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XX市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市2019——2020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像范蠡、吕不韦这样“资累巨万”的大商人,而且农民和城市平民也参与工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
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 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5.汉武帝时,重用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共议军国大事;东汉光武帝“虽置三公(司徒、司空、太尉),事归台阁(尚书台)”,尚书台官位低微,职权却较大。这说明两汉时期
A.中枢机构出现重大调整 B.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分权制衡体制逐步形成 D.政府决策渐趋集中
26.“仁”是儒家追求的道德至高境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程某某则提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认为人只有把万事万物之理与自身合而为一,才能真正体会到“万物一体”的仁者之乐。据此可知,程某某
A.否定了孔子对仁的认知 B.追求宇宙秩序与道德规范的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继承了汉代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27.明清时期,江南的XX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而积产量大大提高,达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这说明XX地区
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 B.***
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 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8.有学者认为,在中国人心目中本无所谓“中学”,也不存在对应的“中学”之“体用” 问题。因此,在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这一思想体系中,“中体”虽置于“西用”之前,但从其产生的历史看,“中体”实在“西用”之后。这反映了当时
A.学习西方已经成为时代要求 B.学习西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国人对中西文化的两难选择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互妥协
29.有资料显示,19世纪70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80余种,1894年增至200余种,到1910年出口达100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33种。其中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 B.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
C.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D.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30.1933年春,***。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某某,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A.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
C.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
31.据统计,195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5%,但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只有500多市斤,而同年苏联平均每人每年却有1300多市斤。1953年,粮食购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说明当时
A.农民土地问题尚未解决 B.生产方式落后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
C.土地买卖现象十分严重 D.粮食统销政策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32.《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出卖其子三次就会丧失家父权;后来法律又规定严禁买卖子女,禁止将子女作为人质扣押给债权人,违者对债权人处以流刑。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野蛮落后的基本特征 B.维护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C.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 D.受到了伦理观念的影响
33.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较为完备的防疫体制为其他国家的防疫斗争提供了借鉴;
(任意三点可得5分)
但是,家庭隔离缺乏救济措施,死亡率较高(或缺乏人道)。(2分)
46.(1)措施:整顿吏治,起用维新志士;
兴办近代企业;
设立学堂,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倡导变法;
引进西方武器,训练新军。(每点2分,共8分)
(2)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康梁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每点2分,任意三点7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XX市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XX市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由用户“冷雨冰菊537”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