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物学知识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一般能运动,但运动不是生物的必备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
.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1)观察 2)提出问题 3)假说 4)预测 5)检验
.五界系统 1)植物界 2)动物界 3)真菌界 4)原核生物界 5)原生生物界
.生物体内最主要的4中原子是:H、C、N、O
2.蛋白质由20种天然氨基酸构成,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各种α-氨基酸以一定的比例、按一定的顺序,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肽链;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一条多肽链借助氢键沿一维方向上的走向和周期性的排布方式,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片两种代表形式
.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功能:膜蛋白;收缩功能:肌动蛋白;防御功能:抗体;信号功能:激素;贮藏功能:乳清蛋白;转运功能:血红蛋白;催化功能:酶
3.核酸的结构:DNA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通常呈单链结构。
.核酸的分类:核酸大分子可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核酸的种类与结构:
1)DNA与 RNA的基本结构单位,组成成分
2)DNA一级、二级、三级结构
3)DNA书写的方向
4)RNA的种类(mRNA,rRNA,tRNA)
5)RNA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
核酸的功能:
核酸在生物体内主要与蛋白质合成核蛋白存在,它既是蛋白质生物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又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们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的结构决定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特结.定构,并保证这种遗传特性传给下一代。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它们是以DNA为模板而形成的,并且直接参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因此,DNA是RNA的模板,而RNA又是蛋白质的模板。存在于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就是这样由DNA传递给RNA,再传递给蛋白质。通过DNA 复制,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正因为有这样的功能,人们把核酸誉为“生命之源”和“生命之本”。
4.三种最常见的多糖是:淀粉、纤维素、糖原
.糖的功能:"供给热能","构成体组织的重要组织","合成糖原,贮存能量","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节约蛋白质","促进肠蠕动和排空"
5.脂的功能:提供能量 构成人体成分 维持体温正常 保护脏器作用 内分泌作用 提供必需脂肪酸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 增加饱腹感 改善食物感官性状
6.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微体、细胞骨架、鞭毛、纤毛、中心粒、细胞壁、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对比
原核细胞的结构:
.原核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拟核区
.原核细胞的染色体为环形 DNA分子,卷曲在拟核区
.原核细胞至少有一个拟核区,有的甚至有两个以上的拟核
.原核细胞中没有膜包被的细胞器,但是有大量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骨架
.原核细胞有质膜,和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定位在质膜上
.大多数细菌具有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合成)构成
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主要定位场所
.核被膜:双层膜,具有核孔
.核纤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与中间纤维属于同一家族。为核被膜提供支持,染色质的附着位点
.核孔复合物:大分子的进出通道
.染色体/染色质:DNA与蛋白的复合物
.核基质:蛋白质的网架结构
.核仁:rRNA合成及核糖装配场所
.核质:蛋白溶液
.某些原核细胞外具有荚膜,起到保护作用
.某些细菌具有细胞附属结构,如纤毛和鞭毛,起到运动功能
7.细胞内膜系统与细胞器:
.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分泌泡、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狭义的内膜系统)
.细胞器是细胞内特定的功能结构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膜围成的,另一类是没有膜包围的。但并非所有膜包被的细胞器都属于内膜系统
代表性细胞器的功能:
.内质网: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状腔,与核膜间隙相通。多功能的膜,是蛋白质生产加工基地 1)滑面内质网:脂质的合成与糖类代谢的场所 2)粗面内质网:分泌蛋白与膜蛋白合成的场所,并且是蛋白的糖基化、折叠与装配的场所
.核糖体(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蛋白体,无膜包被):合成细胞的蛋白质
1)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质蛋白;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过氧化物酶体蛋白,核蛋白
2)结合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蛋白
.高尔基体:单层膜包被,负责细胞产物的后加工(多肽的糖基化和酶解),分选和运输
.溶酶体:单层膜,负责降解的细胞器,含有 60多种酸性水解多糖、脂肪、磷脂、核酸和蛋白的酶;除少数细胞如哺乳类红细胞外,各种动物细胞都有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两类
.液泡:单层膜,原生动物的食物泡,植物的液泡,存储,保护,维持细胞形态等功能
.细胞主要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半自主复制细胞器:部分蛋白质由自身 DNA编码,均为双层膜)
1)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
2)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过氧化物酶体:单层膜,多功能的耗氧细胞器,过氧化氢产生及分解的场所,具有分解脂肪酸的功能
.乙醛酸循环体:单层膜,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将储存的脂肪转化为糖
.质体: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白色体根据所含物质分为造淀粉体、造蛋白体和油质体。本质上讲,叶绿体也是有色体
细胞骨架
.由微管、微丝、中等纤维三种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
.功能:形态构建,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迁移,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
.微管:中空管装结构,外壁由 13个微管蛋白排列形成,外径 25nm,包括 α及 β微管蛋白,起到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迁移、染色体迁移、细胞器迁移的功能
.微丝:两条缠绕的微丝蛋白链形成,直径 7nm,由微丝蛋白构成,起到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变形、肌肉收缩、胞质环流、细胞迁移、细胞分裂的功能
.中等纤维:纤维蛋白超螺旋化形成,直径 8-12nm,包括角蛋白等,依细胞类型而不同,起到维持细胞形态,核及某些细胞器的锚定的功能
关于鞭毛和纤毛:都是细胞表面的附属物,功能是运动,基本结构相同,成分都是微管,区别在于长度和数量,鞭毛长而少,纤毛短而多
7.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包围在细胞质外围的一层界膜叫质膜
.将细胞质与外环境分隔开构成一道特殊屏障,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独立而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及信号传导
.细胞内由膜构成的结构其成分基本相近,因此又把细胞中的所有膜统称为生物膜
.透镜下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厚度在 8-10nm之间
.主要由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糖类分子以非共价键形式连接而成,脂类分子排列成连续的脂双层(极性头部在两侧,非极性尾部在中间),组成膜的基本结构。
8.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细胞呼吸(生物氧化)主要是指有机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在活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一些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并生成 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如慢跑,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葡萄糖并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和无氧呼吸(如快跑,细胞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酿酒,产生酒精)
细胞呼吸分三个阶段:糖酵解(细胞质),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
8.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特点:各物质代谢相互联系、受到很多物质的调节、ATP是能量通用货币。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
做新陈代谢
9.物质的跨膜转运:
物质的过膜运输和生物膜的结构及选择透性有关
根据运输的物质的分子大小,可以分为两大类:小分子物质的过膜运输,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过膜运输;
小分子物质的过膜运输,分为两类: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物质的过膜运输,根据物质进入还是离开细胞,分为胞吞和胞吐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分子由浓度较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较低的一侧转运,不需要提供能量
根据是否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被动运输可以分为两类:1)自由扩散:不需膜蛋白的协助,转运速率取决于被转运分子的大小与极性,常见的如水分子,氧分子 2)易化扩散: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转运的速率和特异性极高,如小肠上皮细胞里的葡萄糖离开上皮细胞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分子由浓度较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转运,需要提供能量,需要蛋白载体
.根据消耗能量的方式,主动运输可以分为两类: 1)直接消耗能量,如 Na-K泵,质子泵 2)间接消耗能量,如协同运输(协同转运):由钠 -钾离子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逆浓度梯度,间接耗能所完成的主动运输,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过膜运输:
1.胞吞作用:
1)吞噬作用:吞大的固体颗粒
2)胞饮作用:吞的溶液或极细颗粒
3)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一些特殊分子的运输,如低密度脂蛋白
2.胞吐作用
10.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得到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可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事件: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器的分离
.前中期事件:核被膜的解某某、纺锤体微管寻找染色体,动粒与微管末端稳结.定合、纺锤体中心向细胞两极移动
.中期事件: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事件:染色体分离为染色单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事件:染色体到达细胞两级、核膜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
.细胞质分裂事件:细胞分割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器分配进入子细胞
.纺锤体是由成束的微管形成的,分为星体微管(中心粒微管)、动力微管和极微管,这些微管与中心体一起构成有丝分裂器
.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通过收缩环的收缩实现,收缩环主要由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微丝)组成。
减数分裂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维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减数分裂:
.子细胞较之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分裂过程,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
.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由二倍体减少为单某某
.减数分裂 I: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包括前期 I、中期 I、后期 I、末期 I(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 II: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维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前期I较为复杂,又可细分为五个时期:
.细线期:出现细长如线的染色体,两条染色单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侧向靠拢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二价体(四分体)
.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联会复合体形成,四条染色体单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
.双线期:联会了的二价体虽因非姊妹染色体相互排斥而松懈,但仍被一、二个至几个交叉结联结在一起,交叉是非姊妹染色体间某些片段在粗线期发生交换的结果
.浓缩期(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粗短,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细胞分化:同一种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 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
11.植物细胞两极处纺锤丝消失,中间微管保留,并数量增加,形成膜体,高尔基体囊泡沿微管转运到膜体中间,融合形成细胞板,囊泡的内含物形成初生壁和中胶层,囊泡膜形成质膜,融合留下的管道形成胞间连丝。
1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包括:
1)光反应:由光所引起的一系列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片层中
2)碳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活跃的化学能 ATP和 NADPH,固定 CO2 生成糖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光反应又分为两个阶段: 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原初反
应结果是产生了高能电子推动着光合膜上的电子传递)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
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又称卡尔文循环:碳以 CO2的形态进入并以糖的形态离开
C3循环分为三个阶段:CO2的固定,还原反应(三磷酸甘油酸转变为三磷酸甘油醛),核酮糖二磷酸(RuBp)的再生
光呼吸:
光呼吸指的是植物在光照下,在光合作用的同时发生的吸收氧气,释放 CO2的呼吸
.光呼吸的主要过程是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重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自于叶绿体。
.乙醇酸在过氧化物酶体被氧化后,产物进入线粒体,在这里释放 CO2
.光呼吸的强度大致和光的强度成正比
.光呼吸和光合作用紧密相连,它不同于细胞呼吸,虽然使有机物分解产生 CO2,但是不产生 ATP
13.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是反馈:
.反馈:将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方式和路径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的一部分,这个作用过程叫反馈 ,分为两种: 1)负反馈:一个系统的输出增加的信息传动到敏感元件引起系统的输出减少,如体温的调节 2)正反馈:一个系统的输出增加的信息传送到敏感元件引起输出的的增加,如催产素的分泌
内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特点是其理化特性及其组成分的数量和性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为细胞提供一适宜 的生活环境,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14.消化:把摄入的食物经过机械作用粉碎和化学作用分解,最后成为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15.营养素的组成与功能:
.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
.营养素包括:水、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
.人体和动物需要的能量,是由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提供的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其次是脂肪,再次是蛋白质
.通过生物氧化过程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储存在 ATP中,给细胞内各种反应提供能量;其它不能储存的就以热能形式散发,维持体温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
16..糖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和脂质都是构建身体所必须的
脂类富含热能,是产热能最高的热源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供给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17.维生素是人体代谢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不参加组织构成也不供给热能
无机盐参与体内重要化合物组成,参与机体重要生命活动,维持渗透压,调节 pH
维生素的缺乏症:
.B1: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
.B2:舌炎,口腔溃疡、口臭、口角炎等症状
.B6:皮炎,抗体系统损伤
.叶某某:贫血
.B12:恶性贫血
.C:坏血症,牙龈紫肿易某某
.A:皮肤角质化,干眼症,夜盲
.D:软骨症
.E:雄性不育,红细胞破坏导致贫血
.K:出血,血液凝固缓慢
18.人的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存在 3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分泌唾液淀粉酶,但以机械消化为主
.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胰和肝;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内,如胃腺、肠腺等
.食道与呼吸道在咽部交叉,通过吞咽反射完成食物的吞咽动作
.除口腔外,消化管壁从内向外由四层构成: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
.牙齿是真皮和表皮的衍生物,由齿冠、齿颈、齿根三部分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甘油酯等
.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部分未消化吸收的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19.血液的结构: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和细胞成分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约占血液的 55%,为浅黄色液体
.血浆蛋白主要为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有粒白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液的功能:
.运输: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其他代谢废物。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
.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
.保持内环境稳态: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防御功能:免疫,止血。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
20.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
.由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容易通过毛细管壁,因此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
.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虽然很小,但是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毛细管壁,因此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很重要
血浆的功能:
.维持血浆渗透压
.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
.营养,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
21.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为气体的传导部分
.肺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气管 -支气管(一级)-肺叶支气管(二级)-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
.气体交换:吸入氧,呼出 CO2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呼吸系统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
.循环系统将氧运送至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细胞氧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再经循环系统运送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此外鼻腔、喉与发音有关
22.攀登高山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动脉血的氧饱和度下降
23.体温的调节: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状态下是脑、内脏(肝),运动和劳动时是肌肉
.机体产热形式: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产热活动的调节(在寒冷环境中):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 -腺垂体系统)
.人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4.人体散热机制:
.辐射:体热以热射线形式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散热方式。常温和安静状态下的最主要的散热方式
.传导: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同源基因
.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是联系着的现象,又叫性连锁
遗传
.定位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做性连锁基因
.从性遗传: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44..细胞质遗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特点: (1)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 (2)F1通常只表现母方的性状(3)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45.人体的三道防线 :
.体表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皮肤,粘液,分泌物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局灶性炎症反应,补体系统以及干扰素
.特异性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6.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与外来侵害物作用之后才获得的免疫性。这种获得的免疫性对诱发的抗原有特异性,所以又称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 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抗原破坏、清除的整个过程叫免疫应答
.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叫做细胞免疫,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
47.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生物学知识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生物学知识内容由用户“nhpzjiaqi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