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的扩散现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特点。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第一课,是学习内能知识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感悟到一些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物质的构成;第二阶段通过实验认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第三阶段认识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第四阶段了解物质三态的分子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生活实例来解释所学知识,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化STS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
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转换法:转换法是指设法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化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如本节中将看不见的气体分子运动转换成宏观的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颜色的变化,将液体分子运动转换成宏观的硫酸铜溶液与水颜色的变化。
教具、学具
学生:每组烧杯两个、适量冷水、热水、香水。
教师:玻璃瓶两个、二氧化氮气体、铅柱、钩码、花露水、空气清新剂、弹簧和乒乓球。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物质的三态指 、 、 。其中 、
具有流动性。
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春暖花开的生活场景,再通过教师的描述和提问进行,具体过程如下:
多媒体画面:多媒体上展示春暖花开的图片。
师: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桃花,像一个可爱、貌美的姑娘,在枝头上动人地微笑着,散发出缕缕幽香,招引一群群蝴蝶的阵阵追逐,翩翩的舞姿是它们欢乐的颂歌。花香是如何传给蝴蝶的呢?
师:在古希腊有一位学者叫德谟克利特,他猜想: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我们闻到花香,就是因为有花的“原子”飘到我们的鼻子里。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子有哪些规律。
讲授新课
一、物质的构成
1.自学教材第2页“物质的构成”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2)分子非常小,到底多么小呢?
(3)人们用肉眼能否看到分子?
2.检查自学情况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
10
?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这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只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分子、原子。
3.观察教材图13.1-1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教师补充实例证明分子之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一个物体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力
答案:B
5.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 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 。
答案: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板书设计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固、液、气三态的特征。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由用户“小朵朵粉红控”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