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进中举》公开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范进中举(公开课)
课前预习准备:
作者介绍
白话文字词注解
如今的中考高考,为了选拔人才。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吗?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在明朝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某某。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某某。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考中的称贡士。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出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某某,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
今天我们学习就学习一篇关于科举制度的故事——《范进中举》。预习了这篇白话文小说,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吗?
范进因中举发疯的经过。(板书:疯)
3、具体描绘范进发疯的场景在第几小节?出示第5节,大家一起读读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幅画面带给你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预设答案:可笑 可怜 可悲
4、可笑吗?可悲。为什么呢?(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
师总结:画面感十足可笑,细节描写,勾画出他亦痴亦狂的丑态,把他醉心功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入木三分刻画出来。
可悲在内心和外形的矛盾:但在外形上,胜利了却以如同落汤鸡样的可笑的形象出现,是强烈的讽刺。
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5、可悲的事用可笑的细节描写画面,达到讽刺意味。(板书:讽刺 写实性的细节描写)
(投影)《范进中举》选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来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压迫。
6、(投影)鲁迅评价这部书——
7、还有哪些画面内容让你觉得很可笑,颇有讽刺的意味?(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
(1)范进:细节描写、前后对比(科举制度的奴才)
先前唯唯诺诺,百无一用,科举考试的奴才;后来摇身一变,圆滑世故,成了新贵。
(2)胡某某:前倨后恭、欺贫爱富、
a、前后对比:
言(称呼、长相)行(提的礼物)庸俗势利、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自高自大
b、夸张的戏剧情节:“一路替他扯了几十回。”细节上的夸张、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对范进畏惧、巴结的奴性。(一记耳光鞭挞了他丑恶的灵魂)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一记嘴巴,表达了作者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从而深化了主题。
8、小结: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通过讽刺性的细节描写、人物前后的对比、夸张的戏剧情节等表现形式,深刻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的世态炎凉。
9、我想用一副对联概括范进的遭遇再合适不过。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亲近戚,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成,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横批:世态炎凉 冷暖自知
范进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不应该失掉自我的灵魂,而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范进中举》公开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范进中举》公开课由用户“傻爱吃”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