008)确定。一级、二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5km;三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km。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项目一级、二级评价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不低于200m;三级评价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100m。当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预测到达距离超出评价范围时,应根据预测到达距离进一步调整评价范围。

(2)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确定。

(3)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确定。

(4)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应根据敏感目标分布情况、事故后果预测可能对环境生产危害的范围等综合确定。项目周边所在区域,评价范围外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环境敏感目标,评价范围需延伸至所关心的目标。

仪器设备布点布设

大气智能监测

根据大气污染传输规律,从源、边界、受影响区域三个层面,选择重点区域设点监控。监测因子的筛选根据管理要求,按照以人为本本的原则,将恶臭类、异味类和有毒有害类作为优控污染物筛选原则,根据污染物的社会影响、排放量、检出频次、污染浓度、风险程度和毒性,确定园区的优控污染因子。

智能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客观记录水质状况、评价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的过程。通过组合运用视频、小型水质监测设备、微型水质监测设备、流量监测、雨污管网监测等手段,形成覆盖面广、上下协同的水环境感知网络。

噪声环境监测

噪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的点位布设原则应当与功能区噪声监测的性质保持统一性。监测点位布设优选地理位置、声源分布有代表性,声级变化相对稳定,与该类测点噪声均值相近的点位。

包括园区主要功能区噪声监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敏感点噪声监测等,主要监测瞬时声级、等效声级和、统计声级等。

数据收集与传输

***节点,***有传感器节点、视频节点和终端节点的管理,采集和汇总所有传感器和视频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传输通道和控制指令传输通道,实现数据和视频的汇总上传和控制指令的上传下达,且具有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对监测数据进行初步智能分析,建立报警逻辑,构建物联网分布式计算能力,是建立“点、面、面”全方位物联网的必备设备,能有效提高物联网的健壮性。

数据传输用于现场数据预警记录传输单元政.和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实时、定时或事件触发型的双向通讯,能够和管委会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对接,将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数据进行转发、上传,以便于应急救援平台进行联动。

园区数据资源中心

***,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整合,全面汇聚危化品基础信息、事故案例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园区基础信息(企业、人员、应急预案、应急资源、车辆、制度、安全培训、公共设施、监测网络等),为园区应用提供标准的一体化数据服务,实现园区环境、安全、应急、公共设施数据的统一存储、统一检索、统一应用、统一展示,消除数据“孤岛”,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

/

园区基础数据库管理

平台基础数据库包括企业信息库、危险化学品基础信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特别是对人民生命的保护所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则更加巨大。

社会效益分析

面对现阶段依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势,项目建成将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监测、强化监督执法、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整个园区安全稳定等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电子政务信息化手段,创安.新全监管监察的方式方法,强化对高危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等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效能,实现监管监察业务信息化、事故预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够迅速改变传统的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对重安.大全生产隐患的综合治理实行动态跟踪监督,进一步提安.高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效能,提高园区的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能力。

2、平台的建设能够针对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建立起布点科学、设备完备的监测监控网络,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实时观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事件,并借助科学的预警阈值和快速模拟分析结果及时预警。

3、进一步加强纵横向信息沟通,面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防范和应急救援现场,更容易做到资源共享,联动指挥,合理处置。有效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XX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由用户“自己托”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9-06 06:20:18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1/c9/105153.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71/c9/105153.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